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怪物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阴阳风水鬼怪师!
那蛾子的双翼展开,犹如两片巨大的白色帆布,覆盖在空中,其上布满了细腻密集的绒毛与闪烁着微光的鳞粉,美得令人心悸。这两扇翅膀紧贴着干尸的双肋,仿佛是拥抱着一个久别的伴侣,而在这拥抱之下,显露的半截身躯则显现出一节节分明的构造,与人类的脊椎骨惊人地相似,让人不禁对这生物的起源产生无尽遐想。
其尾部隆起,隐藏在翅膀的遮蔽之下,显得神秘莫测,我虽好奇却不敢轻易触碰,生怕惊扰了这未知的生物。在我的感知中,这蛾子似乎并未完全丧失生命迹象,万一它猛然振翅,对我发起攻击,后果不堪设想,那将是致命的威胁!
正当我心中慌乱,不知如何是好之际,棺材内部突然传来一阵细碎的叽叽声,我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这家伙难不成真的还活着?出于本能,我一把拽住旁边呆若木鸡的池敏浩,两人踉跄着后退了两步。九郎与唐尽也迅速反应过来,敏捷地退避到一旁,紧张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立足未稳,只听哗啦一声巨响,眼前仿佛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雪暴!那只庞然大物般的扑拉蛾子,振翅而起,伴随着每一次翅膀的拍动,无数白色鳞粉如雪花般洒落,将整个空间装点得既梦幻又恐怖。
就在它腾空而出的刹那,我惊讶地发现,蛾子的嘴中竟叼着一只拼命挣扎的白毛老鼠,那小生命在死亡边缘的绝望挣扎,让人心生怜悯。
利用这短暂的飞行时间,我条件反射般地将目光聚焦于蛾子的尾部,内心充满了对那神秘鼓包的好奇。然而,这一看,却让我心头猛地一震。原来,在那尾端悬挂着一颗灯泡大小的珠子,这珠子黑得深沉,表面缠绕着一根根细如发丝的线,如同一个精心编织的黑色毛线球,诡异而神秘。
心中暗自揣测,这颗珠子,难道会是这怪物的卵吗?
“阻止它,那是鬼面蛾!”九郎话音未落,已迅速拾起地面上的机关手,弹指一挥间,一条铁链如灵蛇出洞,精准无误地穿透了鬼面蛾的腹部,噗嗤一声,绿色的液体沿着铁链缓缓滴落,显得既恶心又骇人。
九郎咬紧牙关,使出浑身解数,硬生生将那展翅欲逃的扑拉蛾子拽回地面。紧接着,他猛地一甩铁链,以一个干净利落的过肩摔,将鬼面蛾狠狠地砸在了坚硬的棺材板上。这一击,竟使得蛾子口中发出了一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咯咯怪叫!
而那原本被叼在口中的老鼠,趁此良机,尖叫着挣脱束缚,企图逃离这恐怖的场景。然而,慌不择路之下,它忽略了周遭皆是水域的事实,只听“咚”的一声闷响,小家伙不幸落入了冰冷的湖水中,激起一圈圈涟漪。
暂且放下那只命运多舛的老鼠,回到正题。作为邀请九郎来此协助的人,我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必须承担。于是,我随手抄起一旁的铁锨,趁着鬼面蛾因痛苦而发出的怪叫声,毫不犹豫地对准其腹部用力拍下!
啪叽!那声音仿佛是拍打在一块柔软的豆腐上,霎时之间,绿色的汁液夹杂着白色的肉末四处飞溅,由于距离太近,我避无可避,被这恶心的混合物喷了一脸,一股难以名状的恶臭与凉意瞬间侵袭了我的感官。
那个毛线球般缠绕着神秘气息的珠子,咕噜噜地从斑驳的棺材板上滚落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诡异低鸣,仿佛是古老密语,在这幽暗的空间里回荡。
池敏浩眼见珠子即将触地,心中一动,正欲弯腰拾起,却被身旁的九郎迅速伸手拦阻:“切莫触碰,此乃鬼面蛾之奇卵,有人意图借用地脉之气,暗中培育龙种!唐尽,速将此物投掷于火中销毁!”言罢,九郎从袖中抽出一方精致的手帕,动作轻柔而谨慎地包裹住那枚蕴含未知力量的卵,郑重地递给了一旁神色凝重的唐尽。唐尽接过后,快步如飞,直冲向不远处的篝火,准备执行这项看似简单实则至关重要的任务。
趁着这个间隙,我心中的疑惑如同春日破冰的溪流,再也按捺不住,脱口而出:“你方才所言,利用地气养龙,这等秘术你是如何得知?”对于九郎,一个以鬼医之名行走江湖的人物,能掌握如此深奥的风水知识,我实感诧异。
九郎轻轻颔首,眼中闪过一抹洞悉世事的光芒:“你身为风水先生,应能感知此处地气昔日的旺盛。地气,亦即龙脉之气,曾几何时,这里龙气充盈,生机勃勃。”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过往辉煌的缅怀,仿佛亲眼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变迁。
确实,此地的地气曾经繁盛无比,正如水鸭之所以选择栖息于池塘,正是因为池水的滋养与庇护。地气,作为龙脉的另一种表述,是风水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乎山脉河流的走势,影响着一方水土的兴衰。
风水学中,山与水的概念并非局限于肉眼所见的自然景观,而是涵盖了地形地貌的起伏变化。在崇山峻岭间,山川河流自是真山真水;而在广阔的平原上,高地隆起可视为山,低洼地带则象征水流。若仅以直观的自然景象理解风水,无疑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忽略了天地间更为深邃的奥秘。
事实上,平原地区的风水同样蕴藏着不凡的力量。案山、水砂、星山等概念,皆是相对于观察者的视角而言。若将视野扩展至整个国家的地理版图,黄河与长江流域的风水布局尤为卓越。
传统风水观念认为,中华大地坐拥三大龙脉,均源自巍峨的昆仑山脉,故而昆仑山被誉为“祖龙”,其余三条分支则被尊称为“少祖”。这三大龙脉各自延展,北支跨越阴山、祁连山、贺兰山,经由王屋、太行,最终汇入大海;中支则穿越岷山、秦岭、崤山、邙山,以泰山为终点,拥抱碧波;南支则蜿蜒于云贵高原、湖南,直至江浙闽沿海,与浩瀚大海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