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农闲时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乡村日暮有人家!
收了稻子后田也不空着,好赶水的往田里灌水拖肥,犁田准备种春花。不好赶水的只能挖地,一天只能挖一亩。春花主要有小麦、荞麦、油菜,或花草(指苜蓿)、青菜。
处暑后便有花捉,收到花了便要纺纱织布,纺车彻夜响。
收了秋粮后男子们便要挑了用晒得极干的谷子舂的精细白米在粮长和里长的带领下去街上交秋粮和农桑。这里的农桑是丝棉麻,这时已可以折色缴纳了,便是以交银子来代替实物。天开和禹寿一家要交将一石半的米,需要砻和舂满满三石好谷子。两人还顺便把之前攒的丝布、麻布、麻丝带到街上卖了交徭役银子。
此时山里的栀子也黄了,黄氏、张氏和何氏跟村里人一起进山摘栀子。栀子是一种多用途的果实,主要是染色,做染料,药用倒是其次。虽然卖价不高,十几斤干货也可得一百多文钱,相当于一钱多银子,攒着当个零花买针线也是好的。
山里有虎豺,就算是成群的大人也不会到离村子太远的地方,一般是一日内可回来。而且每人还要带砍刀防身。七八岁的小孩子也背着背篓一起进山,通常由祖母或母亲看住不许乱跑。栀子采回来要晒干,攒到一定数量再背到市上或街上卖。
芝麻、晚豆收了后,又要犁地翻地施肥种冬小麦、荞麦、冬豆(即豌豆)、胡豆。男人们则要趁天气好抽空割芦苇、茅草。
将草和芦苇用篾片扎成厚厚一层茅草毡,再涂上一层厚黄泥来修茅屋棚子场子,或请人或自己到屋顶上去将大半年来移位的瓦片摆放好,或者不怕麻烦的还会在瓦屋顶上加上几层茅草毡,以防冬日下雨屋子里漏水。
女子们又成群结队地去砍柴,挂松毛树叶,忙活十天半个月,将自家的柴棚堆得满满当当好过冬。
白露前收白蜡。
一大早将女贞树的枝砍下来将蜡花取下。蜡花要放在锅里用开水煮溶,再倒出来过滤后凝结成大块的白蜡。
还有头蜡二蜡之分。二蜡就是从头蜡中取出的蜡虫里榨出来的蜡,颜色稍黄,价亦稍低。
八月中到九月可剥三季麻。到了九月要收种禾。等到霜降,花捉得差不多了则要去山里采油茶。
油茶树大都是生在大树林的边缘。采油茶的时间也有规定,一般是霜降的第十天。由村里十几户人家商量统一开始采摘的时间,轮流巡山,不准人进山偷采。
若是发现有人偷采,当年就不会分油茶林,没有分油茶林的话就没有油茶,也就少了一部分收入。是以大家都还遵守。
也有的人在荒坡上开荒种一小片,就完全是自己的了,不在分配之列。
天开的父亲在白蜡树后面的山边缘种了几十株油茶树。后来天开带着孩子们陆续开荒补种,已有一百多棵。每年都要松土施塘泥肥,现在已是硕果累累。
他们家本年分的茶山在南门出去偏西南一里左右的山里。那边有大片的荒草地和荒坡,荒坡下有许多天然形成的小池塘,平坦且易浇水的地也有部分被开垦了出来。大部分长着半人高的茅草,秋末时就被人成片割了去修房顶或烧火。
摘油茶也要早起晚归。摘迟了被人偷了不说,偷的人可能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你们摘了后我们捡的,不算偷”。其它地方油茶少又有空的人会到山里到处找,才不管有主没主。
再说早点摘完也可以到处去捡捡,谓之“捞山子”。就是已采摘了的树上通常有几个没看清落下的。一天转下来也可收一小萝,运气好碰到没摘的,可以收一大袋。
