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中华不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让你写故事,你把刀子塞读者嘴里!
创作室内。
苏昼看着所剩不多的时间。
今天可过去一半了,最后剩下两天半的时间。
这篇故事还有四分之一没有写。
对自己来说时间有点少。
要抓紧了。
想到这里,他调整坐姿,继续码字。
……
夜晚。
小湖北呆呆的看着对岸。
霓虹闪烁。
戏台上传出鼓点。
小湖北的脑海中,再次出现那座荒山。
赵子龙白袍银甲。
手中枪翻了一个枪花。
这时候,赵子龙的白袍上有点点血迹。
在他的想象中,是哥哥端午坐在马背上。
看着下方的敌军。
他扯了一把缰绳。
“唏律律。”
白马嘶鸣,朝敌军冲锋。
长枪在手,敢缚苍龙。
小湖北脸上挂着泪痕,嘴唇发白。
突然,一声马鸣。
小湖北回神。
只见外面的露台上。
白马不知什么时候出来了。
它身上有一些血污。
站在窗前,打了个响鼻。
小湖北吹了声口哨。
打开窗户。
白马竟慢慢朝着窗口走来。
小湖北掏出马料。
翻身出到露台,抱着白马的脖子。
……
另一边,山东兵站在地球仪前。
转动着,一边在白布上画着什么。
……
“那是唱给我们的。”上官志标走到窗前,对朱胜忠说。
“国军一路走麦城,今天算是给他们长了回脸。”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朱胜忠表情落寞。
“谢了。”
只是不知道,他是在谢谢对岸的戏班。
还是此时安慰自己的上官。
他想弟兄们了……
……
“都安静一下,班长来了。”
“安静一哈,大家不必拘礼。”
“大家随便坐。”
“坐……”
此时,一块白布挂起。
正是山东兵之前画的那张。
那上面画着华夏地图。
后方的战士们用手电打着光。
山东兵出现在幕后,走到右侧。
拿出自己的皮影。
唱了起来。
“半世飘零,半戎生……”
赵子龙皮影一路从满洲走向上海。
“风打灯笼照残灯,封刃挂甲,马歇处。”
战士们坐在幕前看着,听着,心里都不是滋味。
那边唱着,老铁问着学生娃。
“孩子,看的什么?”
学生娃手里拿着一张信纸。
“信。”
“一位军官写给妻子的信。”
说完学生擦擦泪。
老铁乐了。
“情信啊,念念。”
学生:“玉芝吾妻爱鉴,我今随队赶赴罗店。”
“奉命增援,原属本分。”
“但亲老家贫,妻少子幼。”
“难免心忧。”
“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
“双老体弱,当依时加衣强饭。”
“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终有一日,我们的旗帜,终将飘扬在富士山头。”
“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
……
此时幕后。
山东兵眼泪滑落。
唱出最后那一句。
“汉室中兴……待后生。”
……
演播厅。
姜闻原本还在侃侃而谈苏昼喜欢少妇的蛐蛐。
突然他看到苏昼写到这里。
顿时感觉热血上涌。
苏昼在这一段又用到了电影当中的手法。
同一时间内,两条线分别推进,最后将整个情绪推向高潮。
山东兵唱着皮影。
学生念着绝命书。
最后两件事同时落脚。
观众们彻底麻了。
人们或许不知道皮影戏唱的是什么。
但这封绝命书,却实打实的让人泪崩。
书信中的战士。
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
可他甚至没有留下名字。
只有那句,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国尽忠为宜。
接着到最后的让我子孙后代再不受此屈辱。
写信之人,忧心妻子双老。
信纸寥寥数笔,算是交代后事,又表现出关切。
最后,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能像自己一样,报效国家。
不由得,直播间观众们想到了与妻书。
“这段信,水平真的很高。”
“有点与妻书的味道了。”
“后面那句终有一日我们的旗帜会飘扬在富士山头。真的忍不住哭了。”
此时,直播间内一名观众看到了苏昼写的遗信。
突发灵感。
他是一位短视频博主,在抖阳上有十来万粉丝。
他认为自己应该还能找到很多有关抗击侵略时期的绝笔信。
想做就做,他忙活了半个小时。
终于将其整理成视频发送出来。
【这就是华夏不亡的原因】#苏昼#开课了#热血。
【7封绝命书,排名不分先后。】
【top1】
【川蜀名将李佳钰。出川时给家乡父老写下一副对联: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1944年5月21日,李佳钰在河南壮烈牺牲,终年52岁。】
【top2】
【1937年8月,第79军98师583团奉命赶赴上海战场。】
【团长路景荣顾不上跟家人告别,立即率部队出发。】
【3天后,妻子才收到丈夫的绝命书】
【“贤妻如晤:对r作战不可避免。这次作战非同寻常,军人守土有责,不打退r军进攻,决不苟全性命!只要你带好三个孩子,我虽死也安心!纸短情长,临池依依,望你在家乡多加珍重!”】
【一个月后,路景荣被大炮击中,以身殉国,年仅35岁。】
【top3】
【淞沪会战前,第43军26师152团团长解固基给母亲留下绝命书:】
【“儿已开赴前线抗r,古人云:‘能尽忠则不能尽孝。’儿愿移孝作忠,以报国家民族,请不要以我为念。”并写下一副对联:“死后愿为沙场鬼,生前不作故乡人。”】
【1937年10月23日,152团全体将士壮烈殉国,解固基也被日军重炮炸得尸骨无存,年仅40岁。家乡人为他建了一座衣冠冢,他的老母亲在衣冠冢旁盖了一座草屋,终生未离半步。】
【top4】
【1942年,陆升勋收到家乡父亲来信。他的母亲妻儿都因病去世,父亲也承受不住打击,卧病在床。父亲的信中说:】
【“父望在有生之年,再见儿一面,将家事和两个孩子交付,就了却心事了”】
【陆升勋回信中写到:“国难当头,忠孝难以两全,请恕孩儿不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