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学体系 > 第18章 生产资料与土地兼并

第18章 生产资料与土地兼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学体系!

“其中生产资料是指生产资料的分配是否能保持相对的合理,在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土地,也就是说,大明要运行平稳,第一条就是要让各个不同的阶层获取符合他们期望的土地。”

“这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从秦汉一直到如今的大明,你们作为帝王,肯定是很清楚王朝末年的凄惨景象的。任何朝代的国柞基本不会超过300年,这是中原王朝一直以来的历史规律,其原因在哪里呢?”

“很简单,那就是土地兼并过于严重,最底层的老百姓已经无以为继,只能造反了咯。老朱应该经验很丰富吧?”张寒凌diss了一下朱元璋,朱元璋点头赞同。

想当年,老朱一家基本全都饿死了,是因为不努力种田吗?是因为不努力放牛吗?都不是,是因为他们种的田是别人的,收的粮食要上交给别人一大部分,然后天灾一来,毫无抗风险能力的一大家子就只能一个个饿死了事。

“土地兼并是华夏大地古代社会一直很难解决的问题,一直到我们那个时代,土地兼并才算得到了初步遏制,但是也仅仅只是遏制,变着花样来的搞事,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土地国有,土地革命。现有土地革命,然后再土地国有,限制土地的转让,降低土地兼并的效率,区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让底层百姓始终都能有一份口粮田,如此一来,下面不乱,国家不就稳定了吗?”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现代土地管理政策,不过张寒凌心里有数,要想去做这件事,首先老朱就不可能,因为封建社会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帝自己。

“当然,这个时代有其本身的局限性,想要做到土地国有基本不太可能,能做到官绅一体纳粮已经是顶天了,不过这一条得往后推300年才会实施,而且不是你们的大明实施的。”张寒凌微微一笑,神色莫名的看着朱元璋。

“大明的开国是你的功绩,但是大明的亡国也有你的因素。”张寒凌点了一下朱元璋,朱元璋显然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有些莫名其妙的样子。

“先生怎的如此说,原本历史上大明的亡国是在二百多年后,怎会与咱有关系呢?”朱元璋反应过来,有些不服气。

“这就不得不说你定下的所谓祖制咯。其中有一条是优待读书人吧?考中秀才就可以免税。然后还有一条就是藩王养猪制度吧?啥也不能干,只能当猪养着。就只是这两条就带给后世无尽的压力,造成了明末土地兼并速度的加快。”张寒凌解答道。

“优待读书人是你这样优待的么?还免税,知不知道后世的普通百姓为了能少交税,把土地都投效到那些秀才名下,把本该交给国家的税都交给秀才老爷们了,造成国家收不上税,又不能对读书人动手,只能进一步加重老百姓的税,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国库里都能跑老鼠了,还治理国家,治理个锤子。”

“第二个,就是所谓的藩王养猪制度,什么个玩意儿呢。就是你老朱担心啊,担心自己的后代吃苦嘛,分封了他们,让他们在当地成为特权阶级,虽然不能做官,不能经商,但是可以圈地嘛,而且还可以当生育机器嘛。”

“最后的结果就是你老朱家到明末的时候,宗亲人数近数十万,各地藩王兼并的土地几乎占了当地的一半以上。就这还需要朝廷每年给他们发俸禄,几十万人的俸禄,你的国库发得起?”

张寒凌将这两点对后世造成的恶果一一点出,直说得朱元璋哑口无言。

“咱也没想到那么远啊,再说后世之君怎能不知变通呢,当藩王成为巨大的包袱的时候,要想办法分化和打压啊。”朱元璋想了一下,觉得也不完全是自己的责任。

“这就是封建帝王制度下的另一个问题了,遵循祖制就是个万能借口,谁都能拿来利用一番。有些人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符合自己利益的他们才不会管是否遵循祖制呢,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时候,一套一套的理由压下去,就算有君王想要改变,也是有心无力。不过这是权力斗争的问题,以后再给你们分析。”张寒凌想了想,也是觉得明朝的党争和皇帝与文臣之间权力的争夺确实是个不可逃避的问题。

国家都被玩坏了,这些人都还斗得不亦乐乎,从思想层面上看,就是国不如家的最基本表现。

“其实呢,要解决生产资料也就是土地的分配问题呢,在封建时代基本上是看不到希望的,即使在我那个时代,很多华夏之外的国家,实行的制度一样存在土地兼并越发严重的问题。”

“但是,好就好在我们那个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基础的生产资料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土地了,还有其他诸如水域、林木、矿产、生物资源等等。而且与当下大明最大的区别在于生产力的高度发达,造成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大量的人口进入工业生产,降低了土地兼并所带来的矛盾。”

张寒凌拿现在大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代进行对比,按照自己认为朱元璋他们能听懂的说法进行了解释。

“解决大明的土地兼并问题,需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简单的讲就是要发展除农业生产之外的其他产业,这里举个例子。如果现在的大明能在应天府建立大量工坊生产玻璃和铅笔,需要做工的人数为5万人,然后他们通过参加工业生产,所能得到的报酬大于农业生产的收益,你说他们还会不会在意家里还有几亩田呢?”

“所以,想要不出现明末土地兼并到烽烟四起,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大量的建设工坊招募工人,让更多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而工坊能生产什么东西,这就是我在现在和未来将要交给你们的,首先就是玻璃和铅笔,你们要好好利用起来。”

张寒凌给出了在封建时代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方案,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其实是培养原始的社会资本,最终为资本主义的到来做铺垫,至于说想要一下子过渡到社会主义,想想就好,生产力如此低下的情况下,社会群体的基本单元在思维层面上还是封建思维,怎么可能形成社会主义共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