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董娘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农家之为了悠闲生活而奋斗!
家里有三百多两银子,柴米就觉得这钱也不能就这么放着,得多想想。
现在九月份,柴醋已经上学堂九个月了,柴米特意找夫子问过情况,他不是属于特别聪明的那一卦,但也不蠢,只要他认真读书,足够努力,再加一些运气,考个功名应该不成问题。
老柴家送去学堂的三个男丁,最普通的是柴锅,他不知是不是年纪大了些,很多已经定型了,虽然很用功,但缺少些天赋,考功名的可能性不大,但读书识字明理是一定的。
柴米估计等大哥再学两年,将算术那些该学的都学会了,他自己也知道情况,等到要下场之前,他就会回家了。
而没想到的是,最聪明的反而是平时最调皮的柴碗,平时不着调,但念书的时候是有天分的,夫子都忍不住夸奖,也和柴大伯说过,好好培养,以后说不准有大出息。
柴醋在兄弟俩中间,说不上好,就中等偏上,但也绝对不差。
柴米觉得自己家没出特别聪明的也挺好,不需要柴醋特别冒头,他喜欢就继续读,不喜欢了回家干活也行。
只不过现在说这些都还太早,才念书快一年,现在还在启蒙阶段,很多都只是有这个苗头,夫子也只说了自己的感觉,至于其他的,得以后再看。
反正念书最少也得念两三年时间,柴醋也才六七岁,多念两年,柴米也不急。
让柴米有些担心的是柴茶这个小姑娘,今年因为双胞胎中的柴醋去念书的原因,她的玩伴也变成的柴花。
她们两个在农忙的时候也在家里帮忙,但平时的时间里都是一会儿住镇上一会儿住小圆村的,还大多都是两人一起睡觉的。
搞得柴米想要找她好好谈谈心的时候都没有,她今年已经五岁了,柴醋基本上的方向是考取功名,但柴茶自己如果只是平时会几个字,柴米觉得这样的话对她有愧。
所以柴米找了时间,特意将她留在自己屋里睡了一晚上,好好的聊了聊。
只不过也没有得到特别多的反馈。
问柴茶喜欢做什么?她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
为免她不清楚,柴米还特地一一举例:厨艺、念书、算账、绣活、种地……
说了好多,她也没有特别喜欢的,只说看着她补的衣服穿在哥哥姐姐身上,还是很开心的。
柴米又问,以后想过什么样的日子?
柴茶回答说,以后能吃饱穿暖,姐姐和哥哥都在一起就行。
柴米听了,只能说是真朴素的愿望,可要实现也是需要努力的。
然后又聊起其他事情,包括最近学习的字,还有家里的生意,等等。
家里任何事情,柴米都不会瞒着他们,挑重点的都给他们讲过,有什么不能说的也会告诫他们再三缄口。
所以姐妹两个聊到半夜才睡着,第二天就妥妥的起晚了,好在家里需要忙活的也就鸡圈里而已。
这个事情柴米心里记下后,就忙活起其他事情来。
今年第二批辣椒得移栽到地里了,柴米和柴大伯雇了几个人忙活了几天才忙完。
柴米将挑水浇地和照顾一百多只鸡的事情交给了李爷爷家,一个月一两银子。
将最新一批变蛋送到回味楼。
找了个宜出远门的日子,就拉着家里其他人,坐上了牛车,赶往府城去。
因为路途远,来回就得两天时间,柴爷爷不放心家里,就留下看家了,所以去的是柴老大夫妻俩,带着柴花,还有柴米柴茶姐妹俩。
柴米这次是和大伯大伯母好好聊过之后,才决定一起去一趟府城的。
老柴家重男轻女的思想不算严重,但毕竟环境如此,对男孩会更看重些,可这也不代表他们就对女孩不上心。
