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农家之为了悠闲生活而奋斗 > 第79章 拜师董娘子

第79章 拜师董娘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农家之为了悠闲生活而奋斗!

董娘子已经在绣庄准备好了,就等他们上门来。

双方见礼寒暄,又给她介绍了家里的几个男孩子,得知都在念书时,特地为了妹妹的事情请假过来的,董娘子眼里闪过满意,能让家里的孩子都念书,说明家里是有上进心的。

董娘子还请了其他客人,是来见证她收了弟子的,都是些至亲好友,和柴米他们说了会话就忙着招呼人去了。

等时辰到了,仪式就开始。

柴米看着小小的柴茶,穿着青色的裙衫,在司仪的带领下,和柴花一起,一步步的做着动作,小脸上尽是严肃。

感觉到不安的时候还会朝柴米这边看过来,柴米只能向她露出大大的笑脸,以此来安慰她。

柴茶给董娘子敬茶,喊了声“师傅请喝茶”,董娘子“嗯”了一声,接过茶盏,象征性的喝了一口,就代表着应下了她那声师傅,认下了她这个徒弟。

等柴茶和柴花接过董娘子给的见面礼之后,这拜师礼,就算是成了。

至于六礼、束修、伙食费,柴老大在来到绣庄的时候就已经给过了。

接下来就是董娘子给两个孩子介绍她的亲朋,免得不认识人闹笑话。

这个场合柴家人都插不上话,就悄悄的坐在桌上,看着就好。

本来等吃过晚饭,就没柴米们的事儿了,但柴米想着,她们还在府城,要初十才回沛丰镇,这两天柴茶她们想回家住也可以的,要不然下次来府城就得下个月了。

董娘子通情达理,知道两个小孩年纪小,允许她们这两晚上回家住,但是白日里还是要到绣庄学习的。

柴米连忙做保证,天亮就送人到绣庄,天黑了再将人接回去。

柴米看董娘子还有话要对柴茶和柴花说一样,就先提出了告辞,等过两个时辰再来接她们。

绣庄和宅子的位置不算远,只不过隔着三条街,看着听着有些远罢了,走路也只要一盏茶功夫。

留下来两个小丫头,剩下的柴家人往宅子走,一路都有话说,不一会儿就回到那儿了。

昨天来的晚,又忙又乱的,趁着现在有空,大家都动手开始收拾起来,柴爷爷去伺候家里的牛。

等搞得差不多,日头也偏向于黄昏时,柴家人收拾收拾,就去接两个孩子,然后去街上逛逛。

一通折腾,下午吃过的晚饭现在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刚好去吃点儿。

对府城不熟,但几个男孩不管说哪里都兴致勃勃的,只能随着他们,问过别人后,就哪里热闹往哪钻了。

柴米只能又一边拉一个,就怕遇到拍花子的,还趁着间隙给他们讲讲那些耳熟能详的被骗案例,给他们紧紧皮。

就怕他们不听劝,要是落单或者偷跑出来玩,出问题了,那事情可就大了。

街边也有些小食,大家感兴趣的柴米都买了些,不说味道如何,这好奇心是满足了的。

当然,柴米的钱也没花出去多少,每次柴米这个小孩递出去的钱,都会下意识的被老板无视,直接拿大伯手里的钱。

柴米要将钱补给大伯,他也不要,柴米觉得我这样不好,本来是自己要花钱买东西的,结果都是别人付账,感觉就像是故意引导别人多花钱的一样。

但也没办法,就先这样吧,以后再慢慢还。

柴米觉得大伯肯定知道自己手里没多少钱了,所以才想着都抢着付钱,减轻她的负担。

但其实柴米手里还有快十两银子,回去卖几批变蛋就又有钱进账了。

两个孩子的话,不管柴醋还是柴茶,每个月都是二百铜板的零花钱,这钱柴米还是能给的。

至于够不够花,柴米觉得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先不说柴米时不时的给些零花钱,还有压岁钱,过生辰也给了钱,家里不管是柴爷爷柴奶奶还是大伯大伯母,都会时不时就塞点钱给他们,他们的私房钱还是挺多的。

