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农家之为了悠闲生活而奋斗 > 第86章 柴家庄

第86章 柴家庄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农家之为了悠闲生活而奋斗!

五月初三,柴米拉着大伯到黄平家,拜访过后,拉着他就来到了酒楼,开始商议装修的事情。

这酒楼大致不用变,但添置了烫锅子,就得格外注意防火的问题,不能吃着吃着着火了,所以得重新弄一下。

桌子也得重新摆位置,得腾出门口的一个位置,用来放烧烤架,只要烧烤的味道一出来,也不怕这店的位置不在主街。

烤肉香不怕巷子深。

一些生肉,青菜,酒水的价格都交给柴大伯和黄平去谈,柴米不过问,反正都是自己的产业,他们会上心的。

柴老大初来乍到,而且暂时还担不起事儿,但以后他就是门面,总得成长的,现在有黄平带着他,慢慢的就可以独立了。

楼上的几个包间太空了,没有一丝包间该有的气质,但柴米又不舍得花钱。

于是自己想办法,拿以前店里破旧的陶杯,亲手养了一批铜钱草,寓意好也好看,放两个到包间正正好。

墙上太空了,柴米也没想着花钱买,直接动员柴家和黄家的几个孩子,不管是作画还是写字还是编织的,都让他们准备着些,只要能看上眼的,到时候都挂到墙上去。

其他的也想不到太多,但每天过去转一转,还是能找出一些事情来。

看碗筷和盘子不够了,再添一些,木炭还没到位,就再催一催。

人员配置上,大厨一个就够了,只用熬汤备菜,配备一个打杂的,洗菜的人一个,洗碗的要一个,小二哥暂时先招两个,不够再找,大伯母负责带两个人烧烤,黄平是账房,大伯就是掌柜的。

平时还得找一个身强体壮的人,晚上负责看着店和平时的时候给客人指指路,灵活些,主要起震慑作用。

这酒楼加上黄平,就得开十个人的工钱,还不算柴老大夫妻,和操心劳力的柴米。

好在人选由黄平去找,他说是信得过的,那就先用用看,不行就换了,反正平城找人干活又容易又便宜的。

柴米的打算是,每天午时大家吃过饭来上工,先帮着一起做开店前准备,洗菜,串肉串,申时开店门,就各司其职,忙的时候先垫吧垫吧,忙完再吃饭,店里会负责晚饭,子时关店门,打扫干净大家就可以回家了。

柴米根据黄平以前开酒楼的经验,大致算了算这些工钱,黄平的账房得三十两左右,肯定不能亏待他的。

剩下的大厨二十两一个月,给他打杂的十两一个月,洗菜的、洗碗的、两个小二哥都是六百个铜板一个月,看门的和两个烧烤小哥,一两银子一个月,但烤得不好还是得按价扣工钱。

这么先粗劣一算,就得开出去六十六两银子,还不算其他的花销。

而且这只是先这么定着,要是不合适,还是得整改,要么加减工钱,要么再请人来,总归得花出去些钱。

果然做生意没那么容易的,柴米只能期望这店在平城生意好,要不然可干不下去了。

开店就得涉及菜单,柴米自己是揽不了这活儿的,只能交给黄平去做,没办法作画,就只能先将就着用,等以后找到人做了,就搞几本有图画的出来。

涉及到定价,柴米都将肉价和菜价往上定高了一成,素菜五个铜板一大盘子,肉菜十五个铜板到三十个铜板不等,都是半盘子。

烫锅子的锅底设置了微辣锅和辣锅,每个锅底定价一百个铜板。

米饭是红薯米饭,或者是黑面疙瘩拌米饭,茶水是薄荷水,柴米打算这两样免费算。

柴米算过了,如果是四口之家来吃一顿,米饭和茶水免费,点三四个个素菜二十个铜板,四个肉菜几十个铜板,不加其他的话,也能够吃很饱了,也就三百个铜板左右,能搞定一餐饭。

