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平行大唐之吾为世宗威皇帝 > 第19章 搞不懂

第19章 搞不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平行大唐之吾为世宗威皇帝!

李恪从来不是一个在边上看着的人,尤其是前世去国外参加农业支援发展,下地干活是常有的事,各种农业锄头耙子什么的也用得很溜。

“殿下,这使不得、使不得!”见李恪换了短打衣衫,拎着一把锄头也打算去开沟挖渠,权万纪大惊,赶紧出言劝道。

“如何使不得?”李恪笑着反问,“百姓们缴纳租庸调供养大唐天下,本王今日不过开沟挖渠,小事而已。”

在长安,李恪养贤名是通过文武兼资、孝悌之道,除了萧瑀一家,再不和其余大臣结交。毕竟,萧瑀和李恪那么亲,走动太正常了。但是,现在到了齐州,养贤名就得通过爱民。

怎么通过爱民来养贤名,劝课农桑,而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就很重要。一个愿意拎着锄头和普通老百姓一起挖沟修渠的王爷,远比只会在岸上看着的王爷更得人心。

至于贤名会不会引起长孙无忌的忌惮,在李恪看来不重要,只要皇帝父亲李世民和太子兄长李承乾不忌惮就行。而李恪,是很有信心不会引起他们忌惮。

文当管夷吾,武为霍骠姚,李恪不止对李世民说过,对萧瑀也说过,在和李承乾待一起时也说过。甚至不止一次,李恪在李世民和李承乾都透露出,愿领三万精骑,横行大漠草原的志向。

再加上,出长安前,李恪将手里最挣钱的兔子养殖场直接送给了李承乾,白送,那个干脆利落,那个眼睛眨都不眨。可以说,除非是长孙皇后开口说李恪想谋夺东宫,其余人跑到李世民跟前唧唧歪歪说李恪有不轨之心,李世民大耳刮子抽过来都是轻的。

经历了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好不容易见到李承乾和李恪如此兄弟和睦,只会巴不得这一切一直维持下去,哪能容人破坏!

李恪心里很清楚,只要自己刷好李承乾的好感度,自己在外面不管怎么养贤名,在李世民的眼里,都是在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证实,他,蜀王李恪,确实有管夷吾的潜力。

更何况,如果老李挂了后是李承乾登基,李恪也认。毕竟就现在刷的李承乾好感度,自己在李承乾登基后就算成为不了宗室重臣,当个逍遥王爷也还是可以的。

但是,如果不是李承乾……那么,就得换条路了。

挥舞着锄头,李恪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国外搞农业的生活,堂堂农业援助专家,拎着锄头亲自动手来教人如何挖引水渠和排水渠。早知道,当年读农林时,应该选良种培育,而不是实际应用。

挖着沟渠,李恪前世的习惯性毛病又来了。蹲下身子,李恪抓起一把泥土,放在手心里细细揉捏着,然后,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摇摇头,李恪将手里的泥土丢掉,水还行,肥不行啊。

李恪在长安,也是狠补了这个时代的农业技术的。为什么世家的庄园经济在唐朝时期还能维持,根源就是这个时期农业技术的不发达。但同时,世家的庄园经济为什么在唐朝彻底解体,根源也在于,农业技术在唐朝时期爆发了一波。

农业技术的进步,直接导致同样的田地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样一来,大量的中小地主出现了。中小地主的大量出现,意味着寒门开始真正崛起。不是说唐以前没中小地主,而是就当时那农业技术,中小地主碰上天灾也顶不住,只有大地主、超级地主才能真正生存下去。

而大地主和超级地主的代表,就是世家。

农业技术的发展,让中小地主的抗风险能力提高,也就为寒门人才的涌现提供了基础。寒门人才多了,肯定要政治地位,既然要政治地位了,那就肯定会和世家冲突。

可以说,隋唐两代,就是寒门和世家的斗争史。

李恪摇摇头,看来,自己从农林专业向古代政治斗争转化,还是挺快的。就看着这一块地,脑子里短时间却想了这么多。

唉,怎么想事去了,忘记干活了,我去。

李恪都下去挖沟渠了,秦怀道和随行的禁军也都加入了挖沟渠的队伍中。不得不说,禁军虽然是禁军,但也都是良家子出身,干农活都是好手。

六天的时间,太平村的井打好了,村外的良田沟渠塘灌溉系统也弄好了。当然,配套的水车和翻车也都弄好了。甚至,李恪还利用几个小土包,将挖出来的泥土连着小土包夯实了,修建了小水库出来。

不对,小水库没修完,那是村里人后续的工作,不过,主要工作量还是完成了。

当然,道路的修建李恪就不用参与了,村老会安排的。李恪要做的,就是将需要耗费粮草派人送过去就行了。

摇晃的马车上,权万纪看着闭目养神的李恪,想起李恪这些天挖沟渠的那个熟练,忍不住问道:“殿下,您怎么会如此熟稔农事?”

李恪闻言笑道:“长史,你忘了我在长安可是养过兔子的啊?养兔子要打草,要养得它们肥肥壮壮的,除了草,还得喂精料。而要弄精料,就需要种地。

本王当时就将种地当成了闲暇时期的一个爱好,读书习武之后,除了教导弟妹,就是种地了。”

权万纪点头,然后掀起后车厢的窗帘,看着太平村的方向道:“殿下,本来某还怀疑你先兴修水利再整顿吏治的做法。但这几天下来,殿下你是对的。”

李恪吁出一口气,眼中的苦涩一闪而逝道:“出长安之前,我是打算先整顿吏治。但一路上看了萧家送来的消息后,不收本地人心,这吏治是整顿不好的。而要收人心,劝课农桑是眼下最好的方法。”

“某也看到了。”权万纪点头,“这山东世家的根,真的太深了。”

“长史,没什么,慢慢来吧。”李恪坐直了身子,“就是不知道,本王带来的那点钱,够不够用。”

权万纪无语,对于李恪接下来的劝课农桑的动作,权万纪是很清楚的。挖沟修渠只是第一步,借着挖沟修渠笼络一波人心后,李恪就要对那些胥吏下手了。搞完了胥吏后,李恪还打算购买耕牛,打造什么新农具。

说真的,权万纪都有点搞不懂李恪的想法了。因为,按道理这些钱应当是朝廷出啊,你一个藩王出钱干什么?可跟李恪这些天接触下来,李恪又明显不是要争东宫的样子。

搞不懂,真搞不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