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西游之踏遍西洋 > 第1章 早课关注】

第1章 早课关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西游之踏遍西洋!

历经九九八十难,一朝成佛天下闻。古今多少修行者,得此正果有几人?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踏过千山万水终于从西天取得真经五千零四十八卷,带回东土大唐。

小乘渡己,大乘渡人,一时间普渡人世苦难,为大唐盛世立下不世之功。

唐僧师徒四人和白龙马因为劳苦功高功德无量,得以位列佛班,各自获得果位。

唐僧得封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得封斗战胜佛,猪八戒得封净坛使者,沙和尚得封金身罗汉,白龙马得封八部天龙。

人称取经五圣,从此定居灵都,开始佛国生活。

时节如流,岁月不居,取经人已在佛国度过了三个春秋。

对佛国生活从陌生到熟悉,从新奇到平淡,慢慢习惯和适应了佛国生活,并各自找到了在佛国的位置。

一日凌晨,当天鸡刚叫了一遍,唐僧照例睁开眼,床头的灯笼草慢慢亮起来,橘红色的柔光所到之处,一切都慢慢舒活起来。

云丝被缓缓地自行卷起,飞到户外去等待晒太阳,这云丝被乃天地间至柔至轻之纤维做成,会根据天气变化改变厚薄。

起居树伸出一对如手臂一样的枝条,提起僧衣僧袍帮唐僧穿起,同时一个如荷叶般的盘子里汩汩的冒出温泉,另一根枝条也已将毛巾准备好。

唐僧洗漱完毕,正准备去隔壁茶房,忽见在荷叶盆内居然多了一枚戒指。

这戒指内圈是黄金所做,托着晶莹青翠的玉石,玉石上面隐约刻着文字,玉石外裹着一层透明玻璃,正好能放大那些文字。

唐僧拿到灯下细看,原来微雕着一篇《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心经》乃是经中之首,也是自己翻译的得意之作,心中已然对这枚戒指有了几分喜爱。

然这来历不明之物,不知该如何处置,心中一阵犹豫。思虑一会,心中默念道:

“君自何处来,不知为何事。相逢即是缘,何必问来历。缘来且同行,缘去随君意。”

念罢,心安理得地将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缓缓步入茶房。

茶房灯随即亮起,那是一株倒挂在屋顶的灯笼草。

灯下的正对着一盏茶壶,名唤雨露壶,能吸取天地间雨露之精华,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此时正发出滋滋的烧水声。

茶房里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摆放着很多茶树盆栽。每一盆都长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唐僧坐到茶桌前,一边等水开,一边拿起桌上的《诗经》看了起来,正读到小雅《棠棣》篇,其文曰:

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原隰裒矣,兄弟求矣。

......,......

该诗描述了兄弟情谊,既可共患难也应同享乐,就如自己师徒四人,历经十万八千里磨难,一路上形影不离,甘苦与共,就像棠棣之花的花萼与花蒂一样相互依存。

四人名义上为师徒,实则情同手足。如今大家都已成佛,得以在佛国居住生活,彼此也时常走动,给佛国生活平添了几分人情世味。

正想得出神,一个熟悉的声音叫道:“师父,又在读诗,读得这么入神?”唐僧这才回过神来,只见悟空已经如约而至。

“悟空,早!我正想你呢。”

“想我作甚?”

“昨天教你的那段梵文《大悲咒》你可会背了?”

“会了,会了,昨夜我可背到丑时呢。”

“你现在真不是泼猴了,知道静心用功了。”

此时茶已烧开了,唐僧拿出两只透明的大茶杯,顺手从茶桌上一株茶树上摘了几片新鲜的叶子还有几颗黑黑的果子放了进去。

茶壶自动飞起来往杯子里倒水,只见那叶子遇水后慢慢吐出一种白色乳汁,而那些黑果子也逐渐胀大。

唐僧道:“悟空,尝尝这新培育的品种奶果茶。”

