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不想住就自己出钱造房子搬出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带着空间回到七零下乡搞发展!
知青院呈四方形院落,一共有三间半屋子。
右边是女知青的,左边是男知青,中间是用来吃饭跟接待客人用的,门口有小半间柴火间,是他们用来存放柴火、杂物,烧饭用的灶垒在屋檐下的。
杨青黛觉得挺新奇的。
男知青房门前有一口水井,供平常用水,屋后有自留地,男女知青各一块,听介绍都是三分地,用来种菜的。
介绍完知青院大概情况,刘安邦也把老知青的大概信息介绍一遍:
“现在知青院里,女知青加上你们新来的三位,共八人,男知青这边是共九同志。
有些同志出去了,晚些时候人齐了再介绍相互认识。
知青院地儿不大,难免会有些小摩擦,我希望各位知青多多体谅,不要发生动不动就吵架、动手一类的事情。”
沈同志,麻烦你带这三位女同志熟悉一下,我带四位男知青回去。”
刘安邦不忘提醒新来的别搞事情。
这两年新来的越来不像话,村里人跟大队长对他们知青院的态度越来越不好。
害得他失去了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回城的机会渺茫。
知青回城指标名额,都被有背景的知青抢先,他已经在乡下呆了八年时间了。
“麻烦两位同志了。”
曲冬冬跟李虹卿两人正在互瞪眼,谁也不服输,只能杨青黛开口搭话。
新来的女同志斗鸡模样,刘安邦心塞叹息,这特么是结梁子下乡来的。
沈萱无奈摇头,这知青院什么时候才能安静消停些。
“沈知青,你好,我叫杨青黛,羊城人。”指望不上别人,杨青黛主动跟老知青打招呼。
看着眼前个子小小的精致的小女孩,沈萱脱口问出:“小妹妹,你才多大?家里人怎么舍得你下乡来?”
杨青黛郁闷了:“……我16岁了。”
火车上刚过完生日。
身高一米五的她站在一米七的沈萱身边,自闭了。
“呵呵,没事,多吃点就能长高高了。”沈萱尬笑两声。“我叫沈萱,来这里四年了。你可以叫我萱姐,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杨青黛给她的印象不错,眼睛很亮很清澈,两个小梨涡,笑起来很甜。
“来,这是我们房间。这边炕我们挤了五人,那边是新盘的,你们仨可以睡得宽敞一点。”以后再有知青来就去你们那边炕了。
“什么?三个人睡一起,那不是得挤得要死?而且,我也不可能跟曲冬冬这个粗鲁的女人一起睡。”李虹卿失声尖叫。
没在火车上遇到她娘说的靠山,她烦躁了一路,现在还要让她跟这个她最厌恶的女人睡一个炕,怎么可能!
沈萱不给面子的翻了白眼,“爱睡不睡。你们是下来劳动的,不是来享福的。”
一副目中无人的资本家小姐做派,她们五人挤一个炕都没说什么。
咋滴?还想自己一人占一个炕不成。
“你怎么这么说话,老知青就可以这样欺负新知青吗?”李虹卿觉得这些人蛮不讲理。
沈萱深呼吸,猛地一把将李虹卿推了出去,“不想跟大家伙一起睡炕就自己出钱造房子去。没人会惯着你。”
累一天的沈萱很想甩她一巴掌教她做人。
省得她以后认为知青院的人都得围着她转,为她服务。
曲冬冬拎着自己的行李,用肩膀撞开李虹卿,自己屋里,拿出被褥开始铺床。
路上折腾了这些天,今晚终于能安稳睡个觉,还想闹,真把自己当盆菜了。
“嘁,还真把自己当千金大小姐。要是嫌挤就别睡。呐,外面的天井看到没有?够宽敞,你去打地铺吧。”
“曲冬冬!不许在那炕上睡。”
李虹卿冲过去,抓着曲冬冬铺好的垫子就想往地上扯。
“啪”
一巴掌扇得李虹卿愣神,在一边找沈萱了解村里情况的杨青黛也懵了。
就这脑子这性格,还是女主?
小稻还好意思嘲讽她穿到宫斗剧活不过几集,连名字都不配有?
还在迭代更新的小稻:抛开事实不谈,人家有女主光环,你只有炮灰命。
曲冬冬松了松手腕:“李虹卿,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警告你,少在我跟前作,我可不是你爹娘,不会惯着你。来一次,我打你一次。”
“呜呜呜~陵哥哥,曲冬冬不把炕让给我,还打我。沈知青都不拦着她。”李虹卿哭着跑到院子,朝着男知青屋子喊。
沈萱:……
沈萱杨青黛两人对视一眼,两人整齐划一看向哭哭啼啼告状的李虹卿,怀疑人这脑子是不是不好使。
“怎么回事?”刘安邦也出来,黑着脸问沈萱。
杨青黛这小美人儿的甜美笑容也灭不了沈萱的一肚子火,当着大家的面实话实说,没留一点面子给作妖的李虹卿。
“不是,这两位李知青是不知道自己下乡是来干嘛的吗?”
跟着他们一同前来的张大强,很无语的问着陈肖陈宇两兄弟。
刚刚在他们男同志这边也来这么一出,大男人还矫情个什么劲,说自己不习惯跟别人睡一炕,要他体谅体谅。
这才刚被刘安邦批评完,女知青那边的另一位李同志也是如出一辙。
该不该说,他们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同在一列火车几天,不瞎的人都能看得出他们俩在处对象。
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小白脸,一个动不动就哭哭啼啼、仿佛所有人欺负她的样子。
同行的几人,能离他们有多远就有多远。
刘安邦的脸更黑了。
娘的,这两人才刚来就开始闹腾,以后知青院还能消停吗?
把今天新来的知青都叫到天井,极不耐烦的开口:“你们要是不满意我们安排的住宿地方,可以自己出钱买地雇村里给你们建房子。
但是,在知青院想要一个人睡一个炕,那是想都别想的事。
我们下乡来是支援乡村建设,为祖国做贡献,不是来享福。我希望大家都把自己的位置给摆正了,别一天天生事。
谁敢惹事,就自己负责去,知青院是不会给负责的。
你们新来的同志今天还没口粮,今晚想吃饭就自己想办法,或是看看哪位老知青愿意借粮给你们。
你们可以自己开灶,也可以找人合伙。
灶、锅可以先借给你们用,柴禾都是我们老知青捡回来的,你们借了都得还,知道吗?”
这时,外出的知青也都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