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论战(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诸葛瞻之三兴大汉!
许游此言一出,众人脸色都是一变,诸葛瞻言过其实的流言一直都有,只是一方面大家碍于诸葛亮的面子都没有说,另一方面诸葛瞻为人又谦逊好学,在地方亦颇有过硬的政绩,所以也没有人将这个事情放在心上。
此刻被许游翻出,而且言辞之间十分激烈,众人一方面觉得许游吹毛求疵,另一方面也想看看诸葛瞻真正的才学究竟如何,大多默不作声。
孟光和樊建有些着急,谯周虽然对许游也有不满,但也更想看看诸葛瞻的应对,郤正则始终老神在在,似乎并无担心。
诸葛瞻笑着拱手道:“元习公,且请安坐。”
许游慢悠悠坐了下来,他不认为诸葛瞻年纪轻轻就能掌握好选士这样的事务,自己是许靖之孙,老老实实地等待父祖的荫庇,自然就有官做,眼下诸葛瞻主持策论考校,他心中实在不服,故而也是特地干了过来,准备给他找点麻烦。
诸葛瞻笑着说道:“元习公所言,也是治国之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公既疑我,不妨出言考校,若有不当,瞻自当请罪与陛下之前,离职去朝,不再尸位素餐便是。”
许游一惊,脱口道:“什么?诸葛校尉!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众人大惊失色,其实今日许游之言本有搬弄是非,忤逆圣旨的嫌疑,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诸葛瞻一口应承下来,还抛下承诺,如有不当,即便辞职,大家不由地有些拭目以待了。
孟光、樊建心中震惊,却也就此冷静了下来。谯周更是眼睛一亮,正了正精神,洗耳恭听。
诸葛瞻见许游犹在震惊之中,缓缓说道:元习公,请出论吧。
许游定了定神,稍加思索便想出几个问题,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诸葛瞻能有多大的能力可以领政一国。
想到此处,便躬身一礼,又问了一个问题:“游一问,君子立身当国,何以修身?何以为臣?”
诸葛瞻回答道:“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穷而志广,贵而体恭,安燕而血气不惰,劳勌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其为臣则上能尊君,下能爱民,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影,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此可谓圣臣者也。”
许游也是一愣,接着问道:“游二问:公以为治国理政者,首当注重何处?”
诸葛瞻略一思索便回答道:“当以审慎、平衡,二者为先。老子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国之理与医人无异。体衰重病,稀粥调理,气脉和缓,猛药攻之,肉食补之,方可好转,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
昔成哀不恤民力,而有王莽篡权,桓灵骄奢苦民,而有黄巾暴乱,便为借鉴,是以古来治世皆成之以大德,而衰颓常起于小害也。”
许游心里有些佩服起了诸葛瞻,但还是继续发问:“游三问,公既曰爱民,却与卫将军连年兴师,以致百姓疲敝,将士死伤,此可谓爱民乎?”,这一问题发出来,大家也是竖起了耳朵,这几年连年兴师,虽然胜了不少,但并无多少领土进项,军民死伤亦是不少。
诸葛瞻丝毫不慌:“负山海之国贵攻战,夫之所患者,大兵而伐,则国家贫;安居而农,则敌得休息。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小胜以蓄国威,春天出兵可以骚扰耕种,夏天出兵可以征集他们储存的粮食,秋天出兵夺取他们的收成,冬天出兵亦可以打破他们的仓储,待到合适的时机,敌弱我强之时,令十万之中,一鼓而出,大事可定!
圣人云: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魏吴占天下十九,顷者以来,民多征役,岁又水旱,年谷有损,而吏或不良,侵夺民时,以致饥困,此非爱民之举。所谓大仁不仁,上德不德,我大汉义师北上讨逆,伐乱禁暴,乃为一统天下,澄清宇内,使庶民免兵祸、饥馑之苦,非爱民而何?”
许游咬咬牙,继续问道:游四问,公以策论择贤,何谓贤士?
诸葛瞻:“夫贤士者,德才兼备,言行如一之人也。见善则必以自存;见不善,则必以自省。重道义,轻王公;志意修,骄富贵。
前代取人,或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故今日求人,必审访其行,而后用之。且自桓、灵以来,天下扰攘,士人轻德而重利,轻人而贵己,是以,神器倒悬,苍生保守荼毒。故今日求人,定察其德行,审其才干,而后用之。”
许游却又抛出来一个问题:“以公之意,便是无论士族子弟、寒门庶士,外夷蛮族皆可为官?如若此等夷汉不分,上下不明,岂非动乱之源?”
众人听到这个问题也是立刻注意集中了起来,立刻看向诸葛瞻。
诸葛瞻却根本没有什么畏惧:“体恭敬而心忠信,术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大汉复兴,非一日之功,若可得贤良之士,岂可因其寒门庶士,外夷蛮族而弃之?”
随后顿了一下,他补充道:“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助武丁中兴商汤;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助周武王成就大业;管夷吾举于士,而齐桓霸天下;便是我大汉,此等范例也是不胜枚举!高祖出身亭长,终得天下,樊哙不过市井之徒,周勃以织薄曲、吹箫给丧事为生,还不是最终成为了大汉的栋梁之臣?还有孝武皇帝之时,且不说卫大将军和霍骠骑,金日磾为匈奴王子,也能得重用,后更有救驾之功,托孤之重,这些人如果因为出身就被区别对待的话,大汉岂能有兴盛之时?”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之道亦是起源于此,外邦蛮夷若是认可我大汉礼制,瞻以为自然也是华夏之人,那么,从他们中遴选人才,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