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地球online速览 > 第29章 (1)

第29章 (1)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地球online速览!

北京力争今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破万家、营收总额破万亿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力争推动实现2024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营收总额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目标。

北京市专精特新服务站(试点)启动大会8日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行。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北京累计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718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795家,专精特新企业总营收超8000亿元,上市企业达155家,市值超万亿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苏国斌表示,该局将以专精特新服务站启动为契机,持续推动政策精准触达,不断升级服务能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推动实现2024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突破一万家、营收总额突破一万亿元的目标。

据介绍,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呈现高精尖、高成长、高质量和科技创新强、独门绝技强的“三高两强”特征。专精特新服务站是构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服务、提升”全周期、全要素保障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将把服务站打造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的又一“金名片”。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商超在会上指出,设立专精特新服务站是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有益探索。要紧密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健全和强化专精特新服务站的机制、能力、手段、工具,串珠成链、织链成网,把专精特新服务站建设为企业的“贴心站”“赋能站”“适配站”“前哨站”,建设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有力抓手。

大会现场,首批30家专精特新服务站获授牌。(完)

北京促历史建筑活化利用 划定边界避免“建设性破坏”

中新社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8日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北京市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工作规程(试行)》(下称《规程》)正式发布,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配套政策,界定各类保护行为边界,避免因界限模糊而造成“建设性破坏”,并区分保护部分和更新部分,避免“一刀切”,有效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提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涵盖世界遗产、文物、历史建筑和革命史迹等,其中历史建筑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产、挂牌保护院落、名人旧(故)居等。

2019年至2021年,北京分三批次公布共1056栋(座)历史建筑。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历史建筑时间跨度达700年、覆盖北京11个区,承载功能多样、建筑风格多元,是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进一步完善北京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政策体系,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聚焦“把历史建筑保下来”“让历史建筑用起来”“把历史建筑管起来”“让历史建筑亮起来”等方面,细化北京历史建筑规划管理实施路径。

《规程》共八章、二十六条,明确分类管控底线,依据保护利用过程中对历史建筑干预程度的不同,划分了“日常保养”“维护修缮”“原址复建”“迁移”“拆除”等五类行为,界定各类保护行为边界,避免因界限模糊而造成“建设性破坏”。

根据《规程》,相对于普通工程项目,历史建筑的保护应当更加精细化,采用“绣花功夫”,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保护措施,明确各类保护行为的底线要求。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区分保护部分和更新部分,避免“一刀切”,有效推进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规程》提出,在符合规划和保护要求的前提下,可按照有关规定,对历史建筑进行内部改造、外部扩建或者使用性质调整,旨在满足基本性能提升和合理使用需求,让历史建筑能够持续使用,成为传承历史文化活的载体,成为展现首都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有力实践。(完)

雄忻高铁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1月8日,位于雄安新区的雄忻高铁控制性工程新盖房特大桥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钢筋加固和桥梁下部结构施工作业。

雄忻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东起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向西经雄安新区、河北省保定市,到达山西省忻州市,接入大同至西安高速铁路忻州西站,正线全长3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雄忻高铁雄保段线路从雄安新区雄安站到保定南站,正线全长54.34公里。新盖房特大桥全长4304米,大桥需跨越雄县市区主干道路雄州路、南水北调雄县支线、S334省道、保静公路、马庄干渠、大清河以及在建雄安至北京大兴机场快线铁路,是线路的重难点和控制性工程。

目前,雄忻高铁雄保段新盖房特大桥已完成桩基84%,梁场建设完成85%,即将全面进入桥墩施工阶段,预计今年12月可以实现大桥主体完工,为全线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雄忻高铁东连京雄城际铁路、在建雄商高铁,中连京广高铁、津保高铁,西接大西高铁,路网地位十分重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结构,极大便利沿线民众出行,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对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 53家企业入驻

中新网海口1月8日电(记者 符宇群)“海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基本形成全方位服务体系,能够为琼港澳创业者提供工商财税登记、项目对接、政策咨询等综合服务,帮助更多港澳青年在海南投资兴业、实现抱负。”香港海南社团总会执行会长、海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下称服务中心)主任云海清8日在海口介绍,服务中心成立一年来吸引53家企业入驻,其中24家以服务中心为注册地址。

海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一周年庆活动8日在海口举行。活动现场,多个青创企业负责人分享了入驻服务中心的感受,以及在海南创新创业的经验。

“95后”港青王珩锦是其中一位。目前,她已在海南成立一家以校园安全为研发导向,并利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及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技术基底的科创企业。王珩锦说,服务中心成立一周年来积极推动了许多项目交流活动,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企业交流探讨,收获良多。未来希望与服务中心及其他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

海南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康拜英表示,过去一年,服务中心为港澳青年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服务,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舞台,有效助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海南高质量发展。希望服务中心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进一步担起“超级联系人”角色,继续做好海南自贸港的宣传者与推动者;不断创新和优化工作流程,推动工作提质增效;积极主动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兄弟机构的成熟运营经验,以更加专业的服务和丰富多样的活动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琼创新创业,为琼港澳三地交流与合作继续发挥青年力量。

