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邯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也是江湖!
这一天,他们走在去古城邯郸的路上,秦月想到了义父推荐过的古迹。
“前边就是邯郸了,我义父在这里驻守过。”
这时候,秦月正陪义母在厢车上。
“是,我知道的。”少夫人点头。
“这里曾经是春秋战国赵国的都城,义父告诉我有很多的古迹,是不是我们去游览一番?”秦月问。
“好不容易到这里了,自然是要去的。”
一直在深宅大院的少夫人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秦月出轿厢和师公、五爷商量,他们当然也没有异议。
想起上次骑马进入邯郸,武林人士纷纷躲避,进邯郸城时秦月坐进了轿厢里。和义母说着上次来邯郸的轶事,少夫人说怪不得人家叫你江湖女煞,原来真是个煞星呀?
他们又住进了四海车店。晚上,出去吃饭,他们没去厚德福。因为那里是江湖人聚集的地方,他们不想惹麻烦。
第二天,他们先来到了三忠祠。
三忠祠是为救赵氏孤儿韩厥、程婴和公孙杵臼而建,三忠祠古已有之,有记载:程婴死,赵武为之祭邑,春秋词之,世世勿绝。
现在看到的是明万历十九年县令卢龙云于丛台下所建。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已经落败。听一起的游人说,现邯郸知县正筹划在县城南门外恢复重建三忠祠。
三忠救赵氏孤儿,说得是春秋时的事。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是晋国。而晋国国君晋景公昏庸无能,朝政大权落到了司寇屠岸贾之手。
屠岸贾对掌握兵权的驸马赵朔早就心存仇恨,一次次设计除之。最后终于利用晋景公的偏狭和昏庸,将赵氏灭族,史称“下宫之难”。
一夜之间赵家三百多口人遭屠杀。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宫中居住。
几个月后的同一天,屠岸贾的夫人,民间医生程婴的夫人,赵朔夫人庄姬公主都生下了一个儿子。
庄姬公主生下的儿子取名赵武,就是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被困于宫中,屠岸贾为斩草除根诱使昏庸的晋景公下令杀死赵氏孤儿。
关键时刻,庄姬公主以看病为由,将赵家的挚友程婴召进內宫。程婴把赵氏孤儿放进药箱,带出宫时,守将韩厥十分钦佩程婴的正义。放走了程婴和赵氏孤儿,自己拔剑自刎。
为除掉赵氏孤儿,大权独揽的屠岸贾残忍下令将全国半岁以內婴儿全部杀掉。
为保全赵氏孤儿和无辜的婴儿。在侠士公孙杵臼地精心策划下,程婴用自己的孩子顶替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承担藏匿的罪名,又由程婴假装告密,公孙杵臼和假冒赵氏孤儿的程婴的儿子被害。
程婴顶着卖友求荣的罪名,在人们的误会和唾弃中,将赵氏孤儿培养成了文武全才。
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杀死屠岸贾,报了家族的血海深仇。
赵氏孤儿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也形成了各种版本。忠义之士总是受到人们的爱戴。
想不到少夫人也很喜欢探古寻幽,一直兴致勃勃。虽然破旧,但仍留存下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一些石刻碑文。慧雨平生最喜欢碑文,对碑文中的书法更是有研究。少夫人对碑文也很感兴趣,不时的请教慧雨一些问题,慧雨当然是有问必答、知无不言。
慧雨对碑文上的书法也有独到的理解和体会,不时地提示少夫人去注意一些细枝末叶,随口讲述着那些不为人知的传说和趣闻;少夫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们看得很细,也很用心。
秦月和谭五和许多人一样,只是满足于一走一过,满足于这里我来过了。但是,慧雨和少夫人有兴趣,他们不能不奉陪。
从三忠祠出来,他们又进了四贤祠。四贤祠是为了纪念廉颇、蔺相如、赵奢和李牧所建,也是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同样由于年久失修,败落不堪。
四贤的雕塑虽然有外皮脱落,但还算完好。两边墙上记载的关于四贤的事迹也依稀可见,有的如“完壁归赵”、“将相和”、“负荆请罪”等还配有壁画。
蔺相如和廉颇这一对杰出的文臣武将,一个胸襟宽阔,一个心怀坦荡,一曲将相和,演绎了千古绝唱。他们的文治武功,也成就了分晋后的三国之一的赵国的一番霸业。
离四贤词不远,有廉颇和蔺相如的墓葬。不远出还有回车巷,相传是将相和的故事中,蔺相如退避三舍的地方。里边同样有很多的石刻碑文,慧雨和少夫人同样看得十分仔细;秦月和谭五也同样奉陪。