柴米的想法是让妹妹也去寻个手艺,最好是做绣活,柴茶也没有明确表示不喜欢,只要找个好的师傅,学起来也不至于厌恶。
还有一个原因是绣活这门手艺,学到了就是自己的,柴米没有那个条件把柴茶培养成高门贵女那样的,只能多给她一些底气。
这手艺学成了,就可以自己赚钱,手里有钱才心里不慌,以后她在家里也能抬得起头来,要不然姐姐赚钱养家,哥哥念书搏功名,要是她什么都不会,她会慢慢自卑。
再说等以后嫁人了,有自己的手艺,找夫家时也可以挑一挑,在夫家也有说话的底气。
柴米还在呢,只要她学到位,加上柴米记忆里的一些个花样,想要安身立命应该是不难的。
所以将打算和大伯大伯母都说了,想让他们陪自己走一趟,一是柴花也一起去看看,二是想让两人帮忙掌掌眼。
夫妻俩一听柴米这么有成算,觉得自己女儿柴花也去看看,等商量好了之后,就出发了。
当然,柴米也明说了,先去看看,他们在府城没什么人脉,这次就当是打听消息去的,去玩几天,不成的话就再找其他机会。
三人的决定没有和两个小的说,怕没什么消息,给了些希望又让她们失望。她们只知道要去府城玩两天,还一路都挺高兴的。
只不过半路上就熬不住了,还是睡了过去。
几人早上吃过早饭出发,在沛丰镇和柴奶奶打了招呼,买了些干粮,余下的时间就在赶路,但为了照顾老牛,所以走得慢,太阳都落山了才到府城。
柴米是第二次到府城来,感觉比上一次更热闹了,街上人都更多了。
找了能安排牲口的客栈,开了两个房间,一家人简单的吃了点,就先休息了,舟车劳顿一天,是真的累。
第二天起床后,柴米们就开始逛街,主要逛的是府城的布庄,成衣店。
为了打听些消息,东西也没少买,一人一身衣裳已经给凑足了。
好在这些钱花得起了效果,经过那些掌柜的介绍,哪个绣娘家的绣品卖的好,哪个绣娘手艺是真真真厉害的,哪个绣娘是和善愿意收徒弟的……
当然,也听了些小八卦,府城不小,绣娘也不少,千人千面,这里面就有得说道说道的了,有个别掌柜的喜欢唠嗑的,还真说了些事情出来。
柴米和大伯母都将这些一一记下,就只等综合一下,再挑一挑,考虑考虑。
就这样,他们一共跑了三天,才将府城的布庄和成衣店都跑完,家里每人都添了一身夏装,一身冬装,一身里衣。
钱也花出去不少,柴米自己都花了快二十两了,大伯母花的还更多些,快三十两。
好在来府城四天时间,总算是有收获了。
晚上的时候大家都坐在一起,将现有的消息都整合了一下,剔除了一些有不好传闻的,对学徒不友好的,本事不到家的,就只剩两家是柴米喜欢的。
于是几人打算第二天上门去看看情况,争取一天跑一家,定下来后第七天就回家。
至于两家都没成的情况,就只能先回去一趟,出来时间久了些,对家里也放心不下,等把时间空空,下次再来。
来府城的第五天,一早吃过早饭,柴米和大伯母将两个孩子都收拾打扮了一遍,几人也换了身干净的衣裳,但并没有穿新买的好衣裳,这才往第一个绣娘家走去。
这个绣庄不在府城中心,而是在外圈巷子口,名叫“董记秀庄”,里面的管事娘子就姓董,也是教绣活的师傅,大家都叫她董娘子。
柴米一行人带着礼物登门拜访,不是什么贵重的礼物,看着也不是富贵之家,但门房眼里也没有轻视和不耐烦,柴米在心里点了点头。
外人都说董娘子待人良善,她们家的人应该也都不差。
这董娘子是个有经历的,她是京城大户人家的丫鬟,从小就是和小姐一起长大的,因为和老嬷嬷学得一身好绣活,所以很得小姐喜欢。
小姐出嫁的时候,问她可愿意做陪嫁丫头,如果姑爷愿意收了她,就可以做个姨娘,不再是个下人。
可这董娘子不愿意,看在一起长大的情分上,就做主放了她的卖身契,让她出府去了。
她千恩万谢的出了府,然后后就靠着手艺活做起了绣娘,足够养活自己,还小有富足。
