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束手无策的萧何和韩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曝光各朝六维图,老朱气麻了!!
三国
季汉
“父亲大人,儿子有一事不懂。”
“这朱由检不是一个勤勉之君吗?可这个天幕上大明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儿子想不通这个事情。”
阿斗看着天幕之上出现的内容十分罕见,很难得的说出了内心所困惑的点!
不应该只要皇帝勤勉于政事之中,这王朝就在的皇帝的治理之中变好吗?
可这天幕上的内容,跟阿斗先前所设想的内容完全不一样。
这明朝不但没有在朱由检的勤勉治理之下变好,反而情况还变得更糟。
有无数百姓竟然都选择揭竿而起,去当当起义军去了。
“这天幕上的是亡国景象啊,天灾民怨,无数百姓揭竿而起。”
“性格多疑也就罢了,可这连年干旱,粮食欠收,这才是最致命的一点。”
“老百姓在这种时候是没办法活下去的,他们要反才是正常!”
“再者说了,这世上也从来没有君王只要勤勉,王朝就会变好的道理。”
看到朱由检所处的境地后,刘备他就下意识的皱起了眉头来。
但在面对阿斗十分罕见发出的疑惑时,刘备他还是开口跟阿斗解释起来。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这天幕上的情况太差了,这突然降临的天灾不就是在逼着百姓反吗?
人力无法胜天,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害怕有干旱天灾的降临!
因为这种事情是没办法改变的,带来的灾害也是巨大的。
老百姓都要没饭吃了,怎么可能会不反!
君王勤勉是一件好事情,但前提是努力在对的方向!
短短十几年时间里,换了十九个如同丞相地位的首辅,这一眼睛看去也不像话啊!
朱由检这样只会做的越多,错的越多而已!
…………………………………………………………………
【公元1640年清军为了打通关宁锦防线,对明朝发动了松锦之战,此战经历了两年之久,最终以明军惨败告终!】
【主帅洪承畴被俘投降清朝,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十三万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兵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
【公元1641年,王朝的干旱情况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还更加加剧,有不少地方甚至都出现了大饥疫,死伤人数不计其数!】
【在这种情况下,无数灾民加入到了李自成的队伍中,对方的队伍不断壮大,开始自称为闯王!】
【自此以后,明朝内外局势急转直下,明朝加速滑向崩溃的边缘!】
【公元1642年,李自成不断发展壮大,朱由检被迫放出关在狱中的孙传庭,封其为三边都督,让他率军出潼关,进剿李自成!】
【结果孙传庭在郏县之战中战败,不得已退回驻地!】
【同年清军再次入关,此次入关在掠夺数月,攻陷八十八城之后,带着36万名俘虏和30多万头牲畜扬长而去!】
【随着内外两线战事的不断大溃败,明朝覆灭景象显示,朝野人心惶惶!】
【朝堂之上的官员该跑的都跑完了,最终留下来的人连一半都不到。】
【公元1644年,李自成称帝,建国号为大顺。】
【同年,李自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就杀到了皇都城外!】
…………
汉朝
“这明朝的局势………”
“楚王,萧何,若让你们二人去这明朝的话,你们可有办法破局?”
“能否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拯救这即将灭亡的明朝?”
刘邦在看到朱由检所面临的局面时。
曾尝试在脑海中进行思索,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个破局之法出来。
可是在思索了许久的时间,刘邦他也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破局办法,眼前的局面似乎无解一样。
所以刘邦就将问题抛给了韩信和萧何二人,看看他们有什么办法。
“陛下,臣想不到办法!”
“臣也是,请恕臣无能为力!”
“若只是外敌来袭倒还好办,尚有可以破局的办法!”
“可这天幕上的王朝都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那百姓都选择揭竿而起了!”
“天时地利人和,这明朝硬生生一个都没占,神仙来了也没有办法!”
“光是连年干旱,颗粒无收,发生大饥疫这一件事情,王朝就足以分崩离析了,更何况还有外敌?”
面对刘邦问的这个问题,萧何和韩信二人在经过一番思考后,脸上的表情也变的束手无策。
因为这朱由检所处的环境也太差了,几乎是没办法更差的地步了!
天灾不断,没有粮食进行赈灾,流民起义,也没有办法进行杜绝!
后金之人不断壮大,边军没有钱,税收不上来,整个朝廷也已经腐烂不堪了!
不要说这朱由检多疑了,就算这朱由检是一个明君也只能无能为力!
韩信他就算有通天的本领,在没钱没粮的情况下,也没有任何的用啊!
…………
南宋
“依朕来看,这朱由检还不如提早想一下退路得了!”
“反正这明朝也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朱由检垂死挣扎还有什么意思?”
“天下如此之大,有什么地方是去不了的?何必守着这个所谓皇都。”
看到天幕上的内容后,赵构就觉得天幕上的朱由检可以给自己找退路了!
反正以眼前的局势也打不过起义军和后金之人,不如早点选择南迁好了!
去南方在建立一个明朝不行吗?这样朱由检他还是大明的皇帝!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选择南迁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当初赵构他在面对国破家亡,危在旦夕的情况时,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南迁,
自己既然打不过那些异族之人,难道还躲不起吗?
时至今日,赵构他也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错的地方。
自己好歹是想办法保留了大宋的希望和火种,这才是最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