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菜被吃光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农家之为了悠闲生活而奋斗!
瓜是送了,但还差着三百二十多个瓜,就算三百三十个,这也能让茶米的瓜架空一次了,还有回味楼也得送,看来,得计划好了,否则要是哪边给得罪了,柴米都承受不住。
现在手里已经有一两银子了,但柴米也不敢放开手脚花,随着生活水平慢慢的提高,但家里要添置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这还是得用佛手瓜还的,更是不敢随意花了。
日头已经很高了,估计都快到正午,但直到现在都没看见柴爷爷和几个孩子的身影,想来是被什么事情耽搁了,所以没来到街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这样让柴米有些担心,心里打算该买的买够,就和牛车回去,大伯他们有三个人,没有柴米一点事都碍不着。
还是想回家看看才踏实,和柴大伯一说,他也同意了,他也想回去看看,但包子摊儿这走不开,要不然就和柴米一起走了。
柴米先让大伯帮忙去街头找李顺叔,他是大人脚程快,而且要去包子摊帮忙也顺路,和他说清楚自己要先回家,让他等一会,柴米买点东西就走。
柴米背着背篓,先去布庄问了问有没有碎布头,店家依旧说是没有,没办法,柴米只能让她帮忙留着,多花点钱也无所谓,但要很多。
店家还不信,生怕柴米是小孩子闹着玩的,等她进来许多布头却卖不掉,柴米没办法,只能先留下五百个铜板当做定金,得到柴米的准话,店家这才告诉柴米尽量多准备些,等十五大集的时候柴米就能上街来拿货了。
柴米只能笑着看店家说着各种保证,拿着店家给的取货用的条子,然后又背着背篓出门。
身上的钱只剩五百个铜板了,能买的东西不多。
肉摊上的肉还挺多,应该是老板为了迎接大集多准备了些,很多部位的肉都还在。
柴米看还有猪脚,问了问老板还有多少个,老板说还剩四个,要价四十个铜板,柴米觉得猪脚里面的胶原蛋白可以给柴醋柴茶补补,而且今天大伯他们应该不会回家,那一家吃两个猪脚应该是够了。
想到猪脚被煮的软软烂烂的,一咬就弹牙的那种感觉,家里没有黄豆,待会儿去买点黄豆,加一起煮成有营养又美味的黄豆猪蹄汤,想想都要流口水。
肉摊儿上有猪肝,柴米想了想,还是要了一整朵,就算今天晚上吃不完,明天可以加热继续吃,多放点油也不会坏。
柴米一直买猪肝的原因,除了猪肝补血之外,还有就是老柴家人都爱吃,买了这么多次,就没有不光盘的,既能补血,又能满足大家的口味,所以柴米有空就喜欢买。
就这一朵猪肝,花了柴米五十个铜板。
本来柴米都不打算买其他的了,背起背篓打算走,结果一眼瞟见一条很靓的五花肉,想到好吃的回锅肉,柴米狠了狠心,还是买了一条,花了一百二十个铜板。
柴米怕再看下去还想买其他的,让老板帮忙放好肉,给过钱就走,就怕多留一秒,口袋里的钱就得再留下一些。
在粮店里柴米买了两斤黄豆,花了十个铜板,黄豆确实是便宜了,但柴米人小带不了太多,没办法,即使再想要,也只能请大伯下次帮忙带回来,反正今天是只能先带两斤回去了。
路过卖糖的小摊,柴米想了想还是没买,现在家里也不缺糖吃,虽然柴米限制了孩子们吃糖数量,但比起以前来说,街上的糖应该没那么有吸引力了。
其他的因为要赶时间,都没好好逛逛,柴米怕让别人等久了不好,就往街头走去。
包子大伯家就有卖,柴米也不打算去其他地方买了,路过包子摊的时候柴米自己拿了十个,然后给大伯母塞了二十个铜板,背起背篓就走。
