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死后,妻子浪翻了!
这封信是我离开那天我写给她的,我一直放在枕头下面。
我知道她早晚会看见的。
江悦将信打开后,并认真看了起来。
上面是我亲笔写的:
“江悦,见字如面。可能你看见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走了,也可能已经死了吧!
但无所谓,至少对你来说无所谓。但请你看完这封信吧!
七年前,我在下班的路上救了你,从那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我知道我爱上你了,而且是无可救药的那种。那时候你也对我很好,你对我做的每一件事我都记得。
那条围巾,你可能忘了,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收到这么贵重的礼物,我很珍惜。
那一刻,我就知道这辈子我非你不可了。
后来我也知道你心里一直有一个人,我觉得挺好的,至少证明你专一,但我想和你在一起,我想让你对我上点心。
可终究是我想多了,你不仅没对我上过心,反正变本加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和我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只要我在你面前,你好像就不高兴,只要我说话,你就会骂我。
很多时候我就在想,到底是我哪点做的不好,我开始变得自责、多疑又自卑……
我也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爱你了。
可能是去年你的生日,我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了,去买了最新鲜的食材,给你做了一大桌的好吃的。
可你带着你的一些朋友来到家里,却完全无视了我的存在,还将我辛苦做的那些菜全都到垃圾桶了。
你还当着你朋友的面,说我就是你家的佣人,你还当着我的面和别的男生跳舞、喝酒……
也可能是我被确诊之后,告诉你的时候,你说我骗你,说我想让你给我钱。
可江悦,你扪心自问一下,我跟你在一起这几年我真的有用过你很多钱吗?
除了那次,我找你借了十万块。
这七年你给我的钱加一块也没有十万吧?
你不让我出去工作,我没有收入,你一个月只给我一千块,都不如你家佣人,我还要节约下来给你买好吃的,买各种礼物讨你开心。
你知道吗?哪怕我明知道你的心上人要回来了,我依然还对你抱有一些希望。
可直到今天,我被医生告知我没多少时日了,这天也是我们的六周年纪念日。
他回来了,你告诉我,纪念日年年都有,可他这么多年只回来一次,让我等等的时候。
我就知道了,我该放手成全,早就该如此了。
所以……千言万语,最后只想说,再见吧!再也不见。”
……
江悦看完这封信后,她的双手都在颤抖,她的眼眶又红了,表情十分难看。
紧接着,她狠狠的撕碎了那封信。
嘴上,也毫不留情的自言自语着:“楚江河你什么意思?都死了还留下这样一封信,怎样?是想让我自责吗?把我说的那么难堪,可这些年不都是你一厢情愿的吗?我有逼你吗?”
你没逼我,只是你不懂爱,也不配爱。
她又一声冷笑,道:“真是好笑,你以为我会为你感到难过?实话告诉你,我家的狗都比你的命值钱。”
说完,她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房间。
我写这封信的初衷,并不是想告诉她我有多惨,只是想把这些心里话告诉她而已。
我当然我也不知道她不在乎,根本无所谓。
她还是和平常一样,按部就班地去了公司,开始处理日常工作。
上午十点左右,方婷急匆匆敲响办公室门。
“江总,有记者说想要采访你,请问你有没有时间?”
江悦一怔,皱眉问道:“记者?采访我?因为什么?”
“说是因为你之前捐了一笔钱给孤儿院,帮助不少走丢的孩子找到父母,现在院长就在接待室等您呢。”
江悦一脸茫然道:“我?什么时候捐钱给孤儿院了?”
她当然不知道,因为这笔钱是我捐的,一共十二万,其中那十万就是当初我死皮赖脸找她借的。
她刚开始还不结借,后来被我说烦了,就像打发叫花子一样打发给了我。
其实我是得知我小时候所在的那所孤儿院,需要一些钱来帮助那些孤儿找到家庭。
我自己就是孤儿,所以深知能找到家庭的分量有多重。
可是我没钱呐,思来想去还是想江悦开了口。
我知道多了她不给,只找她借了十万,还是我磨破了嘴皮子她才拿给我。
也是从那之后,只要但凡涉及钱的事,她都觉得我惦记着她的钱。
可她不知道的是,当初我捐给孤儿院的名义,是用她的名字。
江还在茫然中,方婷又说道:“江总,我觉得咱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咱们公司现在不正需要这种曝光吗?”
江悦沉思了片刻,说道:“先不急见记者,你把那个院子叫到我办公室来,我问一下。”
“好。”
方婷退了出去,江悦却还一头雾水。
几分钟后,方婷带着孤儿院的院长来到办公室。
这么多年了,孤儿院的院长早已经不是以前我所在时的杨奶奶了。
这个新院长我也不熟,据说是杨奶奶推荐的,人也不错。
新院长一进江悦办公室,便面带笑容,客客气气的说道:“江总你好,终于见面了。”
江悦也应付似的笑了笑,然后让方婷泡茶。
她从办公桌里面饶了出来,一边向这位新院长问道:“你好,请问怎么称呼?”
“我姓石,叫石莉。”
“石院长你好,我想请问一下,这是怎么一回事?”
石院长也愣了愣,道:“江总您不是之前捐了一笔钱到我们孤儿院吗?”
“我……什么时候捐的?”
石院长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哦!我想起来了。”
“当初是你先生来的,说用你的名义。你先生之前也是我们孤儿院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