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中行说实施报复害大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汉朝兴衰史!
公元前174年,也就是汉文帝前元六年,匈奴部落首领冒顿单于去世。
他的儿子稽粥单于,也称老上单于继位。
这时汉朝和匈奴属于政治联姻,即汉朝皇帝的女儿,或皇家宗室的女儿,远嫁匈奴单于和亲。
嫁过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
冒顿单于死了,他儿子老上单于继位,文帝要把“翁主”嫁给老上单于,借此巩固汉匈两国关系。
按说此时文帝应该把自己的女儿嫁过去,这样才能彰显汉朝的诚意。
无奈文帝只有两个女儿,一个是长公主刘嫖,人称馆陶公主。
文帝继位后,把刘嫖下嫁给了堂邑侯陈午。
刘嫖与陈午育有两子一女,其中女儿陈阿娇后来成了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
小女儿绛邑公主嫁给了周勃之子周胜之。
文帝再没有女儿了,只好把宗室诸侯王的女儿,也就是“翁主”,远嫁给老上单于。
嫁过去的“翁主”,皇家必须跟着一个送亲的。
送亲的这个人不能再回来,待在匈奴部落照应“翁主”。
说白了,就是皇家陪送一个仆人。
为此文帝就选择宦官中行说去送“翁主”。
说实话,没人愿意去匈奴,包括“翁主”在内。
匈奴人吃带血的生肉,喝骆驼奶,和野人相仿,汉人去了活受罪。
“翁主”是没办法的事,如果她不去,父母兄弟都会被文帝撤职。
中行说不愿意去,心想“在宫中当太监多享福呢?”
于是说“我不去,换个人吧!”
文帝说:“我看你最合适,你是燕国人,比较了解匈奴风土人情,你能够照顾好翁主。”
中行说没办法,不去也得去,十分不悦。
临行前对送他的太监说:“我不去非让我去,以后别怪我害大汉!”
送他的朋友笑笑道:“拜托,你以为你是大英雄吗?你一个太监能把大汉如何?”
众人只当中行说吹牛皮,并没把他说的话当真。
……
到了匈奴,中行说就投降了老上单于。
还别说,这家伙真有两把刷子,有口才有歪才,一下子就征服了老上单于。
中行说开始实施祸害汉朝的诺言。
这时候匈奴正被汉朝一点点同化,也就是匈奴部落一切效仿汉朝,以汉朝的吃穿住行为时尚。
中行说第一步就是去除汉朝的影响。
有一天,中行说对老上单于道:“大王,您觉得汉朝的衣服好,还是匈奴衣服好呢?”
“——先生”
老上单于尊称中行说为先生。
他确实称得上先生,又是教匈奴人写字,又是教计数算账,把汉朝的文字、算术传输给匈奴人。
此时老上单于追捧汉朝服饰的华丽。
“先生,汉朝给我们的衣服很华丽,我们都喜欢。”
中行说拿出一件汉服,让身边的士卒穿上,骑马到荆棘树林里跑一圈。
士卒骑马回到单于面前,只见他身上的汉服被荆棘树枝挂的条条缕缕。
单于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
中行说示意士卒脱下破损的汉服,换上匈奴部人的毛毡服饰。
“兄弟,穿着毛毡服,照之前的路线再跑一圈。”
半个小时后,士卒骑马归来,众人一看,毛毡服完好无损。
中行说道:“大王,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回您看到了吧?
还是匈奴服饰更坚固耐穿,大王为何舍弃优质而选择糟糠呢?”
中行说继续说道:“大王,汉朝是想引导我们华而不实,一点点消耗咱们的钱财。”
老上单于恍然大悟,恨恨道:“文帝居心不良,我说咋给我这么多的丝绸呢?”
“——哈哈”中行说用大汉的丝绸和毛毡比坚固度,两者没有可比性。
就如拿燕窝熊掌和馒头比,去问农民工哪个更经济实惠一样。
紧接着,中行说诋毁汉朝的食物,称赞匈奴人喝的羊奶更有营养。
总的来说,中行说实现了他的第一个目标,成功把大汉的影响彻底消除。
……
转眼半年过去了,文帝派特使来匈奴探望翁主,同时带来了一批丝绸和中原的土特产。
在拜见了老上单于时,中行说作陪,他一看汉朝特使带来了一批丝绸就来气了。
“汉使,以后别进贡这些华而不实的丝绸了,多上贡小米和粮食。”
“喂,你也是汉人,为何称汉朝为上贡、进贡呢?难道你不懂是为了发展两国友好吗?”
汉使反驳中行说。
“怪不得中原人说匈奴人不讲文明礼貌!你刚来半年就被匈奴同化了!”
汉使对中行说十分不满。
汉使意犹未尽,继续说道:“我们大汉天子仁孝治天下,不像你们匈奴人不养老人!”
“喂,你说话有根据吗?”中行说质问汉使。
我们匈奴老人把好吃的,好喝的给年轻人,是为了让年轻人上战场打仗,是为了保护自己,
这样儿子、老子才能保全家业。”
汉使不甘下风,话题一转:
“匈奴风俗不好,大人孩子睡大通铺,父亲死了,
儿子娶后母,哥哥死了,弟弟娶嫂子,败坏伦常!”
“不许你侮辱匈奴人!”中行说狐假虎威道。
“匈奴有匈奴的风俗,儿娶后母,弟娶嫂,是为了保住家业不外流,
是为了保住家族血脉的纯正!是惧怕种族的消失。
你们大汉好,衣冠楚楚,父子兄弟相互算计,不娶他们的后母和嫂子,可亲属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
就说文帝吧?逼死了他的弟弟刘长……”
中行说越说越激动,最后不给汉使说话的机会。
“汉使,你远道而来,难道要和我斗嘴吗?
这里没你说话的权力,回去多准备优质的大米和高粱,否则等到秋熟的时候,匈奴铁骑将践踏你们的庄稼。”
汉使一看中行说彻底成了汉奸,懒得和他争辩,满怀怒气告辞而去。
中行说日夜教导老上单于,伺机侵略大汉。
……
汉文帝前元十一年,文帝的小儿子梁怀王刘揖,在一次骑马打猎时,马失前蹄把他直接摔出了一丈远,刘揖当场“挂”了。
很不幸,刘揖无后,谁来继承封国呢?
此时太傅贾谊面见文帝,“皇上,微臣没有照看好小王爷,罪该万死!”
“太傅,不关你的事,是小儿命该如此,不必自责。”文帝反过来宽慰贾谊。
“皇上,如今小王爷无后,这事如何处理呢?”
文帝知道贾谊要提出建议,故意引出话题。
“太傅,你有何高见?”
“臣认为,刘氏诸侯王众多,能够拱卫朝廷的不会超过两代人,
将来亲情会越来越淡薄,真正为陛下‘扛雷’的不过是你的三个儿子,
长子刘启是太子,接您的班,小儿刘揖不幸夭折,只有老二淮阳王刘武在外拱卫京畿。
如今刘揖无后,何不让刘武兼并刘揖封地,封其为梁王。
如此以来,梁国的疆域北到泰山,西面至高阳,拥有四十多座城市,将成为最大的诸侯国,
一旦天下诸侯作乱,梁国将成为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陛下,未雨绸缪才能有备无患!”
文帝深以为然。
传旨封徙封刘武为梁王,都城睢阳,即今河南商丘市。
到后来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以一国之力为朝廷“扛雷”,这都是贾谊远见卓识的结果。
汉文帝前元十二年秋,太傅贾谊去世,年仅三十三岁。
人们说贾谊是自责没有照顾好刘揖,抑郁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