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明德皇后(五)明德之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封建历史女权人!
公元79年的四月,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春天的气息弥漫着大地。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马太后做出了一项影响深远的重大决定。
她深思熟虑后,向汉章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建议:将自己外祖母的外甥宋杨的女儿宋贵人所生的儿子刘庆立为太子。这一决定引发了宫廷内外的轰动,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要知道,在当时的宫廷环境中,立太子之事,往往牵涉众多复杂的因素和各方势力的博弈。而马太后此举,无疑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了诸多利弊之后的明智之举。
不久之后,马太后就卧病在床,身体状况日益恶化。在那个时代,科学知识还不够普及,人们对于疾病的理解有限,往往会寻求一些超自然的方法来治疗疾病。
因此,当时的人们普遍对巫术小医等神秘的治疗方式抱有一定的依赖和期望,认为通过这些神秘的力量,能够祛病消灾。这种观念在社会中广泛存在,即使是皇室成员也不例外。
然而,马太后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清醒和坚定。她深知巫术小医只是一种迷信行为,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因此,她坚决不信巫术小医,多次严敕令禁止任何形式的祷告祭祀。
这种行为并非出于盲目排斥,而是基于她的睿智和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她明白,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不是依靠迷信和超自然力量。这种明智的态度使得她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更好地处理政务。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她的智慧和果断,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同年六月三十日,这位备受尊敬的马太后,与世长辞,享年四十岁。她的离去,无疑给当时的宫廷,带来了不小的震动。在她的一生中,以其贤德和智慧,赢得了众人的敬仰。她的谥号被定为明德皇后,“明德”二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她一生的高尚品德和杰出贡献。
七月初九日,马太后与汉明帝,合葬在了显节陵。这座陵墓不仅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安息之所,更是见证了他们曾经的爱情与共同治理天下的辉煌历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马太后的一生,不仅对当时的宫廷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树立了贤后典范,其事迹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每个历史人物,身后所获得的谥号。基本就是当时后人们,对于一个人一生特点的总结。马太后去世后,获得谥号是明德。因此,在后世的历史中,人们都习惯称她为明德皇后。
回望明德皇后的一生,若将其与众多古代的女权人物相较,她的寿数确实称不上长久。在古代,许多女权人物以其漫长的岁月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明德皇后虽生命有限,但她对于当时的东汉王朝以及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界定,若将明德皇后,归为封建时期的女权人,甚或是女强人,或许的确存在些许牵强之处。毕竟,在传统的观念中,女权人或女强人,往往被赋予了直接参与政治决策,在朝堂上纵横捭阖的形象特征。
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指点江山,叱咤朝堂的女权人物时。会发现明德皇后,与她们有着显着的不同。她并非那种凭借强硬手段和直接权力干预,来展现自身影响力的人物。明德皇后更像是属于那种,权力背后的女权人。就如同在当今流行的话语体系中,所描述的那样,她属于那种辅助型的女权人。
比如,她可能不会在朝堂上慷慨陈词,提出明确的政治主张,但她会以自身的智慧和品德,在幕后为皇帝,提供明智的建议和坚定的支持。
她或许不会直接参与权力的争夺与博弈,但她的存在,却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王朝的决策方向,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这种辅助型的角色,看似不如那些在前台风光无限的女权人那般,耀眼夺目,但其所发挥的作用,同样深远而持久。
在明德皇后那潜移默化的辅助影响之下,她的皇帝丈夫汉明帝,以及她的皇帝儿子汉章帝,皆在无形之中,坚定不移地推行着属于自己的仁政与德政。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王朝,皇帝的决策和施政方针,往往能够左右整个国家的命运走向。
汉明帝在位期间,秉持着仁德治国的理念,轻徭薄赋,关注民生疾苦,致力于发展农业生产,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汉章帝继承了父亲的治国方略,进一步加强了文化教育的推广,重视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东汉王朝处处呈现出一番欣欣向荣的美妙景象。无论是广袤的农田里麦浪翻滚,农民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还是繁华的都市中商铺林立,贸易往来频繁。亦或是学府中莘莘学子埋头苦读,追求着知识与真理。整个社会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处处彰显着和谐与繁荣。
后世也习惯将这段辉煌的时期,称为“明章之治”。在这背后,明德皇后所发挥的助力和所产生的影响力,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她或许没有直接站在朝堂之上发号施令,但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与智慧,在宫廷之中为皇帝出谋划策,以自身的品德风范影响着皇帝的决策。
她可能在皇帝犹豫不决时,给予坚定的支持和明智的建议,也可能在皇帝施政过程中,提醒其关注民生的细微之处。正是由于她在背后的默默付出和精心辅佐,才为“明章之治”的实现增添了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总结明德皇后那匆匆而过的四十年人生历程,除了在十岁那年,经历了那场令人刻骨铭心的人生剧变之外,她所走过的道路,总体而言还算是相对平坦顺利的。
十岁,本应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年纪。然而对于明德皇后而言,那一年却成为了她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或许是家庭的变故,或许是命运的捉弄,那场剧变给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令人称奇的是,在经历了如此沉重的打击之后,她后续的人生之路,却并未充满荆棘与坎坷。究其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她自身所具备的高尚德行和独特性格。
