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明仙赋 > 第114章 新莽浩劫,人心思汉

第114章 新莽浩劫,人心思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明仙赋!

——书接上回——

王莽执政时期,华夏大地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笼罩,史称“一场人口浩劫的降临”,其惨烈程度,直至今日仍令人心悸不已。

那时,天空似乎失去了往日的湛蓝,终日灰蒙蒙一片,预示着不祥之兆。

王莽,这位自命不凡的改革者,以一股不顾一切的狂热,推行着那些与时代脉络格格不入的复古改制。

农田之上,不再是往日辛勤劳作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荒芜与绝望。农民们被迫放下锄头,转而响应那些不切实际的政策,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更加深重的苦难之中。

同时,王莽的野心并未止步于内政,他大肆对外用兵,企图以武力征服四方,彰显其“新朝”的威严。

战争的号角声在边关回荡,无数青壮年被迫披甲上阵,血染疆场,留下的是家中老弱妇孺无尽的泪水和期盼。

田野间,耕作的人少了,哭泣和哀号却此起彼伏,回荡在空旷的天地间。

而在这动荡不安的年月里,王莽又沉迷于个人的奢华享受之中,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楼阁,不惜民力物力,劳役繁重至极。

百姓们被迫背井离乡,前往遥远的工地,从事着繁重而毫无意义的劳作,生命如同草芥般被践踏。

国库空虚,却挡不住王莽挥霍无度的脚步,金银珠宝如流水般被消耗殆尽,留给后人的只有一片废墟和无尽的叹息。

更为残酷的是,面对日益高涨的农民起义,王莽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反而采取了更加严厉的镇压手段。

军队如蝗虫般肆虐于乡间,所到之处,村庄化为灰烬,百姓或死或逃,整个华夏大地陷入了一片火海与血泊之中。

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和荒草萋萋。

王莽野心勃勃,于帝国的心脏地带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建筑狂潮,誓要将自己与远古‘神只’紧紧相连,以无上之姿重塑天下格局。

天空被厚重的乌云遮蔽,仿佛连自然之力也在预示着这场浩大工程的不祥之兆。

工地上,锤声震天,石屑纷飞,每一声都像是命运沉重的叹息。

数以万计的能工巧匠,被强行征召至此,他们的眼中闪烁着疲惫与不甘,却又不得不在这片尘土飞扬中,以血肉之躯筑起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庙宇。王莽的旨意如同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们的心灵与自由。

“黄帝太初祖庙”的施工现场,更是人声鼎沸,热火朝天。巨大的木架高耸入云,如同古代巨人的骨架,在风雨中颤抖。

工匠们穿梭其间,如同蚁群般忙碌,他们或是雕刻着繁复的龙凤图案,每一刀都力求精准至极;或是搬运着沉重的金砖银瓦,汗水与泥泞混杂,模糊了他们的面容。

四周,是堆积如山的建材,每一块都闪耀着贪婪与欲望的光芒。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苦难与牺牲。役工们的生活条件恶劣至极,简陋的棚屋在寒风中摇摇欲坠,食物稀缺,疾病肆虐。

夜深人静时,总能听到低~泣与呻~吟,那是对生命无奈的控诉,也是对王莽暴政无声的抗议。

为了加速工程进度,王莽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下令拆除了长安西苑中那些承载着无数回忆与故事的建筑。

那些曾经见证了帝国辉煌与衰败的亭台楼阁,在轰鸣声中轰然倒塌,扬起漫天尘土,仿佛是大自然对这场荒唐闹剧的愤怒与嘲讽。

在这片混乱与喧嚣中,人们的心中也渐渐燃起了反抗的火种。

加上王莽对尘世的留恋,更将无数人的命运卷入了一场荒诞不经的追逐之中。

王莽沉湎于长生不老的幻想,不惜一切代价,组织很多人为他炼丹采药,以求长生不死,还制造据说是黄帝乘坐过的大车,名曰“华盖”,说坐上去可以成神仙。

而那所谓的“华盖”,更是惊世骇俗之作,其高八丈一尺,宛如一座移动的山岳,金光闪闪,雕龙刻凤,尽显帝王之尊。

然而,这华丽背后的沉重,却需三百力士以血肉之躯支撑,他们汗流浃背,青筋暴起,每一步都踏得地动山摇,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登仙”呼喊,仿佛真能穿透云霄,触及那虚无缥缈的仙境。

