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暗自思量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风生水起武大郎!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大宋时代,武大郎的心中曾编织过一幅最黯淡的画卷——大不了卸去这一身荣耀的爵位,归隐阳谷,与家人共享那平淡却温馨的天伦之乐,何尝不是一种解脱?然而,命运却似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他卷入了更为汹涌的漩涡。
他未曾料到,朝堂之上,那些平日里道貌岸然的公卿大臣,竟会生出如此狠辣之心,要将他置于死地!若非蔡京那老狐狸今日缺席,这场风波怕是要演变成更惨烈的剧目,千刀万剐、凌迟处死,光是想想就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武大郎的心中怒火中烧,仿佛能听见自己咬牙切齿的声音,尤其是想到那高俅,一脸谄媚却暗藏杀机,他恨不得化作怒龙,将这奸佞之人撕扯得粉碎,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无情。
他的脸色在那一瞬间苍白如纸,仿佛冬日里最凛冽的寒风已穿透重重宫墙,直逼心底。高俅的一声令下,如同导火索,瞬间点燃了朝堂上的火药桶,众臣纷纷附和,一时间,武大的命运似乎已悬于一线。
更为诡异的是,平日里威风凛凛的童大将军,今日竟异常沉默,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似乎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让人捉摸不透。而宋徽宗的态度,更是让武大如坠冰窟,他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停顿,都透露出对武大深深的失望与不容置疑的决绝。
回望往昔,武大与宋徽宗的三面之缘,竟无一不是因祸而起。初时,他携南瓜献上,换得一时荣光;而后,因李师师之事,他已是在刀尖上跳舞;再到如今,手刃禁军,更是触动了皇权的底线,将自己推向了绝路。
上一次侥幸逃脱,武大本以为那是皇恩浩荡,殊不知,那或许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宋徽宗心中那抹疑虑,是否已如野草般疯长,认为自己的宽容成了武大放肆的资本?
正当朝堂之上,气氛紧绷至极致,太尉府、太师府的重臣们如群狼环伺,准备将武大吞噬时,童贯一系的沉默显得尤为突兀。他们似乎在等待什么,又或是在忌惮什么,而那未发出的声音,比任何言语都更加震耳欲聋。
“陛下,臣斗胆进言,陈留县子武植,抗旨不遵,私闯京畿,已是大不敬;更于光天化日之下,与皇家禁军冲突,其罪当诛,非斩不足以儆效尤!”一位大臣的声音如惊雷般炸响,随后,附议之声此起彼伏,将武大的命运推向了不可逆转的深渊。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武大仿佛成了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被无情地摆布于棋盘之上。而他,又将如何破局,寻找那一线生机?在那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权臣们的心如暗流涌动,皆以为武大的命运已被阴云笼罩,成为板上钉钉之事。童大将军,那位权倾一时的战神,仿佛置身事外,云淡风轻地避开了这场风暴的漩涡,让那些依附于他的朝臣们更是不敢轻举妄动,生怕触怒了无形的风向标。
而高坐于龙椅之上的宋徽宗,犹如一位超然物外的钓翁,任凭朝堂风云变幻,他自岿然不动,面庞上挂着那抹不咸不淡、深不可测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随着朝臣们对武大的“罪状”一一罗列,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无情,朝堂内一时陷入了死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紧张感。这不仅仅是对武大命运的宣判,更是对权力游戏中人性弱点的深刻揭露。
武大的命运,在这一刻,仿佛成了宋徽宗手中轻轻拨弄的棋子,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间。汗水如细雨般从武大的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襟,他心中那最后一丝依仗——童贯的庇护,也化为了泡影。原来,在这权力编织的巨网中,他不过是一只孤独的蝼蚁,微不足道。
回望过去,武大的那些所谓成就:改良盐法、革新酿酒、南瓜献瑞、苏氏私塾的教育之光、梁山义士的豪情、摩尼教的神秘、马蹄铁的革新、蔬菜大棚的绿色革命……这一切在朝堂的眼中,不过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奇技淫巧,难以撼动那根深蒂固的权谋与偏见。
他自嘲地想起了后世的一句话:“我本欲向阳而生,却不过是皇帝眼中的耍猴戏。”在宋徽宗的眼中,武大的所有努力与挣扎,都只是他闲暇时的一点乐子,高兴时赏颗果子,不悦时便可随意拿捏。
武大紧握的拳头透露着不甘与悔恨,他意识到自己在权力的游戏里,既未能全身而退,又未能建立起足以自保的势力。那些改变大宋的宏图伟愿,在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就在这时,宋徽宗的一个微妙表情变化,悄然捕捉了武大的所有情绪。他嘴角微扬,眼神中闪过一丝玩味,扫过那些急于置武大于死地的群臣,心中暗自思量:这出戏,也该是时候收场了。于是,他轻轻一挥衣袖,仿佛拂去了尘世的喧嚣。
大太监李彦心领神会,立即上前,展开一卷早已准备好的圣旨,其动作之迅速,仿佛连空气都为之一滞。武大与群臣皆是大惊失色,原来,这一切都在宋徽宗的掌控之中,他们之前的种种争斗与辩论,不过是皇帝陛下眼中的一场即兴表演罢了。
武大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命运,早已被这位帝王以笔墨勾勒,定格在了历史的画卷之上。他苦笑,却也释然,终于明白,在这权力的棋盘上,唯有认清自己的位置,方能保全一丝尊严与自我。
在紫禁城的金色晨曦中,一道圣旨如同穿越时空的密语,悠悠响起:“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特,擢升陈留县英武青年武植为北疆铁血战骑之智囊,参赞军机,共绘宏图,此诏即日生效,钦赐!”这一声,震得大殿之内,尘埃似乎都为之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