黄氏和张氏就是这样的,自己的摘完后晾晒在晒谷坪上,两人还跟村里的大人小孩组团进山捡茶子。不只是自村的山,还有附近的大片山林。特别是北门往西北方向,过去三四十里都是老林子,那里靠近永明界,没有人家。
特别是过了大片脑壳后,潭尾子再过去的大树间亦有小片山坡地长着野生的油茶树,因为远,去的人也少。他们一群人一人一天采了一担,每人砍了根粗树枝挑着回来。
采了油茶后,等茶果开了壳,把里面黑褐色的油茶籽选出来,跟壳分开晾晒。干了后再成包收起来,秋收就算过去了。
等春花也种下,就进入了农闲。但妇女们没有闲时,除了绩麻,此时最重要的是用棉花纺纱织布。
没去籽的棉叫籽棉,要先把上面的叶子杂物挑去,再用轧花机把棉籽扎去成皮棉。一般情况下三斤籽棉可轧出一斤皮棉。
将皮棉弹松,搓成细长条,便可用木制纺车纺线。纺车是单锭纺车,左手拉线,右手摇轮。一天也就能纺个五六两经线或七八两稍粗的纬线。
等线攒到几斤或十几斤,便可牵经上浆织造,这个操作是跟织麻一样的。
大多数年轻妇人此时是在家纺织。毕竟麻布和棉布比麻丝或棉花贵多了,卖了也好交徭役银子,剩下的则给家里人添件把新衣裳好过冬。
也有部分没种花或者花少的,或者有空闲老人家、小孩子会去摘金樱子、野葡萄回来酿酒,或摘野柿子回来晒柿子干,或进山检甜槠、苦槠、栎子、毛栗子等山果回来,既可做豆腐又可喂猪,米不够时也可填饱肚子。
也会进山摘无患子果存着用来洗衣裳、洗头发。不过据说那果子长的地方离得远,去的人也不多。
何氏也跟着众人去捡了几次苦槠。回来后按黄氏和张氏教的方法,晒几天后把壳敲掉,放在箩筐里泡在水里几天。再搓去外皮、磨浆、过滤。得到的滤汁沉淀后去掉上面的清水,再用水浸几次。
得到浓浆后,在锅里将水煮开。把浓浆倒进去,搅匀,看颜色变成褐色半透明后,再倒进木盆里晾着。成型后切成大块泡在水里去涩味,苦槠豆腐就做成了。
栎子豆腐做法相同。
若是吃不完的,还可切成薄块晒干或晾干了夏天吃。
若是喂猪,则在果仁浸泡好后砸碎了直接拌猪草煮。
毛栗子和甜槠则是甜的,直接煮或炒着吃都不错。
这些果子的浓浆还可澄好后把粉子晒干收藏,要用时烧一锅水将调好的浆倒进去煮熟便得到新鲜的豆腐。
男人们则是忙着给自家的树松土,挖塘泥给树上肥,拾粪沤肥,烧石灰蚌壳作成灰浆刷在树干上防虫,编草毡给树木保暖。
桑树要剪枝松土上肥,枯叶子收起来喂牛喂羊。油茶、花椒、苎麻、白蜡树和各种果树要松土施肥。
有空闲的还要去打乌桕子。把外面的透明蜡质层舂下来熬成皮油,可以做蜡烛。里面的籽榨成了清油,可以点灯。
或者到老远的岭上摘野生油桐。到山里的松树上刮松香,樟树上刮樟脑,漆树上刮野漆。
种田地就是肥多人勤。肥料来源不多,也就是猪牛羊鸡鸭鹅狗粪及下面垫着的草,烧火后剩下的火灰,茅厕里的存货。每一家都有自己的茅厕,是专门积肥的地方,人都轻易不去别人家的茅厕上厕所。
为了积肥,有人一大早沿着牛路拾牛粪和狗粪,鸡鸭鹅晚上在笼子里的粪和垫的草自然不会浪费。甚至冬天割草烧灰。村子里的阴沟、池塘、水沟里的淤泥都要起出来,挑到地里去。
天开带着徒弟做木活。他接了个成亲用的打床、箱柜的活计。那些松土上肥的事就交给两个儿子去做。
十月收高粱、冬荞。
等到入了十一月天气变极冷,几个甲的人约着榨油后去广东廉州府换盐。急着用的人家早在十月收了茶籽后不久便开始在油榨房榨油。
油茶籽核要先烘出香味后用牛拉着大碾石碾去壳。风车车去壳后,再炒籽仁。然后用环形碾石碾碎蒸透,再打进一个个用稻草垫底的模子里踩成一板板的小圆柱形。成排放进大榨木的油腔里。用好几人拉着巨大的榨油木撞击油腔,油便挤压出来。
