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汉朝兴衰史 > 第138章 给肉给酒不给筷子

第138章 给肉给酒不给筷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朝兴衰史!

大概周亚夫骨子里不让人待见,大人不喜欢,孩子也不喜欢。

有一次,景帝带着太子刘彻邀请亚夫吃顿便饭。

当时景帝去厕所小解,刘彻就坐在亚夫对面,直愣愣看着他,当时刘彻6岁。

直看得亚夫想发火骂娘,“奶奶滴,哪有这样盯着人看的?”

考虑到是太子,亚夫还是忍了下来。

吃完饭,亚夫脸色很难看的走了。

景帝很奇怪,就问刘彻怎么回事?

刘彻道:“我看这个人面相凶恶,日后必反。”

景帝哈哈大笑,心说“小小年纪能看出什么?”没当一回事。

哪知若干年后,亚夫果然与谋反沾上了边~~~

景帝信奉的是“黄老刑名之学”,它是申不害开创的黄老之学的一个分支,

与窦太后信奉的黄老之学有所区别,

窦太后倡导的是“无为而治”,不过多干预民生,

景帝之前,实行的就是这种治理政策。

到了景帝有所改变,在黄老之学的基础上,改革了法治制度,

比如减少了酷刑,增加了惩戒性的刑罚,比如笞刑。

景帝为了全面培养刘彻,就让儒家学派的牛批人物卫绾,做了刘彻的老师。

两年后,卫绾升任御史大夫,另一位儒家大师王臧出任太子太傅。

所有这些,都成为了继位后的刘彻,推行儒家之术的原因所在。

最终刘彻用儒家之术,代替了窦太后的黄老之学。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

人在高位,不能敏锐感觉到身边的危险,那是很可悲的。

作为丞相的周亚夫,就是这样的人。

亚夫难道不知道景帝是怎样的一个人吗?

从景帝干的那些事就可以看出来,

冤杀太子,杀晁错,不为袁盎申冤……,

说他薄情寡义不为过吧?

如今他忌惮正直无私的周亚夫,生怕他闹事,毕竟亚夫是军中一哥。

此后,这个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成了景帝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另一个原因是为刘彻继位扫清障碍。

朝廷就是这样,战乱的时候想起了功臣,安定下来就会杀功臣~

火上浇油的是,一件事的发生,更加剧了二人之间的矛盾。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有匈奴部落五位将军来降,景帝为了鼓励匈奴更多的将领来降,就准备封这五位将领为侯。

这时亚夫站出来反对。“陛下,不可封这五人为侯,一来他们无功劳,

二来若他们封侯,我们的将领在前线拼死拼活都没封侯,这不公平。

三来作为将领要忠诚,忠于主子是一个将军最基本的品德。

陛下,你封这五人为侯,是鼓励众将不忠啊!”

亚夫从道德层面反对封侯并没有错,景帝从战略层面,展示大汉的大度和包容,封侯也没错。

但是亚夫坚持自己的提议——不能封侯。

原来他背后是众将领反对封侯。

众将谁不想封侯?五位投降的将领就这么轻松封了侯?天理何在?

要封大家都封,不然都别封!

景帝没办法,对亚夫生气道:“不封!不封!这回你满意了吧!”

五位降将没被封侯,你说景帝能不冒火吗?

景帝气不出,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敲打一下周亚夫。

过了几天,亚夫受景帝之邀去宫里吃饭,亚夫坐在桌子前,从仆人口中得知,吃饭的只有他和皇上。

这时仆人端来了一块方肉放在他面前就退了出去,然后又有两个仆人抬来了一坛子御酒。

亚夫等仆人送来筷子和酒杯,如此才能吃喝。

左等右等,没人送来筷子和酒杯。亚夫心中暗骂“奶奶滴!莫非让我用手抓着吃,提着坛子喝?”

原来景帝提前吩咐了仆人,不许给亚夫送筷子和酒杯,

景帝一来要羞辱亚夫,二来看看他在突发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

亚夫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实在忍不住,大声喊道:“有活着的没有?给我拿来筷子和酒杯!”

景帝从屏风后走了出来,他一直在屏风后观察着亚夫。

景帝冷冷道:“丞相,肉和酒就放在你面前,你还想要什么?”

这是一语双关的话,景帝暗含意思,我给了你荣华富贵,我能让你享受,同样也能让你享受不到。

就好比筷子和酒杯,我不让仆人给,没人敢给你。

肉和酒就放在你面前,听我的话,给你筷子和酒杯,不听我的话,与我唱对台戏,让你看着却吃不到嘴里……

亚夫这才知道景帝这是给他难堪,心中窝着火不好发作,急忙跪下谢罪。

“臣知足,还望皇上恕罪!”

景帝说“起来吧”,“起”字刚出口,亚夫就“忽”地站了起来,

肉也不吃,酒也不喝,转头气冲冲走了。

景帝摇摇头道:“亚夫这暴脾气,你说将来怎么能辅佐幼主呢?”

回到家,亚夫很生气,他的门客李生看出了端倪:

“丞相,是不是皇上给你难堪了?”

亚夫点点头。

“丞相,我早看出皇上恨你了。”

亚夫问:“我忠心为国,皇上为何恨我呢?”

“~哈哈!”李生笑道:

“丞相,当年韩信一样忠心为国,不是一样被高祖害死了?

还是那句话,功高盖主,狡兔死,走狗烹啊!……”

“先生,我如何自保呢?”

李生在亚夫耳边耳语一番,亚夫点头称是。

到了第二天上朝时,亚夫提出因病辞职,景帝巴不得他走,没做任何挽留就批准了。

景帝随即任命桃侯刘舍为丞相。

看到了吧,景帝早就安排好了,就等亚夫辞职。

刘舍本姓项,楚国下相人,今江苏宿迁人。

项氏宗族将领项襄之子。

项襄是项燕之子,项羽的叔叔。他和项伯是项家投降刘邦最早的人,后赐姓“刘”。

项襄,也可称刘襄,在平英布之时立了大功,被封为桃侯。

刘襄去世后,其嫡长子刘舍承袭了爵位。

景帝为了拉拢项氏宗亲,于是任命刘舍为丞相。

刘舍没有什么政绩可言,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御史大夫卫绾共同制定了《箠令》。

《箠令》是规范笞刑的执行,减少刑罚的残酷性。

其中明确规定了执行笞刑所用刑具的尺寸,重量、大小,以及执行中途不能换人等等措施。

《箠令》的实施,为封建制“五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景帝中元六年,丞相刘舍对朝廷官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主要集中在官职名称的重新命名上。

1、郡守改为太守。

2、郡尉改为都尉。

3、诸侯国丞相改为相。

4、廷尉改为大理。

5、奉常改为太常。

6、典客改为大行,后又改名为大鸿胪。

7、治粟内史改称大农,后又改为大司农。

8、将作少府改为将作大匠。

刘舍没有其他本事,就会撺掇景帝在官职上改来改去,还不是一样换汤不换药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