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大唐第一人民银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唐,我是晋阳小公主的奶爸!
回到别墅后,李长安把打印出来的样币分给几位公主。
小公主手里手里拿着一张一千文的样币,算是最大的面额。
上面的图案印的很精美,看着那鲜艳欲滴的菜肴,小公主的馋虫又被勾了起来。
“小囊君~”
“介个钱钱能不能给我鸭~”
小公主很喜欢这么精美的纸币。
李长安微微一笑,揉了揉小公主的小脑瓜。
“嗯,你拿着吧。”
反正他打印了好几套。
小公主闻言喜滋滋的把这张一千文的纸币放进了自己的小包包里面。
小包包里又多了一样宝贝。
李长安推行的这些纸币主要是用来替换铜钱,对于金银倒不是主力。
后期如果纸币发行的好,可以考虑再印一套对应黄金白银的纸币出来。
面额会大一些。
中饭是在大唐吃的,这边的厨子根据菜谱上的方法已经研究出来了一些菜肴。
有些菜肴因为没有原料,所以无法做,不过研究出来的这些菜肴也是十分美味。
跟后世的外卖有的一拼。
吃了中饭,把公主们和侍女都送回别墅休息。
李长安便带着新版的大唐货币去往立政殿。
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还有房相已经等在这里。
见到李长安进来,张阿难连忙吩咐内侍给李长安加座位。
对于大唐的这种圈椅,没有椅子腿的那种,整个人靠在环形的椅子背上,有点侧卧的感觉。
李长安不是很适应。
将就着坐下后,便把手里的纸币分给众人。
“这是小侄和丽质她们一起设计的第一版大唐纸币,诸位可以看看,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妥,尽可以说出来。”
内侍把李长安手里的纸币分给长孙皇后,李世民,长孙无忌和房玄龄。
四人拿在手里,细细的打量着这新版的纸币。
说是纸币,其实叫塑料币更贴切一些。
不过李长安懒得给它改名字了。
长孙无忌看着手里的纸币,材质柔软,而且不易破损,弯折后还不留痕。
除了上面的这些优点,表面还绘制了精美的图案,前面似乎是菜肴,而背面是一些名山大川,在菜肴的中心还写有文字标识。
他手里拿的是一千文的纸币,这可比一贯钱的重量要小太多了,拿在手里根本不占地方。
不禁赞叹一句。
“今日看到这纸币,老夫算是开了眼界,此等奇特的材质,在我大唐可是找不到的,这就算想要作假也是难如登天啊!”
“况且这纸币做工精美,轻如鸿毛,携带也是方便的很,如若发行一定备受好评!”
一旁的房玄龄闻言也微微点头。
“贤侄这纸币确实无法作假,如此看来却是老夫多虑了!”
李世民见两人都这么说,便知道这纸币推行有望。
于是便对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说。
“既然两位都觉得这纸币可行,那不妨按照贤侄的方法推行试试?”
“是陛下!”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齐齐回道。
李长安见状又嘱咐道。
“长孙伯父,房伯父,考虑到纸币印刷数量很大,所以想要在大唐推广此物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所以不能一刀切,就是不能直接强制使用纸币来消费。”
“可以先让铜钱和纸币共存,两者可以相互兑换,待百姓慢慢体会到纸币的方便之后,自然会把家中的铜钱换成纸币,如此慢慢长久,用不了几年,纸币就会在大唐彻底推广。”
“还有就是这道州县设立的银行机构,也就是大唐的钱庄,要以朝廷为背景,不可让私人设立,因为这纸币想要推广,信用为第一,也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信用,纸币根本无法让百姓接受。”
两人听完李长安的话,连连点头。
李长安所言算是给他们指明了一个方向。
只要按照这个方向贯彻下去,相信纸币的推广不会太难。
一旁的李世民也大概听明白了一些,对于李长安提到的这个银行机构有些兴趣,于是问李长安。
“贤侄,既然这所谓的银行机构跟大唐的钱庄的功能类似,不知是不是可以当做钱庄来使用呢?”
李长安闻言微微愣了一下,李世民这是在打存钱取钱的主意啊,念及此便解释道。
“伯父,这银行其实就是钱庄演变过去的,银行最开始的功能也是存钱取钱。”
“所以这银行也可以行使钱庄的功能,甚至包括小侄跟你提到的国债,也需要这银行来支撑。”
李世民听到这里瞬间恍然大悟,捋着短须连连点头。
“看来这银行是决定纸币发行的基础,没有银行,什么都做不了啊!”
“是这样的,伯父。”
“哦,对了,这银行还没有名字,伯父可以给它取一个。”
李长安把银行取名的权利交给李世民。
“取名字?”
李世民闻言想了想,这名字怎么取,他也不了解这东西啊,于是转头看向李长安。
“后世的那些银行都是什么名字呢?”
“后世的银行名字,这个说起来就比较多了,因为后世的银行分为不同的种类,银行的职能也不尽相同,不过权力最大的那个叫做华夏人民银行。”
李长安解释道。
“华夏人民银行?”
“既然后世叫华夏人民银行,那朕的这第一个银行就叫大唐第一人民银行!”
听到李世民这么取名,长孙无忌,房玄龄忍不住扯了扯嘴角。
这么随意的吗?
这银行可是承担着发行货币的重任啊,算是跟百姓的民生息息相关。
好歹慎重一下啊!
不过李世民对两人的表情却视而不见,他感觉自己取的这个名字很好。
正所谓,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把大唐人民放在第一位这个想法肯定可以得到百姓的拥戴。
还能刷一波威望,着实不错。
于是纸币的发行计划就这么谈拢了。
李长安从立政殿回去之后,在上谷找了十个印刷厂,每个印刷厂负责一张纸币。
直接开印,没有限制数额,印多少要多少。
反正他要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