因为背篓里面的东西有点多,柴米被压得腰都弯了些,走路得慢慢的,好在已经到街头了,离牛车的位置不远,柴米暗自打气。
李顺一直在牛车旁边看着街头的方向,自从柴老大来说过柴米要一起回去后,他就一直有关注。
终于,老远就看到一个小人人,背着背篓一步步佝偻着过来,李顺就觉得是柴米那小孩,连忙上前接应。
柴米听到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看,是李顺叔来帮忙了,顿时松了口气,背篓让李顺叔拿下去提手上,自己一边道谢,一边快步跟上。
到了牛车那儿,已经有五六个人坐着了,柴米连忙和大家打招呼,找了个位置坐稳,李顺就招呼大家出发了。
一路上有好奇的村民和柴米打听柴老大家的包子生意,柴米挑能说的说,一边说卖包子的不容易,算是一天几十个铜板的辛苦钱。
虽然大家脸上不都是相信的样子,但柴米说了,信不信就是他们的事情了,况且柴米最后买的就是包子,放在背篓最上面,柴米说是卖不完拿回家吃的,大家脸上的表情就舒坦了许多。
接下来的路程,柴米就没开口说话,大家要是把话题引到她身上,柴米就闭着眼睛假装睡着了。
到了地方,柴米给过车费,和李顺叔打了个招呼,背起背篓就往家走。
今天虽然进账一两银子,但现在就只剩二百五十七个铜板,而且还得送佛手瓜过去的,要是按照现代的说法,柴米算是提前消费了。
因为记挂着家里的弟弟妹妹们,所以柴米的脚步快了些,沉沉的背篓在身上柴米都没怎么注意,心里只想着早点回家看看。
到家发现柴醋柴茶都没在家,柴米放下背篓就往爷爷家走,还没进门就听到孩子们的吵闹声,柴米顿时放心了,能吵闹能玩,那应该是没什么事情。
进门后和柴爷爷打了招呼,围过来的孩子们挨个儿摸摸头,除了柴锅大哥,连柴碗都没放过。
和几个孩子说晚饭会做好吃的,打发他们去玩,让他们先过去拿包子过来吃,先垫垫肚子。
这才和柴爷爷细细说了街上包子摊儿的情况,等柴爷爷的问题都问完满意后,然后才问起今天为什么没去街上,不是说好要去的吗?
柴爷爷好笑的说:“本来是打算去找你们的,但今天早上起来后,他们几个就像是约好的,不是这个要上厕所就是那个要拉屎,等都解决完,牛车都已经走了,没办法,只能留在家里。”
柴米听了也觉得无语,原来是这样,那也算是个小乌龙了,没办法,人有三急,也不能太怪孩子们。
柴醋他们将包子都拿了过来,茶米先给柴爷爷一个,自己也拿了一个吃起来,早上太早的时候不太想吃,和大伯一起分了一个包子,后面事情太多太忙了,就没来得及吃其他的,现在也饿得很了。
一连吃了两个包子,柴米这次感觉饱了,不得不说大伯家的包子好卖也是有原因的,味道确实不错。
而几个孩子一人就吃了一个,听柴米说晚饭有好吃的,就留着肚子晚上多吃一些。
剩下的两个包子,柴锅和柴爷爷一人一个分了吃掉了。
柴米和柴爷爷说好,晚上在家里吃饭后,就带着弟弟妹妹回家了,家里也有些事情要做,去街上一两天了,得都看看。
回到家先把黄豆泡上,要不然晚上可能煮不熟。
家里的小鸡柴爷爷有帮忙喂了,但柴米还是拌了些鸡食,添了水,然后收到了三个鸡蛋。
现在才两三点左右,煮饭还早了些,但做其他事儿好像有些晚了,柴米看着太阳还好,就将被子都抱出来晒晒,让两个孩子拿着棍子一人敲打一边,柴米时不时的翻个面。
被子敲得差不多了,柴米让双胞胎停下来,开始起火烧水,洗头洗澡解决个人卫生。
等姐弟仨都洗漱完,时间已经快四点多五点了,柴米就开始做饭了。
打算先做黄豆猪蹄汤,黄豆猪蹄汤是一道药膳。做法简单,营养丰富,适合秋冬季滋补,具有通乳、气血双补、补虚养身等功效。属于乳母食谱,通乳食谱,气血双补食谱,孕妇食谱,补虚养身食谱。