已经算是很划算的了。

这毕竟是府城,吃碗面都得十几二十个铜板,这有菜有肉的,要是胃口大的能放下脸放开吃,比外面吃划算多了。

至于肉串,一串肉最少得有一两,十个铜板一串肉,切成方块,一串六块,看上去也不少。

鸡肉柴米没打算拆开卖,都是想一整只鸡卖的,到时候一只鸡就收两百个铜板。

柴米的定价算下来其实真的不高,就看到时候能不能走量了,薄利多销是最好的。

找到两个烧烤的人后,柴米就带着他们和大伯母,一起负责烤肉,以后大伯母负责招呼要烧烤的客人,和看着火候,他们就负责烤。

硬是折腾了好几天,这烧烤才经过了柴家众人和黄家人的好评,这才算是出师了。

柴米是打算这烧烤可以搞成外带形式的,要不然只能堂食的话,肯定卖不了多少,可一旦能带走,后面的说法就多着了,柴米不得不谨慎对待。

拉着大伯大伯母,还有黄平,坐下来聊了聊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烧烤要的时间太久,等着的人没有带走的人多,可要杜绝给别人闹事的可能,一时间大家都有很多想法。

最后一致决定,每个带走的客人都口头提醒一遍“烧烤带走后出任何问题店里不负责任”,黄平第二天就去刻了块牌子出来,表明烧烤带出门,概不负责。

当然,这个店的名字也刻好了,这次柴米没有问大家的意见,直接取了“柴家庄”。

当然,柴老大夫妻没意见,黄平觉得自己占比少,起名字也和他问题不大,所以,平城就多了个有烫锅和烧烤的店,叫“柴家庄”。

这样一忙就到了月底,平时柴茶和柴花有空也会过来看看,现在她们两个和黄珊已经是好姐妹了,会约着一起玩。

柴大伯大伯母在黄平的引荐下,找寺庙求了个好日子,在六月初二,柴米觉得是时候回沛丰镇一趟了。

回去之前,柴米和大伯商量了,直接在府城买个驴车,牛车到时候赶着回小圆村,谁要就卖给村里人,还能帮忙送红薯上来。

本来红薯是打算做成红薯饼的,但现在能做红薯饭也不错,只不过得花点运费运来。

还好下年种得少了,要不然距离太远,运来运去的也是麻烦,这运费都可以在府城直接买,虽然府城更贵,但省事许多。

柴老大跑了几趟,最后相中了一匹骡子,他说驴车速度是快些,但拉不了多少活,现在店里还是需要拉货的,柴米没和他犟,这次也没一起出钱,现在家里宽裕了,可以一家买一辆,但目前还没必要,等过段时间再说。

五月二十三,一天劳累,还是回到了沛丰镇。

当然,累主要是要赶两辆车,柴老大夫妻和柴米都搞得手忙脚乱的,回到家里累气得很。

柴米觉得平城的店开业了,还是想让几个孩子和柴爷爷柴奶奶都去看看,好不容易热闹又有意义的日子,现在柴爷爷的身体也好很多了,就想着一起去。

但这还是得看能不能和夫子请假,问过三个男孩的意见,都是想去之后,请假的事情,就交给柴爷爷这个大家长去了。

毕竟在镇上一段时间,他说已经“谁谁都认识,哪哪我都熟。”

