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青仙问道 > 第37章 院试

第37章 院试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青仙问道!

院试的考场依旧在府学。这次考试的人,比府学考试的时候,少了一大半,因此每个考生都能分到能遮风避雨的考棚。

而且院试一般有四成左右的录取率,因此眼下的考生,大都神态比前面县试、府试轻松不少。

何况这次院试还是糊名制。

如今大家更是都知道了提学大人变法派的立场,总之破题时,围绕变法展开,肯定不会错的。

就连一些守旧派的士绅子弟,都得了长辈暗示,不管怎样,先取了秀才功名再说。

至于在朝堂的立场?

那也是以后的事。

没功名,连站队的资格都没有。

反对变法是口号,加入变法是生活,不冲突。

尤其是一些士绅更是酒后放出豪言,“到了地方,他们才是王法。”

这味道就对了。

朝堂是文官的朝堂,衙门是胥吏的衙门,天下是士绅豪强之天下。

“徐兄,这次院试案首的文章,听说提学打算传遍府学、县学,供人观瞻。”趁着提学还没来,严山和徐青闲聊。

徐青微笑:“严兄的意思我明白了,文章得失事,但有寸心知。我写我的,能不能中案首,那是天意。”

严山的意思是,提学是变法派,案首肯定是坚定的变法派文章。可是徐青已经在府试时,文章受到守旧派的何知府肯定。

要是院试一味吹捧变法,岂不是首鼠两端,为人不齿。

而且这是糊名制。

如果徐青全力发挥,写出一篇极好的变法文章,搞不好真被提学点为案首。

当然,其中也有严山不希望徐青得小三元的心思。

没办法,他希望徐青才华施展出来,也别太离谱啊。

不然难免晚上睡不好觉,拉着五岁的独子一起读书。

这对大人和孩子都不好!

没过多久,考场安静下来。身着四品绯红官服的周提学来了。

周提学神情严肃,不怒自威,宣读了考场纪律,又说了这次院试,只有今日一次正场考试,没有补录了。

所以这一次考试,就直接决定在场考生今次童生试的命运。

如果录取不上,下次童生试依旧要从县试考起。

原本有补录考试,也算给正试发挥不佳的考生,重来一次的机会。否则都艰难地过了县试、府试,院试只给一次机会,实在不通人情。

但周提学就是不通人情。

谁叫朝廷刚发下公文,从这次南直隶院试开始,试行糊名制呢。

等他回到朝堂,肯定会建议,从县试开始糊名。

没道理就砸他一个人的碗。

而且周提学认为,只给一次正试的机会,能写出好文章的考生,心理素质是过关的,这些人才能成为变法派可以吸收的新生力量。

不管考生怎么呜呼哀哉。

周提学直接颁布考题。

“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开篇的一段话,徐青诵读不知多少次《大学》,当然熟的不能再熟。

而且“新民”的原文是“亲民”,却被当今首辅改为“新民”。

这是首辅亲自改过的教材文字,其他考生自然也揣摩过。

于是,大家都有破题的思路。

严山等有见识的士族子弟,更是将古往今来关于变法的内容往里面套。总之是鼓吹变法。

徐青见了此题之后,开启绝对专注状态,很快有了新的思路。

其实作为现代人,关于变法的政策,他脑海里着实不少。

可是徐青不打算从变法的政策着手。

这个赛道,就留给严山他们去卷吧。

“今次不言变法,只言新民。”

徐青心中有了破题的思路,很快落笔。

治国之要,在于培育新民。而新民之成,又在于追求至善之境。

新民欲成非一日之功,如君子自强不息。而新民当有载物之德……

徐青糅合易经的求新求变之理,文思泉涌,前世读过的名言典句也自然融入文章中,更添文采。

他文章的核心观点就是要治国,要新民,就得用少年人。

因为老年人思维已经固定了,而少年人是璞玉,可以任意雕琢。

而培育少年人,便得大兴教育。

治国之本,教育为先。

文章的格局,自然超出新法、旧法的门户之争。

偏偏治学是大虞朝的绝对政治正确。

而且徐青论述了,人亡政息。

人可亡也,思想不可亡也。

他句句不言新法旧法,句句击中变法派和守旧派的软肋,两派皆无明确的思想纲领。

旁人只知道变法,不知道变法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守旧派自然也没有攻击目标,只能攻击人,攻击事。

其实徐青不提出这些观点,随着斗争升级,迟早会有书院悟出这个道理,进行更深度的利益捆绑,筛选出党派的中坚力量,逐渐占据朝廷的话语权。

这是大势。

很多事情,都是随着事物环境的改变,自然会诞生相应的理论。

实是时势使然。

徐青如果放在一百年前,写出这种文章,其实没有生存土壤。

现在是时势到了,自然有人愿意认可其中观点。

观点不在乎对错,在乎对自己一方是不是有利的。

徐青因为要论述的内容过于宏大,而且还得斟酌用词,所以没有很快完成文章。

初稿过后,再是认真誊写。

这一篇文章,足足用了三个时辰。

而且他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绝对专注的状态。

直到最后,觉得可以交卷才起身。

旁边的严山早就写好了。

院试考生不多,提学勤奋一点,当场就能看完。

严山想晚于徐青交卷,正是想看看徐青的文章,会让提学有什么反应。

提学是从应天府过来的,自然不认识徐青。当然,提学也对府学案首徐青的名字有所耳闻,但还不至于刻意针对。

自然也不会调查那么仔细。

赵熊也没在提学跟前给徐青上眼药的门路。

毕竟提学是从京城外放地方的学政,等于钦差,地方上其实都没几个熟人。至于冯西风作为小舅子,干脆就没说徐青的事。

反正天地良心,他没教过徐青,徐青也没向他拜师。至于冯芜,对徐青的才华是极信任的,相信徐青能凭文章得到周提学的赏识。

提学拿起徐青的卷子。

正宗的馆阁体。

挑不出什么毛病。

当然,也没什么灵性可言。

他很快被文章的内容吸引,看到结尾,心情激荡,忍不住向徐青惊呼:“汝异日当为天下士也。”

严山正过来交卷,听到这一句,如往日县试、府试的场景重现。

差点眼前一黑。

七月的天,为何会这样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