慧雨说:古城邯郸是成语典故最多的地方,成语典故中即有灿烂的古国文化、丰厚丰腴的文化沉淀,也有边塞的风情。
比如:邯郸学步:讲的是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看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很美,就跟着学起。结果不但没学好,连自己走路的样子都忘了。
价值连城:说是一个叫卞和的楚国人,得到一块玉璞,由于没人识货,献给楚厉王被视为欺君之罪,被砍去左脚。楚历王死后,楚武王继位。他又去献给武王,又因欺君罔上被砍去右腿。后来终于被楚文王发现,这是块稀世珍宝。为表彰卞和,此玉命名为“和氏之壁”。后来,这块玉到了赵惠王之手,被秦王看中。谎称要以十五座城池换“和氏之壁”,于是又演绎出了另一个成语典故——完壁归赵。
纸上谈兵:说的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法却不切实际。
长平之战,赵奢已去世,廉颇统军,秦国无法破赵。秦施反間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赵惠**以为真,派赵括替下廉颇。赵括死搬兵法,改变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赵四十万大军被歼,赵括也被秦军射死。
南辕北辙:说魏王想攻打赵国,季梁劝他说,他在大路上遇到了赶车去北的人,问他日去楚国。而楚国在南,告诉他走错方向了。但对方说自己的马好、路费充足、驾车的人本领高强。劝戒魏王,如果去攻赵,就和去楚国往北一样,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越来越远。
胡服骑射:说的是赵武灵王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在与周边胡人的军事摩擦中,他发现胡人的短衣长裤,骑马作战非常灵活。于是主张穿胡人的衣服,学习胡人射箭。遭到非议后他力排众议,带头骑胡服,学胡人骑马射箭。由于赵国不是固步自封,而是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很快强大起来,成为七国之雄。
因人成事、三寸之舌、伤弓之鸟、负荆请罪、奇货可居、鹬蚌相争、黄粱美梦、一枕黄梁、奉公守法、旷日持久、利令智昏、不遗余力、破釜沉舟、毛遂自荐、背水一战、围魏救赵、智者千虑、舍本逐末、一狐之腋、三人成虎、管窥锥指、瓜田李下、路不拾遗、鹿死谁手、难至节见、坐怀不乱、补天浴日、董狐之笔、掩耳盗铃、大儒纵盗、窃符救赵、叶公好龙、……慧雨一口气说出了邯郸的一百多个成语典故。少夫人说,这些成语她大多知道,但真不知是产自邯郸。
接下来他们又就近游了武灵丛台。相传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和观赏歌舞之地。楼、榭、台、阁重多而连成一体而日“丛台”。有记载台上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等,结构严谨、装饰美妙,曾名扬列国。武灵丛台,也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发生地,它见证了赵国由此强大起来,成了当时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国家。
在近二千年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建重修。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多次登台,观赏赋诗。
一行人在邯郸住了二日,又先后游玩了赵都宫城、铜雀台遗址、邺城遗址。虽然这些都只是遗址,几乎没留下什么东西。但在这里凭吊古人,与古人对话,也别有一番情怀。
离开邯郸的时候,少夫人问慧雨,邯郸这两个字,除了用在这里外,还有地方用吗?慧雨想了半天,说好像再没有地方用了。
他说这样的情况不光是邯郸,还有一些这样的专用于某个地方或河流名字的字,如渑池的渑字、潍坊的潍、淄博的淄、兖州的兖、郓城的郓、临朐的朐等等。
谭五问道:如果这些地方改了名字,这个字是不是也就没用了。
少夫人说:这些个名字,还是不改为好。
秦月说:她倒是主张把文字搞得简单一些,比如那么多同音字,是不是可以一字多解,用一个字就行了。这样汉字就能简单一些了,也可以减少很多了。
慧雨说:简单一些,方便于汉字的学习和传播。但有些汉字,不光是文字,也蕴含着历史和文化的沉积。消失了也是很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