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带着铁路到大明 > 第61章 京师医学院,疮疡与外科【求追读】

第61章 京师医学院,疮疡与外科【求追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带着铁路到大明!

刘宽在院中向朱标行礼,又寒暄了两句,便将其领到他的“办公室”。

朱标环视了眼屋里的布置,方才坐下,道:“你这里的摆设倒是别出心裁。”

屋里没别的人,朱标的侍卫则在外面守着,刘宽说话便放开了些。

他笑道,“不过是按后世的习惯来罢了,可惜这些桌椅柜子等与后世颇有不同,看着有点不伦不类。”

朱标道,“你若是怀念后世家具,可以请木匠打造一些嘛。”

刘宽摇头,“后世不少家具都并非纯粹木制,若强要此时的木匠打造,怕是还不如眼前这些顺眼。”

“并非木制?那是用何制作的?”朱标好奇。

刘宽道:“有各种金属制作的,也有塑料的,还有三合板以及各种合成材料的。”

“不过那时纯手工打造的木质家具反倒更贵些,由上好木料打造的更是奢侈品,寻常百姓家都没有。”

朱标试着想象了下,发现根本想象不到刘宽所说的那般景象,只能感叹道:“看来后世风物与此时真有许多不同,甚至天差地别。”

刘宽不想朱标再问后世之事——那样两人聊到天黑,再聊到天亮也未必说得完。

他问:“殿下来找微臣有什么事?”

朱标笑道,“京师医学院已经成立了,本宫想请你去看看。”

“这么快?”刘宽讶异。

“场地、房屋都是用现成的,只是让人进行了些许改建、装修。再加上父皇征召的名医已经来了一批,这医学院自然就成了。”

“不过大明毕竟从未有过医学院,本宫也不知办得对不对,如今只是弄了个雏形,这才想请你去指教一番。”

刘宽听了了然,口中却道:“微臣在后世其实也未曾去过医学院,只是道听途说一些事罢了。”

朱标道,“那也比本宫这般什么都不知道的强。”

刘宽确实对这大明第一座医学院挺感兴趣,朱标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他便起身拱手,“那微臣便随殿下去看看吧。”

“哈哈,好,咱们这就走吧。”

正好下职时间到了,刘宽便随朱标一起离开了工部大院,并让随行小厮小虎回府上传个口信儿,说他不回去吃晚饭了。

说起来,刘宽当初也是上职几日后,才发现仅带一个马夫不够用。

若临时有事回不了家,或是要办什么事,总不能让仪鸾司的将士给他跑腿吧?如今可不是明末,官员能把军士当仆役用。

所以,他后来便多带一个小厮出门。

朱标与刘宽都是骑马而行,路上讲了些京师医学院的情况。

“按我父皇的习惯,医学院亦属于官衙,应该放在宫城南边,与诸官衙在一起,最好是挨着太医院。”

“但后来考虑到,你所说的医学院亦有治病救人之功能,本宫与父皇也希望医学院的名医能泽及京师百姓,便将其放在了里仁街。”

里仁街就在太平街西边,刘宽是知道的。

那里和太平街差不多,住得多是达官显贵,至少也是官宦之后、地主富贾。

不过到底算是普通百姓敢去,也可以去的地方了。

若是放在宫城南边那一片官衙中,普通百姓怕是都不敢过去——事实上,那里也确实是普通百姓的禁地。

不多时,便到了地方。

刘宽坐在马上望去,只见这是一片占地不小的院落。

院门外耸立这一座石牌坊,上面雕刻着五个漆红大字——京师医学院!

门牌坊旁边又立着两座石碑。

一座上书:为医者,须绝驰骛名利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宋,张杲。

另一座则上书:天道重医道,医道须仁道;精医重道,仁心惠世——无名氏。

朱标在一旁介绍道:“这里原本是南宋一位名宦在金陵的别院,前朝时为胡元显贵占据。”

“到了本朝,父皇也曾想将其赏赐给某位勋贵,但因地方太大,又需修缮,便一直放置到了现在。”

刘宽见里面古木高大如华盖、屋檐楼宇掩盖其中,不禁点头道:“看着确像个设立医学院的好地方。”