前面的工序多是各家自己做。后面的榨油过程则是大伙协同作业。棉籽油、乌桕油、油菜油、油桐油都是这么榨出来的。
剩下的一板板茶枯既可肥田又可杀虫、药鱼,还可煮了水洗头发、洗衣裳,再不济也可在冬天缺少柴禾时烧火取暖。
天开计划带一个儿子去。尧寿不顶事,只能留禹寿在家撑门面。于是决定带尧寿去,换两担盐回来。油便要尽早备好,天开除了自己和小儿子榨油,还要帮着大儿子榨。虽然那个大儿子家连农忙时帮打了一天稻连个饭都没请他吃过。
张氏带着何氏随人进山砍柴,并酿冬酒,晚上则纺纱绩麻。空闲时张氏用攒的苘麻丝、棕丝给两个外出的人编草鞋。麻丝底的各两双,木底的各一双。另外还各人一双棕丝鞋,样式都是跟普通布鞋一样,可单穿也可套在布鞋上,保护布鞋底不容易磨坏。还要带一双草鞋面的泥屐。
去广东合浦来回二千多里,不知要磨坏几双鞋。张氏又为出去的两人各做了双新布鞋。这样一人加上穿的那双有六双鞋子,也够用了。
晚上抽空,天开开始磨刀、矛头、箭头、换箭杆。箭杆后面的羽毛也要换成新的鹞子毛或鹅毛,弓弦也要上油保养。另外还要带鞭炮,这是示警用的。如果能借到火铳是最好不过的,但要另外备火药枪子。不过这时火铳贵,旁边人也没有,自然借不到的。
张氏、何氏在黄氏的指导下,砻米、舂米、磨粉、打糍粑、煮粽子、蒸粑粑、炒路菜、炒米麦。粑粑用秋天摘的油桐叶和箬竹叶包好。
路菜一般就是炒得比较干的肉块炒豆豉、酸豆角、酸瓜丁、腊肉、夫子肉一类,用陶罐或大的干楠竹筒装好,与粑粑、糍粑一起放在内外糊上油纸的竹篓里,再盖上盖子封好。
成袋的炒米和生米则分别装在布褡裢里缠在腰间。水壶、碗筷、煮饭、水的鼎锅也是要带的。
十一月初八日,要去换盐的人家都做好了准备,晚上众人分几拨在几家里聚了下餐,确定了行程。
有几条路可选。
一条是走州西北方向的官道湘桂古道进入灌阳、全州、过桂林、柳州、南宁、再经南宁入廉州府的石康县、再到合浦县。
第二条是从平乐、浔州府进入灵山县。第二条路比第一条要近几百里。但离浔州府西北一百五十里有大藤峡,而且中间有大片生瑶地,比较危险。
第三条是经潇贺古道到贺县再到梧州,过郁林县西瓯驿,再经博白县到廉州府。
第四条是到桂林后走到横州的路,再由灵山县至合浦县。
第一条路虽然远一些,中间却可乘船省下力,若不乘船也可沿着驿路走平路也多些,也安生许多,就是不可避免地要过大藤峡。
第三条则可以和下广西的其他商队合走,路上也有许多凉亭可以休息,其间俱是平地,不用翻山越岭,若是不想走也有部门路段可乘船省力。
第四条光是从东兰州到思恩府就要走六天。不过这条路的优势是经过的巡检司少,但是壮地瑶地多。
当下按以前走过的经验选了第三条路。
初九日各人把物品清点,确定没有少。
初十日四更天,天开便与尧寿早早用过饭,戴了斗笠,系了砍刀、牛角号。一个背着弓、箭筒、铺盖衣裳布匹,箭筒里装着四十多支箭。一个背着梭镖、装着路菜、粑粑的篓子。又各系着长褡裢。
两人的笠担上挂着鞋子、火把、蓑衣、用麻兜兜着的锅碗筷瓢,林林总总,各一大担,到下村处集合。已有几人担着担子坐在屋里等着了。
没多久,其他的也来了。各人除了必要的武器、粮菜外,腰里都系了砍刀、牛角号。有几个还在挑子边挂着铜锣,这是示警神器。
原来一直以来官府都默认民间可拥有五兵,像弓、箭、刀、盾、短矛都可持有。特别是在瑶地相接处,携带武器防身太正常不过。不过长兵不可收藏,劲弩不可收藏,甲胄更是严禁,依大明律私藏甲三领或弩五张就可判绞刑了,是以就算谁家藏有弩也不会随便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