她的德行犹如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善良,宽容与正直的光芒。对待身边的人,她总是心怀善意,无论是地位卑微的宫女,还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她都能以礼相待,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与爱戴。在面对利益的诱惑和权力的纷争时,她坚守道德底线,不为所动,始终保持着内心的纯净与安宁。
而她的性格,则坚韧而又温和。坚韧使她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屈不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温和让她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处理纷繁复杂的宫廷事务,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这种刚柔并济的性格特质,成为了她在宫廷中立足,并顺遂前行的重要法宝。
明德皇后对于自身的修养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提高自己修养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爱学习,不断的学习。
据记载,明德皇后博学多识,其知识储备之丰富,令人赞叹不已。她不仅能够将晦涩难懂的《易经》倒背如流,还对其中蕴含的深奥哲理,有着独特的见解。
对于经典着作,她亦是钟爱有加。他喜好研读《春秋》,在那风云变幻的历史篇章中,探寻古人的智慧与谋略。也钟情于《楚辞》,沉醉于那浪漫瑰丽的文字世界,感受其中的激情与哀怨。
然而,在众多典籍之中,她最为钟爱的当属《周礼》和董仲舒的着作。《周礼》中所描绘的严谨规范的社会制度和礼仪规范,令她深深着迷,她反复揣摩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汲取治国安邦的灵感。
而董仲舒的着作,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为她打开了全新的思维视野,让她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遨游,不断探索,不断成长。
正是因为这些文化底蕴,以及不断的文学沉淀,让明德皇后有了属于自己的着作。明德马皇后为东汉皇帝显宗精心编撰的《显宗起居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这部着作乃是历史上最早专门用以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典籍。
在过往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也有对皇帝事迹的记载,但往往是零散地穿插于各类史书中,缺乏专门且系统的记录。而《显宗起居注》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开创了“起居注”这一全新的史书体例。
自此以后,后世王朝纷纷效仿,设立专人从事起居注的编撰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得以更加全面,细致地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明德马皇后开始撰写史书的时间,要比班昭补写《汉书》早了大约二十多年。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在文化领域的发展,往往受到诸多限制。然而,明德马皇后却凭借着自身的才华与勇气,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投身于史学编撰的工作之中。
她以细腻的笔触、敏锐的观察,为后人展现了皇帝显宗的真实一面。正因如此,明德马皇后当之无愧地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史家。她的功绩,不仅为后世女性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增添了一抹独特而璀璨的光辉。
另外,明德皇后的文采,还开创了一些流传至今的成语。诸如,车水马龙,含饴弄孙。“车水马龙”这一则广为人知的成语,乃是从明德皇后诏书中的话语,经过简化提炼而来。
在古代,明德皇后的诏书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生动的表述,而备受关注。其中所蕴含的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描绘,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逐渐演变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车水马龙”这个成语。
它形象至极地描绘出了,一种车马往来频繁,川流不息的景象。想象一下,宽阔的街道上,骏马奔腾,车辆飞驰,行人熙熙攘攘,喧闹声此起彼伏。店铺门前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南来北往的顾客。街头艺人们施展着各自的绝技,引得围观者阵阵喝彩。
这种繁华热闹的场景,让人仿佛能够亲身感受到,那旺盛的人气和蓬勃的生机。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热闹的集市,“车水马龙”都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种充满活力和喧嚣的氛围,将其生动地呈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
而成语“含饴弄孙”,原来是从明德马皇后的嘴里说出来的。在着名的史书《资治通鉴》当中,详细地记录了马太后对着汉章帝,所说的这么一大段话。
我们回味一下,当时的场景或许是这样的:在庄重而又略显温馨的宫殿里,马太后一脸慈爱与平和,目光温和地看着汉章帝,缓缓地开口说道:“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
意思就是说呀,如果天地间的阴阳能够和谐有序,国家的边境能够安静清平,到了那个时候,你就去尽情地施展你的抱负和志向吧。而我呢,只需要嘴里含着甜美的糖,开开心心地逗弄着孙子孙女玩耍,再也不会去操心和干预朝政方面的事情啦。
当然,明德皇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化造诣,也深深的影响了她的养子汉章帝。史料记载,汉章帝刘炟,乃是一位在书法领域颇有造诣的人物。他在书法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尤其是草书,更是声名远扬。
其草书作品,笔势流畅而富有变化,线条灵动飘逸,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每一个笔画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律,让人在欣赏之时不禁为其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刘炟性格上,较少有严苛之处,具备宽容的品质。他对待他人的过错和不足,往往能够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给予改正的机会。
同时,刘炟对儒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他热衷于研读儒家经典,深入探究其中的哲理和智慧。常常与儒士们交流探讨,虚心倾听他们的见解,并将儒家的思想理念融入到治理国家的方针策略之中。在他的倡导下,儒家学说在当时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为社会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章帝自小就养在明德皇后的膝下,直到他接班成为皇帝之后,汉章帝对于明德皇后依然有着很深的依赖。由此可见,作为汉章帝的养母,明德皇后对于他的影响有多深。而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属于明德皇后身上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