随即刘宽便随朱标进里面观览。

典型的南宋园林式建筑群,没什么好多说的。

刘宽了解的主要是医学院各种机构及其运转模式。

这方面,当初刘宽在东宫做客时,已经跟朱标交流过一次。

因此,京师医学院各种机构的设立虽借鉴了后世,却仍有着明代医疗机构的特色。

如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分科,主要有十一科,依次是:内科、儿科、妇科、骨科、眼科、口齿科、咽喉科、针灸科、伤寒科、疮疡科、痘诊科。

其中部分与后世医院相同,却也有部分不同。

因为附属医院目前只能采用大明的大夫,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培养的也都是偏传统的中医,冒然全部采用后世分科,反倒不合适。

倒不如让中医以科学的方式发展,逐渐衍变为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存在。

医学院的教学科目划分也与此类似。

倒是学制上更接近于后世——京师医学院的学生需先学习五年书本上的知识,通过考核,方可在附属医院实习。

实习二至三年,获得导师任可,方可正式毕业。

至于无法获得导师任可的,会给一次重新选择导师的机会,若是三年后依旧无法获得认可,便只能获得一张肄业证。

另外,附属医院的大夫职级则与大明已基本成型的太医院体系对接。

主要分为六级,依次是:医生、医士、医师、主任医师、太医、御医。

医学生学习五年,通过考试,既为医生。

通过实习,获得导师(最低是主任医师)认可,从医学院毕业,即为医士。

医学院其他机构也大抵参照后世设立,只不过规模都很小,硬件设施也比较简陋,甚至没有。

附属医院同样如此。

每科至少有一个院子充当病房,少则五六张病床,多则二三十张病床。

除此外又设立有门诊、药房、食堂等部门。

观览完后,朱标又将已经入职医学院的五位名医介绍给刘宽认识。

刘宽则按照他的理解,将这五人分为一位省级名医、四位府级名医。

再之后,朱标便带着刘宽在医学院食堂旁边的一座楼阁上吃晚饭。

五位名医也一同作陪。

差不多吃饱的时候,刘宽忍不住问:“殿下,微臣先前所说的外科为何没有设立?”

朱标尚未回答,一位来自宁国府、叫做刘甘的名医便忍不住道:“刘副郎所说之外科太子殿下也曾与我等提过,跟疮疡科也没甚区别,完全没必要再多设此科。”

刘宽当初在东宫跟朱标交流医学院事宜时,是了解过此时医学十一科具体代表哪一领域的。

其中善治疮疡科疾病的大夫又被称为疡医,起源可追溯至周朝。

主要是治疗痈、疽、疮、疡、疥、癣、伤折等病症在于体表,需要手术切除的病症。

关于五脏六腑的体内病症,并不涉及。

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敢于对患者体内动刀的名医,也都不是疡医。

由此可见,疡医跟后世的外科是有很大区别的,甚至可以说是医学认知和治疗理念上的区别。

因此在刘宽看来,若不设立外科,疮疡科怕是很难发展为后世的外科。

于是,听了刘甘的话,刘宽便皱眉道:“刘大夫对外科了解多少,便敢说疮疡科与外科没区别?”

刘甘作为宁国府名医,平时到哪里去看病,都是给人当菩萨一样供着的。

虽知刘宽是从五品官员,似乎还很得太子信重,可他还是忍不住怼道:“老夫再不了解外科,也是一位名传州府的大夫,刘副郎呢?对医术究竟有多少了解,又有何成就?”

听此,其余几位大夫或事不关己的吃菜,或流露出看戏的神态。

显然,先前见刘宽跟着朱标对医学院各方面事务一番“指导”,不爽的不只是刘甘。

朱标没想到竟有名医跟刘宽当面争论起来,正想要劝和呢,便听刘宽道:“我是不懂医术,但却有治疗顽疾乃至泽被天下的见识,刘大夫可有?”

大约是没想到刘宽会这么说,刘甘愣了愣,便冷笑道:“阁下真是不怕风大闪了舌头,还治疗顽疾、泽被天下的见识?”

“正好这里有名动江西的李大夫在,你便把那见识说一说,让咱们也见识见识!”

说到最后两个“见识”时,刘甘故意加重了语气,摆明了要看刘宽的笑话——他才不信一个二十来岁年轻官员能在医道上有什么大见识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