云海清说,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在信息交互、活动企划、服务落地等各项工作均取得实质性进展。截至目前,服务中心共组织港澳青年国情考察团、港澳经贸访问团等合作交流活动近40场;与20余家专业服务单位、粤港澳大湾区青创机构达成良好合作伙伴关系。下一步,服务中心将继续为推动港澳青年来琼创新创业、深化琼港澳合作与交流而努力,当好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宣传员”、深化琼港澳合作的“服务员”、港澳青年的“好拍档”。(完)

美国高校学生山东青岛行:沉浸体验真实中国人文风情

中新网青岛1月8日电(胡耀杰 王宇轩)“未来在青年-美国长滩大学生青岛行”活动8日在山东青岛启动。来自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的12名高校学生与青岛理工大学的学生共同交流,并体验中国文化。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美国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并通过与中国学生的交流,促进两国青年之间的友谊与合作。

本次活动,美国高校学生将参观山东青岛的城市风貌、知名企业和着名地标,亲身感受青岛的独特魅力。他们还与中国学生共同参加了各类文化活动,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首日活动结束后,美国高校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人文风情和社会发展。他们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非常重要,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据介绍,此次活动期间,两市正在同期举办“青岛—长滩友城大学生笔友交流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让美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建立笔友关系,通过书信往来,深入交流彼此的学习、生活和文化。自2020年发起至今,该项目已连续举办四届,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参与其中,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经验。

据悉,“未来在青年-美国长滩大学生青岛行”是由青岛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长滩-青岛友城委员会作为友好城市交流项目会共同发起。中国青岛与美国长滩自1985年结为友好城市以来,在经贸、港口、教育、人文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此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加深了两市之间的友谊和合作,为中美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新的桥梁。(完)

一辆流动餐车让成年残障孤儿“圆梦”

在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门口,停放着一辆名为“圆梦号”的蓝白色流动餐车。10名残障青年在相关工作人员指导下,走上餐车成为服务员,轮流负责收银、食物和饮品制作、打包以及清洁等工作。

虽然出品时间稍长,但并不妨碍不少珠海市民慕名前来“打卡”:“那里的工作人员特别好,顾客还未走到餐车边,他就急忙进去,等着客人点单”“看着努力工作的青年们,我也更热爱生活了”......

“实现成年残障孤儿就业,是我们长久以来的心愿。”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朱正香介绍,该中心主要收留抚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儿童,残障比例高达90%。据了解,部分福利院孤儿在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曾尝试走进社会工作,但因人际交往、社会融合、专业技能等问题大多以失败告终。“我想有一个工作机会。”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青年阿岸用手语认真比划着。

为帮助他们自食其力、融入社会,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为此作出努力与探索。早在2013年,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就建立职前训练“海博创业坊”。平日,在社工和导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学习制作蛋挞、奶茶等点心茶饮,开展厨艺、洗车等训练,培养职业技能。

“与普通人不同,这里青少年的职训学习是以月,甚至是以年来计算,看起来简单的拉茶环节,他们学习了两年。”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社工陈仲宝说。

2023年,珠海市民政局把成年孤儿就业作为调研课题,确定“就业圆梦”计划作为解决问题的“小切口”,帮助成年残障孤儿融入社会。

具体而言,“就业圆梦”计划在改造无障碍环境、优化操作流程、细化操作工序、做好岗位匹配及操作培训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厨艺、礼仪、手工等技能培训,并适时开展职业评估、情绪支持、心理辅导,帮助成年残障孤儿稳步适应工作岗位。

近日,在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售卖面包点心和咖啡饮品的“圆梦号”餐车正式运作。

陈仲宝介绍,餐车10名青年有着不同层面的发展障碍,大部分只能通过简单字或词汇、生活手语表达,比如“好”“谢谢”“欢迎”“拜拜”;而在制作方面,通过拆分工序、反复练习巩固记忆,他们能在支持下完成咖啡、烘焙蛋挞等餐饮制作。

试运营首月,“圆梦号”营业额达8万余元,毛利润4万余元,初步实现市场化可持续发展。去年12月20日,10名服务员有序排队、签字,领取辛勤工作换来的第一笔合计两个月的“劳动津贴”。据了解,津贴金额由社工通过记录观察店员的工作时长、工作表现,结合10个维度开展综合评估打分确定。

阿乔表示:“我打算存钱买一部手机。”阿岸用手语分享道:“这份工作我很喜欢,感谢大家的支持帮助,希望团队越来越好!”

“我们希望‘就业圆梦’计划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帮助和支持。”朱正香表示,近年来,珠海市社会福利中心通过实施“就业圆梦”计划等多种形式,累计帮助15名残障孤儿实现了“保护性就业”。珠海将不断探索完善保护性就业平台,帮助更多面临就业和职业发展问题的青年。(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