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3)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地球online速览!
“霸总”宠客“老炮”翻红 哈尔滨冰雪旅游不止赢在热情
自称“东北大葱”的哈尔滨市民刁婥开车免费接送游客,她说:“游客都来哈尔滨了,我们都变夹子音了。”7岁的女儿兴奋地喊:“妈妈,我要和你一起去。”
中国冰雪旅游发展论坛发布5日发布《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4)》,哈尔滨市荣膺“2024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榜首。在开年第一个网红城市,游客享受“霸总”宠爱,冰雪旅游“老炮”翻红,哈尔滨不止赢在热情。
“尔滨”变成夹子音 东北人骨子里温柔
半个多月前,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因“退票事件”冲上热搜。开园首日当头一棒,被“削蒙了”的哈尔滨没说二话,退票、致歉、加班加点让游客打上冰滑梯。
此后,“花式”宠客。一轮直径5米的圆月在索菲亚教堂上空升起,“直男”哈尔滨在听取“哇”声一片后,从“兜里”掏出鸵鸟、热气球、气垫船、保暖大棚……赢得叫好又叫座。
刷视频看到这些有泪点又有笑点的现象,刁婥既想游览“陌生的尔滨”,又想把风景让给游客,更想融入其中。于是,她在车友群里张罗“爱心顺风车队”,数十台私家车“应援”。
路上,两个南方大学生不敢上车,怯生生地问:“真的不要钱吗?”刁婥说:“只要你们记得哈尔滨的好就行了。”她在车友群里提醒:“大家嗓门小点,咱东北人骨子是温柔的。”
冻梨摆盘前年就有 用心服务终于被看到
哈尔滨人齐宇在外地安家,也被吸引加入“探亲游”大军,他说:“我本来想住在冰雪大世界房车营地,没想到2月份的房都被订完了。冻梨摆盘了,我都没吃过。”
“其实,冻梨在前年就摆盘了。”哈尔滨壹烤城烧烤店经理董文奇说:“最开始,我们按东北人的吃法,把冻梨整个放在小碗里用冷水化冻,南方客人不会吃,所以化好了切开摆盘。我们一直很用心在服务,只是有些用心的细节终于被看到而已。”
冰雪节前夕,哈尔滨江山国际旅行社接到游客的感谢信,副总经理崔志国说:“因为导游帮游客找到了遗失物品,我们还会赠送游客防寒用品、纪念品等。入冬以来,外地游客订单量达到历史同期最高。”
顶流不止赢在热情 60余年冰雪文化厚积薄发
老牌冰雪旅游名城“新晋顶流”,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止赢在热情,哈尔滨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1963年,中国冰灯艺术在这里起源。冰雪大世界举办了25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举办了40届。作为中国最早开展冰雪旅游的城市,底蕴丰富。作为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开放包容。
今朝“盛况”,源于60余年冰雪文化和冰雪精神的厚积薄发。千里冰封的江面上,采冰人用传统的工具采集冰材;寒风凛冽的隆冬里,艺术家用高超的技艺精雕细琢。建设者冻僵的手,服务者谦卑的心,不断优化的服务意识和市场环境,令哈尔滨冰雪旅游“金子发光”。
从市场反馈来看,哈尔滨接住了“泼天的情谊”。此前也有“相似的剧本”,文旅局长走红、淄博烧烤出圈、天津跳水风靡……在互联网时代,创新营销方式诚然会赢得瞬时流量。黑龙江同样巧借新媒体平台撬动热潮,涌现出红专街早市、万人雪地蹦迪等网红打卡地。
更进一步,体验为王、用户至上则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流量。“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上什么。”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在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可见该省“以客为先、以客为尊”的服务意识。当地官方倡议“当好东道主”,令游客感受到了人情味儿。
冰雪旅游为经济“上大分” 期盼吸引人才投资兴业
“哈尔滨人太热情了。”前来商务洽谈的深圳游客叶业胜通过几天考察,动议在哈尔滨开展文旅项目。他说:“从商业思维来说,广东和黑龙江有所差异;从自然和人文来说,哈尔滨文旅资源独特,营商环境也在改善,我是非常乐意来投资的。”
作为中华大粮仓、老工业基地,黑龙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开疆拓土,在近年来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黑龙江人希望冰雪旅游成为东北经济的强心针。
对此,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名誉教授宋要武表示:“哈尔滨旅游爆火,源于创新和积累,也为东北经济发展提振了信心和底气。想要把握机遇,以旅游促发展,可以借助当前的好形势,吸引人才回流,招引外来投资。”
今冬,哈尔滨冰雪旅游为东北经济“上大分”。2024年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人民币。
对于“翻红”现象,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所所长王晶分析称:“哈尔滨诚挚纳客,是城市文明的自然流露,体现了政府的管理理念实现了转变。”
对于“长红”不衰,王晶建议:“政府应为冰雪产业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发展方向、推动项目落实,培育哈尔滨文旅的软实力、硬实力,提升整体竞争力。”(完)
(走进中国乡村)海南乡村新天地 吸引青年“燕归来”
斑驳的古宅、苍天古树……走进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海南省澄迈县保良村,古风古韵扑面而来,拖家带口的游人徜徉其中,让古村焕发新活力。