后面嫁给了个往来频繁的布庄年轻掌柜的,日子也算是过得舒心,除了家里公婆偏心小叔子之外,夫妻俩不说多恩爱,但也相敬如宾。
可惜好景不长,她十六岁出府,十八岁成亲,二十二岁时还没有子嗣,婆母对她们夫妻俩的不满已经摆在的明面上。
公婆几次三番的想要将大儿子辛辛苦苦撑起来的布庄转手给小儿子,董娘子夫妻也不想闹得太难看,只能尽量周旋。
然后就是家里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氛围越来越差。
直到她二十三岁那年,相公出远门去进一批布料,结果在路上被贼人杀害,消息传回来时,人都已经死透了。
董娘子伤心欲绝,人一下子看着都老了十多岁。
她将相公下葬后,就开始沉默起来。变成寡妇后,家里的公婆和小叔子夫妻都恶语相向,说她是“克子克夫”。
她心里怀疑相公的死是家里人搞的鬼,所以耗尽了最后一点人情和所有钱财,请府里的人帮忙查个真相,所以家里人说什么,她都听着。
调查的事实就是小叔子买凶杀人,做大哥的不给,他就买通地痞装作贼人将大哥杀害,好让布庄能顺利的到他的手里,至于董娘子,直接休了就行。
家里其他人一开始是不知情的,但老大一死,大家一问,就都知道了,也不想着讨回公道,只想小儿子\/相公的谋划尽快得手。
董娘子得知事情真相后,将其他人都告上衙门,一番审判,所有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至于董娘子,觉得京城已经是个伤心地,不想留了,就将布庄卖了,来到了平城,买了个二进的宅子,靠着做绣活过日子。
今年董娘子已经三十多岁,来平城也有十几年了,慢慢的,大家都知道她的手艺好,对孩子也有耐心,就有人起了心思,将孩子送到她这来学习。
一开始她是不答应的,觉得自己可能教不好,而且自己身边也不清静。
三十岁之前,总有媒婆来说媒,董娘子长得不差又有手艺,有想法的人很多,献殷勤的人有大把,可她说要守着亡夫,一直没再嫁。
拒绝的多了,又过了好几年,可能大家都知道她的想法了,就没人再来保媒。
这时也快到三十岁了,董娘子也慢慢的开始收几个合眼缘的孩子,也不多,但在别人口中的口碑算是好的。
柴米想着打听到的消息,等着门房通报,一边四处打量。
这边算是住宅区,比较安静,也适合小孩子静下心来学手艺,周边都是人家,虽然在巷子口,但路过的车马行人都不多,也不算很乱。
但是董娘子一个寡妇,能挑了这样一个地方安家,想来也是都考虑过的。
柴茶和柴花都还太小,柴米觉得这个位置挺好的,如果在闹市,柴米还会担心她们的安全和学坏了。
不一会儿,门房回来了,带着几人往里走,柴米牵着妹妹跟在后面,一边走一边悄悄打量着布局。
院子两边都晒了些布料,二进的屋子,但门都是关上的也看不到什么,但打扫得很干净。
一个像是四十岁左右的,梳着妇人发髻的人迎了上来,面相上虽然看着有些苍老,但周身的气势就是没吃过太多苦的。
想来这就是董娘子了。
双方见礼,然后进屋落座,柴米就看着大伯和大伯母与董娘子交涉。
董娘子话不多,语气平和,但也没让人感觉不舒服,柴米觉得几人聊得还挺开心的。
来之前柴米就和大伯母们商量过,她们主打的就是一个真诚,那些人有权有势的什么都能打听到,也不用藏着掖着,什么都告诉她们。
所以当董娘子得知他们是从镇上来的,来了好几天了,只为给家里的女孩寻个安身立命的本事时,忍不住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