有柴米耳提面命,三番五次的警告他们不能乱花钱,还时不时的就刺激他们要买大房子,所以他们两个也没乱花钱。

大头的花销有柴米在,一些零碎的花销,两百铜板零花已经足够了。

柴米觉得今年就先每个月给一次零花钱,看他们能不能好好的规划着用,他们表现的好的话,明年就直接一年给一次,一次给一年用的,让他们自己掌钱去。

这样花钱也会有所顾忌,有自己的规划,不够花了就动用自己的私房钱,手里有钱了,也会有底,不会小家子气。

热闹完回家,大家也都累了一天,就都洗漱完回屋了,该睡觉的睡觉,该复习功课的复习功课。

来的时候柴米就交代了,孩子们每个人一间屋子,大伯大伯母一个屋,柴爷爷柴奶奶一个屋,但最后不知道怎么的,柴锅柴碗住在一个屋子。

柴米也没过问,他们自己做决定就好。

洗漱完,柴米将柴醋柴茶都拉到自己屋里,拉着两人谈谈心。

说着去年到今年,过来的种种不易,说到了爹娘刚死时的迷茫,后面就是起早贪黑的干活,有钱了才吃得上饱饭,直到日子好起来,两人才可以找找其他出路。

柴米自己坦白,她就喜欢赚钱,不喜欢刺绣也不喜欢念书,所以让他们不要有负担,念书的就好好念,学艺的就好好学。

要是知道觉得自家姐姐辛苦,等以后有所成,再说报答,现在就先好好努力。

柴米还怕别人霸凌孤立他们,也给他们讲了些平时和同伴相处的小技巧,如果遇到什么不开心,或者解决不了的事情,一定要和家里说。

虽然是这么说,但柴米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不大,府城是小姐妹俩一起的,现在她们感情好的很,除非以后闹翻了;镇上也是三兄弟一起的,好得都快穿一条裤子了。

只不过柴米作为家长,该说的还是要说明白了,他们还小,才四岁,不讲清楚,容易出错。

然后再将零花钱的事情讲清楚,叮嘱他们平时要将钱都放好。

柴茶来的时候,柴米就没允许她拿太多钱来,让她找好放钱的地方,下次再帮她带上来,放在宅子里,需要的时候回宅子拿就行了。

要是一下子钱全部都带到绣庄,一不小心丢了,那攒了一年的私房钱就只能就这样没了。

柴米觉得该讲的讲完,就放他们回去睡觉了,他们四岁快五岁了,又成熟的早,都能听懂。

至于以后会长成什么样,谁知道呢。

只能柴米自己多关注,空了就多跑几趟,不合适的时候就给他们紧紧皮。

俗话说得好:“小树不修不直溜。”

该修理还是得修理。

十月初九,一早就被吵醒,柴爷爷柴奶奶年纪到了觉少,睡不着,看着上学堂的时辰搞了早饭,简单吃过后,就将姐妹俩送到了绣庄,等晚上再来接。

这一天时间,一家人就在府城到处逛逛,就当是游玩了,柴醋他们等回到沛丰镇,就得安心念书,下次有空来府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

他们年轻兴致高,大家就由着他们问路带路,跟着他们走,牛车也赶出来了,不方便的地方就出钱让别人看着,也挺方便。

一天玩下来,柴米自己感觉也不是很累。

特意早一点回家,一家人做了一桌子饭,几个男孩儿去接妹妹们,回家吃一顿团圆饭,明天就得留她们在府城,其他人都要回沛丰镇。

不管有多少担心和不舍,第二天一早,大家将柴茶和柴花送进绣庄后,就踏上了回乡的路。

柴米自己也难过,但大伯母都偷偷抹眼泪了,瞬间感慨:不愧是亲生的!