为古村引来活力的是一群志在乡村的年轻人,“95后”黄业森是其中一位。大学毕业后,他顶着家人反对的压力回村奋斗,“青年人不一定志在四方,也可志在家乡。”
海南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为黄业森等年轻人回乡创业提供了一番新天地。黄业森所在的团队利用村中闲置资源,带游客认识咖啡,体验种菜、割稻谷、制作手工点心等,将乡村变成大人的休闲场所、孩子们的大课堂。
“在旅游高峰期,村子一天接待游客三五百人次。”黄业森说,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三农”发展,政府出资帮该村完善道路、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为村庄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他介绍说,保良村目前以三产融合的形式发展,主要种植咖啡,加工生产咖啡豆、咖啡粉,发展乡村旅游、农耕研学等,帮助村子逐步走出因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资源闲置、空心化的困境。
澄迈县才存社区的才存共享农庄与保良村一样受游客欢迎。见到共享农庄副总经理冯宝时,他不时接到客人的订单电话。
返乡青年冯宝此前在大城市生活工作,他说,相比于城市的喧闹,自己更享受农村的宁静与舒适。
“才存共享农庄目前是集观光种植、水果采摘、咖啡加工、民宿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综合体。”冯宝说,看中海南自贸港发展机遇,农庄2020年开办咖啡加工厂和胡椒加工厂,“在海南自贸港政策助力下,我们的产业有相对优势,大有可为。”
澄迈乡村良好的发展前景还吸引“海归”落地扎根。“新农人”宋丰在国外就读农业专业,学成归来后,扎根澄迈县偲林农场投身福橙产业。
“农场通过微生物菌肥调理土壤,在做有机肥时加入枯草芽孢杆菌等菌种,它们会跟随有机肥进入土壤。”宋丰在农场介绍说,农场采用他在国外学到的管理理念,引进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农用无人机和农用遥控小坦克等,借助科技的力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澄迈福橙高品质。
“农场的福橙销往广州、上海、南京、香港等地。”宋丰说,农场目前开始试点共享农庄,逐步形成采摘、休闲旅游等业态的综合发展模式,冀望吸引更多客群。
青年返乡活跃在田间地头,在追逐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带动村民增收。据宋丰介绍,农场与澄迈县金江镇、福山镇、仁兴镇进行产业项目入股合作,每年按6%-8%的标准固定分红,2022年分红100多万元人民币。
“勤垦一亩三分地,保得良村燕归来。”保良村村道上的这句话,形象地展现了黄业森等返乡青年的志向和期待。“返乡是双向选择的过程。”黄业森说,乡村有广阔发展空间,年青需要施展才华的舞台,“如果我们不去打造家乡,靠谁去打造?家乡需要人去打造,那为什么不能是我们?”(完)
新疆“油画兄弟”的五彩喀什情
位于新疆喀什古城景区的“油画一条街”,有数十家风格各异的画室,阿卜杜凯尤木·阿卜杜克热木和麦麦提吐尔逊江·麦麦提依明江的画室坐落于此。因与表现喀什古城的传统画风不同,他们二人的画作备受青睐。
喀什古城是中国5A级旅游景区,因修旧如旧的建筑,多数传统油画师一直使用灰色、土黄色作为基本色呈现,少有改变。
“这不应该是喀什的主色调,这里阳光明媚,民众生活多姿多彩,画作里的喀什应是五彩斑斓的。”阿卜杜凯尤木说,他们的五彩喀什情开始于9年前。
2015年,阿卜杜凯尤木和麦麦提吐尔逊江从家乡喀什考入了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习绘画,被分在同一寝室。同为美术生,绘画自然是他们共同的话题:灰色、土黄色过于写实,不能表现喀什古城的新变化,但如何改进画风,他们没有很好的办法,也只能先模仿前辈。
“2019年的研学之旅,给了我们极大触动。”阿卜杜凯尤木回忆,当年在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参观学生的画展,其画作配色大胆,写实中融入画者自己的想象,二人感触很深。回校后,二人翻阅资料学习研究,国际画坛大师大卫·霍克尼的作品给了他们转换风格的灵感。
“我们决意像他一样,用画笔描绘斑斓的世界,完成我们的‘五彩喀什’梦。”麦麦提吐尔逊江说。
喀什古城里色彩多姿、工艺复杂的雕花门窗,行走于街头巷尾的游客,民众因为旅游而致富的故事,成为两人绘制“五彩喀什”的最初素材。2021年他们在喀什古城景区开店,展陈他们的画作,“五彩喀什”梦逐渐变成现实。
记者近日探访了他们的门店,阿卜杜凯尤木着重介绍了一幅古城画卷。“这是古城的一角,创作风格上,我更加专注于写实与抽象相结合,描绘建筑的平面局部。麦麦提吐尔逊江则以硬朗立体的风格去展现。”
“色彩饱和度真高,像看画展一样……”在店内,记者偶遇几位喀什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他们对兄弟俩的画作充满好奇。
麦麦提吐尔逊江告诉记者,除了创作油画外,他们还拓展了画种,如烫画、维吾尔族传统图案的印章画等,制作的文创产品也很受游客欢迎。
“我们在陶瓷、木板、油画布上绘制了‘多彩喀什’油画的微缩版,去年就卖出了1500多幅。2023年的游客太多了,他们都喜欢我们的作品。去年5月,有位美国游客买走了两幅油画。”麦麦提吐尔逊江说,他们在社交媒体上也开设了账号,进行线上销售,2023年夏天赚了15万元人民币。
兄弟二人的喀什古城分店即将开业,画作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建筑。“时下的年轻人喜欢自画像,今后仍会用多彩的笔触,在人物画创作方面下功夫。”麦麦提吐尔逊江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