适合老柴家这种才吃饱饭,但身体不算好,得慢慢补的人,食补才能慢慢起效果。
猪蹄扔到火塘里面烧,等毛都烧没,皮也烧黑了,拿出来泡水,刮去浮皮,用刀切块备用。
提前泡好点黄豆洗干净,姜洗干净切成片;小葱切段,备用。
猪蹄放入锅内,加入清水、姜片煮沸,撇去浮沫;加上葱,黄豆,盖上盖子,慢慢煮,直到筷子能戳透,加些盐,这猪蹄就算是熟了。
说起来这个锅盖,还是李爷爷送的,竹子编的锅盖,很密,煮着东西也没有太多水汽透出来,也不知道李爷爷是怎么做到的,手艺是真的不错。
柴米要给钱,但李爷爷不肯要,柴米没办法,让爷爷帮忙去给钱,结果柴爷爷去了,又拿了一个锅盖回来,钱也没给出去,让柴奶奶说了一顿。
家里的锅用了,柴米请柴爷爷帮忙在老柴家多煮些饭,因为大家都饿了,煮少了怕不够吃,就算吃不完明天早上热热还能吃。
柴爷爷听柴米这么一说,想到明天早上不用重新煮,就蒸了满满一蒸笼的面疙瘩,是平时老柴家一家十口的量。
柴米等猪蹄熟了,就装到盆里,铁锅用来炒其他的菜。
在现代,回锅肉起源四川农村地区。古代时期称作油爆锅,四川地区大部分家庭都会制作。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回锅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锅肉一直被认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锅肉。
回锅肉,是四川传统菜式中家常菜肴的代表菜之一,属于川菜。其制作原料主要有猪后臀肉(二刀肉)、青椒、蒜苗等,所谓“回锅”,是指食材先煮后炒,两次入锅,二次烹调之意,将“回锅肉”翻译成英语,亦指“煮了第二遍的菜”。
柴米没现代的料那么全,只能先做简易版的回锅肉。
铁锅烧热,将带皮五花肉皮向下,贴着贴锅,将皮上的毛烫没,皮烫熟一些,皮再刮洗一遍,冷水下锅加入葱段、姜片,花椒,煮开。
撇净浮沫,煮至筷子可插入,取出,将肉切成薄片,姜、蒜切片,葱切成斜段。
将青蒜的白色部分先用刀拍一下,然后全部斜切成段备用。
炒锅上火,加很少的油煸香辣椒、花椒。
下入肉片煸炒,炒至肉片颜色变透明,边缘略微卷起。
将肉拨到锅一边,下入稍微大酱,没有豆瓣酱,柴米也不敢放太多大酱,怕做不成反而坏了味道。
加了了一点点糖浆调味,等大酱炒出味,糖化开后,下入青蒜,加上盐,调好味道即可出锅。
现在整个老柴家都弥漫着肉的香气,柴米也被馋得很,借着试试味道的机会,尝了尝这回锅肉,虽然和现代的回锅味不太像一个味道,但也很好吃,很下饭。
另类版的回锅肉炒好后,柴米就开始爆炒猪肝,不一会儿,整个老柴家又是另一种香气飘出来,几个孩子已经不受柴爷爷控制了,在堂屋里围着柴米打转转。
三个菜还是太少了,柴米又用瓦罐煮了一锅佛手瓜汤,清汤加上蘸料就很好吃了。
铁锅炒了一锅佛手瓜片,加了辣椒炒出来,甜辣甜辣的,很是过瘾。
今天的菜都是很下饭的,柴爷爷将饭连蒸笼一起带过来了,一群人都想着尽快开发。
所有菜都上桌,大家都要就坐了,结果门外传来喊人的声音。
柴米和大家都出门看看,原来是大伯母他们回来了。
在街上差不多正午包子就都卖完了,他们在临街铺子那都收拾好了,感觉天色还早,但已经没有牛车了,于是三个人就决定走路回来。
也是刚好,柴米饭菜做好了,他们回来刚刚能吃。
不一会儿,老柴家一家十口都坐在桌子前,一边低头猛吃,一边抽空夸奖柴米的手艺好,最好,所有菜都被吃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