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汝等需谨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
苍穹之下,长安古城,一股神秘莫测的气息正笼罩着整个帝都。此时,在皇宫的幽深角落,长孙无垢凝视着唐皇李世民手中那份秘文,神色肃穆。她的目光如同洞穿云霄的星辰,穿透重重疑云,捕捉到了那份来自天地异变的警告。
\陛下,关中大地的脉动,已预告了一番凶兆。太灾之年的阴影正在蔓延……\她的语气沉重,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席卷帝国的巨大风暴。
李世民闻言,心中的怒火如同火山一般喷薄而出,\我大唐历尽艰辛,才将突厥平定,为何这天意如此无情,非要在这关键之时与朕为敌!\
他想起这些年来的征战,无数将士的血汗,国家的积蓄几乎消耗殆尽。好不容易有所起色,却被这不测风云所阻断,让他不禁生出一股无力感。
\灾荒降临,若非人力所能抗,那便需天助!但愿吾辈能共度难关,重建家园。\长孙无垢的声音里充满了坚定,给予着最深的安慰。
李世民深知,征伐高句丽的雄心壮志,或将因这场未知的灾难而遥遥无期。他下令中书省立即传达命令,务必提前准备,应对即将来临的大灾。此刻的他,心中却在默默地思量,倘若那位少年能更早一步,那该有多好。
李恪所在的西北之地,却显得格外忙碌而又紧张。程处默,那个忠诚的战士,匆匆归来,将好消息带到李恪面前,\大哥,一切都妥当了。\
疲惫之色未散,程处默的笑容却如同久旱逢甘霖,给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李恪接过朝廷的公函,轻拍了拍战友的背脊,\好样的,你辛苦了,余下的,我们自会处理。\
在一片尘埃落定之际,一位新面孔出现在了李恪面前,岑文本,这位被贬黜的宰辅,却似乎带着某种坚定信念而来。
\大人此次前来,乃是要协助殿下整顿雍州。\岑文本的话里,透着一股不屈的决心。
李恪闻言,略显惊讶,但他知道时间紧迫,便立刻着手处理雍州之乱,意图迅速平息民愤,转移乱民前往叶谷浑。他派出了秦怀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逐渐安抚了那些激进的民心,使得黑骑能够平稳接管雍州。
历时两日,一切终于渐趋平静,乱民们与家人相见,开始了艰难的迁徙之旅,向着远方的家园而去。
然而,在这片忙碌之中,岑文本的身影同样忙碌不已,他调动着粮食和粮饷,组织着士兵,确保乱民们的迁徙能够顺利进行。
转眼间,二月春风已至,大部分乱民的迁徙终于告一段落。坐在主位的李恪,看着眼前一片祥和,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他的声音里带着轻松,\多亏有岑大人相助,一切总算尘埃落定。\
但他的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岑大人,为恪党之事,受尽长安城之流言蜚语。李恪心感羞愧,害得您也因此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岑文本却只是淡淡一笑,\同道中人,自然应当共同进退。若因此而被称为结党营私,那在下亦无所怨言。\
\既是如此,殿下又何必担忧在下的心思呢?不过一席公道话罢了。\岑文本的话语间透露出几分淡然。
李恪听到此言,不禁笑了出来,他点了点头,似是对这位同伴的坚定信念给予了认可。
而就在此时,魏叔玉走进了府衙大厅,打断了两人之间的谈话,\兄长,前任刺史窦诞欲求见。\
李恪恍然忆起,他几乎遗忘的那个人。不久,窦诞步入厅内,面色憔悴,眼中闪烁着迷茫与愧疚。曾经豪情万丈的刺史,如今却是颓废不已。
\窦大人请坐,昔日之过,实则非你一人之责。但今后之路,望你能谨慎以对,以免重蹈覆辙。\李恪的语气中,没有一丝居高临下的傲慢,只有真诚的劝导与期待。
窦诞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他深鞠一躬,\殿下所言极是,臣必将铭记于心。\
随着他的身影逐渐远去,李恪的目光却并未收回,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深远的问题。
待到二月二日,李恪在兄弟们的簇拥下,率领着黑骑护卫,踏上返回长安的征程,只为那即将举行的太子大婚盛会。
而在他们离开的背影里,却留下了一片新生与希望的绿洲,那是经过血与火洗礼的土地,终将在春回大地之时迎来属于自己的繁华。
幽深的玄灵界,风云激荡,天地间弥漫着一股苍茫的古韵。一座巍峨宏大的府邸深处,岑文本身披繁星法袍,轻抚长须,向着雍州守土之主李老拱手道:“在下将于雍州驻留时日颇长,烦劳李前辈助我一臂之力,共谋福祉。”
李老面色肃然,拱手还礼道:“岑贤侄太谦逊了,辅助地方官员乃是吾等李家之本分,自当鼎力相助。”
李行密暗中窥视,眼底闪过一抹复杂的怨色。周围的府衙官员皆以眼神相互传递,似有言外之意。
恪荡大尊之名,已传遍陇右之地,无人不晓。此刻,李家之主亲口宣誓效忠岑文本,令诸多旁观者诧异不已。
李恪一行,虽行路不疾,却步步生风。所过之处,府县官员均需报告应对灾厄之策。然而,除西平与金城两府全力以赴之外,其余州县似未将灾患放在心上,仅做表面文章,以应天恩。
不消多时,哒哒哒马蹄声响起,魏叔玉引领几位兄弟归来,直趋李恪身旁低声道:“沿途所见,州县府库只顾表面功夫。至中旬,皇命严函频频,虽表面紧锣密鼓,实则为权贵疏通水道,惠及自家良田。”
更甚者,私下间,米粮商户煽动百姓售粮,许诺高价回收,谣传灾荒之际,百姓可依赖皇家赈济,导致许多人倾其所有换取粮银,以期灾时无忧。
“若真灾祸降临,朝廷何来充足粮食救济万民?”秦怀玉面露焦灼,语气沉重。
众位英雄深知朝堂之秘,知晓官仓存粮难以支撑数百万苍生所需。
究其根源,实乃府兵制施行之因,农闲练兵,农忙归农,实为无法承受之重。
百姓因信息不通,仅见眼前小利,未料深远后果。
“勿需调查,速速返程!”李恪断然喝道。
踏入辉煌壮丽的皇城,一位面容威严的帝王正埋首案牍。李世民抬眸,目光锐利如剑,凝望归来的儿子。
“雍州之事,无需急躁。待太子及青雀大喜之时,借力岑文本,使其先行整顿州府上下,安定人心。”
李恪含笑称谢,“父皇英明。然沿途所见,忧心忡忡。州县备战尽浮于表面,奸商趁乱收粮,祸乱民生。”
闻其语,李世民震怒挥案,“人性贪婪,何以教化!朝廷当何为?”
李恪提议公开事实,展示国力,让子民了解真相。“若父皇赞同,恪报即可担此重任,广布四海,唤醒众生警惕。”
李世民沉默良久,颔首赞同。“待太子及青雀喜结连理后再举,以免横生波折。”
“大婚或为绝佳良机。简办婚礼,恪报便可趁机揭示节俭之理,为国库增益。”
李世民微笑着摇头,“尔心机深邃,甚合我意。”
一纸令下,中书省须遵循皇命,将节约之风尚融入太子与魏王的婚典中,并设专项基金应对未来可能之灾情。
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亦无可推辞,唯遵圣旨行事,节俭婚礼,捐资助赈。
一场策划,悄然启动,旨在为国库充实,亦警醒民众,共同抵御未知的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