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我的圣道是什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法通百家,独尊儒术!
“这是~”
有过上一次的经验,姜逸这次倒不如何慌乱。
但是再次诸圣显化,自身的形象倒映圣道长河,他还是非常的意外和不解。
直到异象消失,姜逸还是处于发懵的状态。
“你确立了自己的圣道?”
一直保持假寐状态的老太师,再也不似先前那般淡然,猛然睁开眼睛,难以置信的看向姜逸。
尽管已经尽可能的高看姜逸,可亲眼见到姜逸只是天子面前应对,就可以轻易的触摸圣道长河,还是难掩心中的震撼。
正常来说,只有确立圣道,晋升到半圣境界的时候,才能引发诸圣显化、圣光灌体等异象,于圣道长河中显化虚影,代表被圣道长河接纳和认可。
可事情到姜逸这儿,全都乱套了,完全就不符合常理。
现在算来,姜逸已经经历两次圣光灌体,两次诸圣显化了!
换个人有这样的经历,都已经是亚圣修为了。
可问题是姜逸此刻才是秀才境!
而这也是问题之所在!
一个秀才境的存在,究竟是怎么引起诸圣显化,以及圣光灌体的!
且他修行到秀才境,满打满算,也不到两个月!
确立圣道不仅仅是思想境界,更是修行的实力,姜逸此刻很显然不符合条件。
可问题是,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老太师都搞不清,就更不说姜逸自己了。
他也是发懵的摇了摇头,“我也不清楚啊!”
老太师看着姜逸,无比古怪的说道:“正常来说,进入大学士境界后,才开始打磨圣道根基,确立圣道后才会出现诸圣显化,触摸圣道长河。
你如今不过秀才境,不曾打磨圣道根基,不曾确立圣道方向,却两次触摸到圣道圣道长河,这确实有些怪异。
但是圣道长河的规律应该不会变,诸圣显化是确立圣道的表现,你两次触摸圣道长河,必然与你的圣道有关!那你的圣道究竟是什么?”
我的圣道,究竟是什么?
老太师的随口一问,却让姜逸忽然心头一惊,瞬间冒出了一身冷汗。
自己好像忽略了极其重要的一点!
在这个世界,正常的修行,都是一步一个脚印。
无论是诗词文章,书法字画都是一样,需要不断的学习、练习和感悟,最终才能创作出入品的作品。
天赋或许有高低,修行的速度也有快慢,但无一例外,每个人的根基都非常扎实。
而自己呢?
老太师的推测应该不会错,但完全是基于这个世界正常的理论标准,所以才会在遇到自己的时候,出现难以理解的现象。
因为自己的知识传承并非在这个世界自行悟得,自己就像是一个作弊器,掌握着前世无数先贤的智慧和知识,然后直接将这些知识和智慧,直接嫁接到了这个世界。
所以两次圣道显化,确实与圣道有关,是圣道长河对这些知识和智慧的认可,却不是对自己圣道的认可!
如此一来,就能够解释清楚,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两次触摸圣道长河,却始终不明白自己的圣道方向是什么!
自己利用作弊的手段,看似天赋卓绝,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那些诗词并非是基于自身知识的沉淀,以及对圣道的打磨。
修行,圣道根基是关键!
如果自己没有打磨圣道根基,或者说圣道根基不稳,那将来自己真正封圣的时候,必然会出现问题。
尤其是自己利用作弊的手段,快速的提升修行实力,将来封圣时,圣道崩裂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好险~好在自己及时发现了这个隐患!”
姜逸背后发凉,心中暗自庆幸。
但回过头来,姜逸也是极其迷茫。
自己的圣道根基究竟是什么?
其它儒生修行,都是在进入大学士境界后,知识和修行积累到一定程度,慢慢的找到自己的圣道方向,然后再反复打磨。
那自己呢?
到目前为止,自己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拓宽了法家、数家圣道,可是这些圣道显然并非自己的圣道,虽有圣光灌体,却没有诸圣显化。
姜逸不由回忆起这次两次诸圣显化的经历,既然都与圣道有关,那其中所代表的圣道,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次自己说的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这两句话,并不算高深,主要还是以劝学为主。
难道说,自己的圣道方向,是与劝学相关吗?
当个人生导师?
第二次自己说的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这属于后世的教育方针,内容更是简单直白,其核心还是在于教育本身。
这前后两次,结合起来看,似乎都是与教育有关啊。
难道说,自己的圣道,就是搞教育?
姜逸感觉哪里还是不对,可具体是什么,他又一时无法想清楚。
不过姜逸暂时也不着急,这两次经历,就相当于是一个线索,或者说是一条线,自己只需要沿着这个方向思考,慢慢的总会抓住关键。
而这个过程,对于自己来说,就是在打磨圣道根基的过程。
见到姜逸也迷糊,老太师也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回到了先前的话题,说道:“既然能够引动圣道长河,就证明你所说的内容,获得圣道长河的认可,确实具有长远的意义。
但是圣道长河认可的理论和思想,并不意味着现实!如何落实、执行,实现这个思想,并不是那么容易!教学的问题、儒生的问题等等,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
简单来说就是,理论虽然正确,但并一定就适合当前的时代!
就像教科书里说的那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远远达不到建立社会主义的条件。
而姜逸当然也没有想要这么做!
面对老太师的亲自考教,姜逸当即回答说道:“想要解决问题,首先要知道问题在那里,如此方可有的放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个议题太大,我们不妨从具体一点入手,比如只聚焦儒生本身。
儒生最突出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平民儒生对国子监儒生以及勋贵的敌对和仇视。二是儒生四处游学,以建功立业为名,利诸侯而不利国。三是儒生的思想混杂,看似百家争鸣,但实际上混乱无序。”
先前的异象发生之时,大虞天子就一直处于愣神的状态,此刻听到姜逸的话,眼神中闪过一丝异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