王莽端坐于华盖之上,身披华服,头戴冕旒,面容却难掩疲惫与狂热交织的复杂情绪。他闭目凝神,似乎正在聆听来自仙界的召唤,而周围的喧嚣与汗水,都成了他通往神坛的祭品。

然而,这奢侈无度的背后,是国家财政的崩溃与民不聊生的惨状。

国库空虚,如同干涸的河床,再也滋养不起这片广袤的土地。各级官吏的俸禄久拖不发,官员们或唉声叹气,或暗中盘算,整个朝廷弥漫着一种压抑而绝望的气息。

面对如此困境,王莽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竟想出了一招更为狠毒的计策~加征重税,搜刮民脂民膏,上至公侯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一幸免。

这一举措如同在已经伤痕累累的帝国肌体上再撒一把盐,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与反抗的火花。

一时间,民间怨声载道,暗流涌动,王莽的“神仙梦”正一步步将他推向孤家寡人的深渊,而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也在这荒诞不经的追逐中摇摇欲坠,风雨飘摇,百姓反抗情绪也更加激烈。

这时王莽也感到了危险,一面把责任全推到各级官更身上,同时又想从这些郡尹县宰身上捞点油水,以解决他的财政困难。于是下令“禁奸”,发动检举,允许吏告其将,奴告其主,揭发官吏贪污受贿,并没收被告发者财产的五分之四,以充公用。这又引起了官吏们的不满。

但是官更们并不怎么怕没收,因为只要允许他们自已取俸于民,原有财产没收了,可以再加倍向人民勒索。所以这种禁奸的办法,只能越禁越奸,劳动人民受害越深。

王莽一系列行径,把人民折磨得完全丧失了生计,本来没有什么大的自然灾害,但全国连年闹饥荒,由于王莽改制,加深了社会矛盾,从上层到下层,都纷纷反对。

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王莽又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妄图用发动对外战争的办法,转移人民的视线,缓和国内矛盾,以摆脱困难的处境。

王莽招募天下囚徒、丁男、兵卒三十多万人,在北伐匈奴的同时,又东征高丽,西征西域,南征蛮夷,这些都是王莽首先挑起的矛盾。

总之,王莽的对外作战,四面出击,根本目的只有一个,让丁壮人口大批死亡,或使人民疲于奔波,无暇谋反。结果适得其反,更加激起了人民的憎恨,加速了王莽政权的灭亡。

王莽看到大事不好,赶忙派人四处安抚,企图用宣布赦免起义农民无罪的办法,来解除农民起义的武装。

然而起义农民散而复合。王莽就下令镇压,在镇压与反抗的大搏斗中,千千万万无辜劳~动~人~民死于王莽屠刀下,十几年之间,死亡人口数千万。

从居摄三年的西汉灭亡,到第二年新朝的始建国元年,徐乡侯刘快率数千人起兵。真定人刘都等密谋举兵造反,事泄被诛,之后王莽改制没有解决西汉末年以来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问题。

相反,从始建国二年到始建国六年,各地百姓苦于新莽政权频繁的征发,相继弃城郭流亡为盗贼,其中并州(山~西~大部及河~北、内~蒙一部)等边境地区尤甚。

始建国六年之后,就是天凤一年,五原(今包~头~市)、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百姓不堪北征匈奴士卒的骚扰,数千人起而造反,捕盗将军孔仁经过一年多的围剿,才将盗贼平定下去。

可惜的是从天凤二年到天凤六年 天下愈愁,盗贼起,各地人民纷纷起而反抗。

其中琅琊海曲(今山~东~日~照)吕母为被县宰冤杀的儿子报仇,率众攻破县城,处死县宰,自称将军,出没于海上,其势力迅速发展到数万人。

这些义军人数不等,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数十万,其活动范围往往跨州连郡,活跃于广大地区。

到了地皇二年,三辅盗贼麻起,甚至在长安城中也有盗贼出没,王莽不得不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谒者追击长安中,建鸣鼓攻贼幡,而使者随其后。

在当时遍布全国的起义军中,有两支最大的队伍,成为农民起义的主流,这就是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

新莽浩劫,人心怎能不思汉乎?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