孙悟空端起一杯放到鼻子边,只觉清香扑鼻,抿了一口,一股纯纯的奶香味,又吸住一颗黑果子咬了一口,滑糯弹牙。

“好吃!好喝!”悟空忍不住赞道。

“因为里面有奶和果子,在做早课之前喝一点,既可以清新口气,又可以适当填充一下肚子,这样诵经时精力更充沛。”唐僧说道。

“此茶甚好,应该向广大佛友推广一下。”悟空补充道。

“是的,等会拿点给八戒,让他在净饭堂推广一下。时候不早了,咱们到诵经室做早课吧。”

唐僧边说边推开一扇移门,里面是一个球形房间,四周墙壁都是光滑镜面,门口飘浮着两个蒲团。

唐僧站到一个蒲团上,那蒲团缓缓飘移到球体中心,悟空也跟了上去。

师徒俩盘腿坐下,唐僧道:

“今天我们就念昨天背的《大悲咒》,用梵文念。”

说完双掌合十,凝神闭目,开始念起来,悟空照做不误。

一时间短促平缓的梵语不断从两人口中流出,引起空气震动,形成一个个冲击波,撞向球壁,又反弹到两人身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能量流。

此时他俩身后的元环逐渐显现出来,那些能量流最终汇聚到元环中。

如此念了大约半个时辰,整个房间里已经元气充盈,金光四射,而唐僧和悟空身后的元环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终于念佛声戛然而止,剩余的金光也被渐渐吸入到元环中。

两人睁开眼。

悟空看了看唐僧的元环,说道:

“师父,你的元环越来越大了,可见你的佛力提升很快。”

唐僧道:

“练这诵经补元功的关键在三方面:一是要做到心无杂念,二是经文的熟悉程度,三是梵文的熟练程度。做到这三点,收效自然显着。”

悟空挠挠头道:

“这可难倒我,梵语是我的弱项,我总念不准。为什么用梵语念的效果比用汉语念好呢?”

唐僧道:

“佛祖在菩提树下顿悟后,证得佛法八万三千,欲传给弟子,但佛祖不立文字,都是梵语口授,诸弟子为了记诵方便,将所听闻内容记录成文字,故佛经往往以如是我闻开篇。

然而在记录、整理、传播和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传,所以佛经有些文字会变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艰涩难懂。

但这种文字传播是都太注重意义而忽略声音了。

其实佛祖本意是通过声音来弘法,他将声音按照一定的频率和规律进行组合,所形成的声音包里含有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够驱赶妖魔鬼怪,驱散痛苦烦恼,激发身体潜能。

所以有人听佛祖讲经久了,只闻其声,不解其意,也能获得一定法力。

还记得当年那个黄风怪老鼠精吗?他就是躲在佛祖座位底下偷听佛祖讲经多年,就获得了巨大法力,害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说到这,唐僧停顿了一下。

悟空听得正入迷,忍不住催道:

“长见识,师父,您接着说。”

唐僧接着说:

“在诵经时如果我们发音的方式、语速、高低和节奏能够越接近佛祖的发音,那我们声音包里就能汇聚更多的有效能量,这下你也该明白为什么用梵语念经比用汉语好了吧。

这种能量被人吸收就可以渡人,被自己吸收则可以渡己。

为什么有些法器被开了光以后会有一定驱邪护身的法力呢,就是因为这些法器在开光过程中听和尚念经,吸收了一定的能量。

我们作为佛陀,衡量佛法高低主要是两个标准,一是我们在诵经时声音的复原度,二是身后佛光也就是元环的大小、亮度和厚度。

我们不断听佛祖讲经和每天重复的念经,就是为了更好的复制。所以说,佛祖只有不断被模仿,不可能被超越。”

悟空闻言,若有所思。

他是充分领教过佛祖手段的,深知佛语的厉害,往往简单几句话就能洞察天机,寥寥几个字就具有无穷威力。

一张轻飘飘的六字真言压住五行山就让他翻身不得,紧箍咒一念让他头痛欲裂,这些法力都来自佛祖,所以能不敬畏佛祖吗?

师徒二人离开诵经房。悟空道:

“念得太用力,肚子都饿了,咱们去净饭堂吃早餐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