柴米接过卖变蛋的钱,一共八十多两银子,给了柴奶奶十两,二两是辛苦费,八两是平时的生活费。

他们老两口没什么收入,但平时在镇上总是什么都得买,所以柴米手头有钱的时候就会给些,虽然每次都是几两银子,但次数多啊。

在镇上待了一天,和柴醋说了些府城的事情,陪了陪柴爷爷柴奶奶,第二天就回了小圆村。

柴米不知道大伯怎么商量的,但那牛车卖给了李家。

他们家现在也存了钱,但一直没舍得买大牲口,买鸡蛋都是一家人又是挑又是背的,正巧柴家要卖了,比市场上便宜一些,就咬牙买了下来。

柴老大分柴米一半的钱,柴米接着了,转手给了柴爷爷,让他记得帮忙给王二叔发工钱,还有年节的节礼。

最起码今年之内,柴米在小圆村的日子,肯定没有柴爷爷在的多,所以这事情还是得麻烦他。

这次回家,地里的辣椒都长得挺好,那些鸡也活蹦乱跳的。

柴米让王二叔看着按,他伺候的他清楚,只要是不下蛋的,公鸡个头大可以吃的,通通都抓了,这次一起带到平城去。

耗费两天时间,抓出来六十多只,还能抓更多,但柴米喊停了,只带五十只去,第一次,要是带太多卖不完,那就亏大了。

当然,柴米卖给自己店也是明码标价的,不管肥瘦大小,不管公鸡母鸡,统价一百个铜板一只鸡。

算下来养鸡也不赚什么钱,成本高,耗费的时间也长。

这次不仅仅是鸡,地窖里面的红薯也要带去平城,一辆牛车肯定是拉不完的,直接雇了村长家的牛车和刚卖给李家的牛车,跑一趟平城,送红薯和鸡。

现在黄平守在店里,他们到了问路过去就行,黄平会接手的,柴米也放心。

还剩下的一些红薯就不卖了,留着给柴醋他们加餐,听柴奶奶说,几个男孩下学回家,还没进门就都嚷嚷着“饿,奶奶我饿了,要吃饭……”

柴奶奶都觉得那三个肚子就好像喂不饱,每天晚上都会煮些红薯,或者下点疙瘩汤,要不然他们挺不到第二天早上,半夜就会饿得起来翻吃的。

柴米自己现在没那感觉,可能是有的吃,也吃得饱的缘故,但以前是经历过的,读书时候下晚自习,去食堂买包子,一个不够吃,两个刚刚好,能吃三个但是怕别人笑话,长身体的年纪,吃多少都不算多。

家里忙活几天,又来到镇上。

柴爷爷和柴奶奶去找了夫子,夫子看柴锅他们兄弟都是认真学习的孩子,允许请假,但只能请五天时间。

“柴家庄”初二开业,那二十九去平城,初三回来正正好是五天。

本来是打算二十七就动身走的,夫子不放人,就只能推迟到二十九才走。

到了平城之后,最高兴的就是柴醋三个兄弟,对他们来说,能来平城放风就很开心,见到了柴茶和柴花两个妹妹,还认识了黄平家的黄斌,几个都是念书的,有的是话题聊,见面的第一个晚上就像亲兄弟似的。

后面的几天他们都在一起玩,还受黄斌的邀请,去了一趟黄家做客,回来就带了自己做的些字画回来。

柴米看差不多的,都给挂了起来,好的挑一幅装裱,剩下的连装裱都不用,反正随着他们长大,以后还会有更好的作品,现在只要留一幅最好的,做个纪念就好。

柴醋几个小姐妹也送来了些东西,打的好看的坠子,绣的小花,柴米都挑了些装扮起来了,务必要让几个孩子有参与感,这样当别人看到,问起的时候,他们就会有成就感,养成的性格以后才不会自卑过头。

开店最重要的是客源,但这个只能开了才知道,不管怎么说,开业那天得人声鼎沸,热热闹闹,有个好兆头。

于是柴老大和黄平为了这事儿,跑了两三天,不是给人送礼,就是给相熟的人送请柬,希望他们到时候来捧场。

柴米是帮不上忙的,只能多做些调料,希望生意好得不行。

柴米的调料都是按成本价格算的,自己找的材料自己做,不算人工费,中号的陶罐卖给店里二十两一罐,一罐可以用大概两千到三千串肉串,店里是不亏的,就是自己亏了。

这罐子柴米交给大伯母保管,毕竟是自家配方,要是被别人拿走了,或者浪费了,柴家庄的损失就大了。

一番准备后,就只等日子来到了。

六月初一,柴家众人都有些紧张,连柴爷爷和柴奶奶都睡不着,在屋里悄悄的说着话,柴米起夜的时候听见了。

下半夜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柴米担心第二天会不会也一直下雨?不是说算好的好日子吗?难道那寺庙没本事?

好在第二天一早,天就放晴了,地面是湿的,但艳阳高照,确实是个好日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