一路颠簸回到沛丰镇,柴醋下车后,只迅速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就回屋里补课业去了,可想而知这两天在府城是没怎么拿书本的。

柴米也没管他,反正这两天他也玩开心了,值得就好。

趁着还没回家,柴米又买了些吃的,要回村里了,离家这么多天,家里也没有什么吃的。

这么一买,兜里的钱就只剩五两多银子了,柴米辛苦奋斗一年多,钱没剩多少。

今年小圆村种的佛手瓜太多,拿到镇上根本卖不上价格,要价两个瓜一个铜板都得看有没有人买,毕竟吃的速度赶不上它长的速度。

柴米家的瓜除了一开始出来的那一茬,给亲近的几家,陈员外家,回味楼张掌柜,春草堂孙大夫,还有镇上夫子学堂那儿,一处送了两麻袋之后,剩下的大部分都喂鸡了。

府城那边九月去的时候,发现佛手瓜有,但不算多,所以这次拜师,也带了一麻袋,当做土特产,放在绣庄厨房了。

至于为了家里多的很,但只带了一麻袋,原因是柴大伯不给多带,拉太重又路途远,他不舍得牛这么累……

至于瓜再拿去卖,再找找其他销路的事情柴米是不想做了。

柴米没有特意的问回味楼今年收不收佛手瓜,就是知道他们去年已经买了一年的瓜,作为商人,这样成本太高了,他们一定会自己种。

果然,柴奶奶和大家唠嗑的时候说,村里有人问到回味楼跟前,人家直接说酒楼已经有瓜了,不需要从外边儿买。

这事儿以后,想都能想得到,有人肯定心里不平衡,心里想的是怎么就柴米的瓜能卖钱,别人的瓜就没人买,等等。

柴米才不管那些,反正只要不舞到自己面前,都当做不知道,酸话谁都会说,让让他们又何妨,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十月初十,柴米将柴醋送进学堂后,就和大伯大伯母一起回了小圆村。

至于柴爷爷,舟车劳顿几天,精神气有些不足,去春草堂找孙大夫看过了,问题不大,就是得静养一段时间,然后开了好些药。

柴老大一听老爹要静养,就直接将人留在镇上了,老两口一起,也能互相照料。不行的话几个半大小子也能顶事儿了,他也算时不时就去镇上一趟。

柴米回到小圆村的第一件事情,依旧是巡视家底。

看家里鸡好好的,辣椒长得好好的,厨房里的鸡蛋又多了很多,柴米的心情也好好的了。

熟地里的那两亩辣椒,因为是留种的,所以一直有红的,柴爷爷在的时候有他帮忙摘了晒干。雇了李家后,他们也帮忙摘了晒在簸箕里面,干了的放在厨房。

这雇李家的钱不亏,看就是有认真干活儿的。

柴米用初十这一天时间,将变蛋腌制好的都挑出来,然后又请大伯大伯母一起,将新一批的鸡蛋都处理好装坛。

第二天一早,就由大伯帮忙将两千多变蛋送到了回味楼,顺带带回来二十多两银子。

李家要送新一批鸡蛋过来,但已经没时间接收了,柴大伯天蒙蒙亮就出发,回来时太阳正好,带着提前说好来干活的五个汉子,开始给家里的辣椒增肥。

柴米觉得自己既然已经出钱雇人了,就去监工就好,大伯母包了做饭的活儿,她可以抬着锄头,看哪里有草太过分了,给它一锄头就行。

家里的辣椒比去年还多些,硬是加了两个人,才在十四那天都搞完。

今年柴米种红薯的时候,是雨季那会儿,抽空套种在辣椒苗旁边,有点长势挺好,有的看着就没收成的样子,但没办法,也就只能那样了。

不管是地里的红薯,还是山上的金银花,大部分都是柴爷爷和大伯大伯母帮忙,柴米不知道忙些什么,但家里的活儿该干的时候没干。

金银花因为是扦插的第一年,大多都在长根,开花的没多少,摘的也不多,就两三斤的样子,柴米就都留了下来,自己家可以平时泡着喝。

柴爷爷家种的多,他也闲不住,有空的时候也会去去年摘过的地方看看,有了就摘回来,就这样,听说还是卖了十多斤。

至于村长家和李爷爷家,听说也收了些,就是不知道多少。

家里的活儿好像越来越多,柴米觉得自己越来越忙,感觉很多事情忙着忙着就忘记了,有些力不从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