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回京都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是纨绔啊,为什么让我当将军!
是夜,江河一群人围着桌子吃饭时,冯元忠着急忙慌的找来了。
不来不行了,张永送来的银子时已经让他胆战心惊了。
等到关朋带着人送来那些金银古玩,让他收下,写个收据。
他一辈子都没见到过那么多的金银啊。
他哪里敢收,关朋管不了那么多,既然江老大安排了,照做就是了。
丢下一句,点清楚了,少一两你这统领便不用做了。
便急匆匆地跑了。
冯元忠望着远去的背影,都要哭了。
您老人家这样轻飘飘的一句,好歹等我点验完了再走啊。
要死要活的拉住剩下的人,一定要让他们亲眼看着自己点验完毕。
可这些人对于关朋先行一步的逃离很不满意,也许对冯元忠强行留下他们更加的不满。
于是,每当冯元忠点数到一半的时候,各种套路便开始了。
“哎哎哎,老冯,你刚才多点了一片金叶子啊?”
“不对,我看是少点了。”
一开始,冯元忠还真当自己点错了,可一次两次还行,后面他终于察觉到不对了。
望着百司卫几人闪躲的眼神,他就是再傻也明白了怎么回事。
他同样丢下狠话,老子找你们总旗,你们在这看着,少了一两我便说是你们拿的。
还未等几人发火,冯元忠一溜烟的跑了。
江河看着眼前一脸委屈的冯元忠,瞪了一眼还在低着头扒饭的关朋。
只是这一眼,关朋压根没看到。
无奈,江河只能安抚道:“点好了,签个收据便可,还有张永的收据。”
冯元忠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来话。
他来这里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不想接这差事啊。
那些哪是银子啊?那是吃人的老虎啊。
让他保管,吃不香睡不着的。
江河也不想这样啊,这是没办法的事啊。
徐永福还关着呢,南自县的县衙现在还空着呢。
很多事情,现在都压在了守备营的这里,准确的说是压在了冯元忠身上。
至于周昌,读过书,练过武,做太监的哪有不机灵的。
可江河不敢让他去接手地方的政务啊,就算江河让他去做,他同样不敢。
太监去接手地方的政务,虽然这是权宜之计,但谁能保证这事过后,皇帝会不会一刀将他砍了。
江河仰头叹息一声,冯元忠还在眼巴巴地望着他。
“那个,冯大人吃了吗?没吃先吃点,吃饱了才有力气做事。”
冯元忠嘴角抽搐,事还没解决呢?怎么......
但是望着一桌子的人吃的正香,他肚子适时的咕噜的响了起来。
看样子江河貌似是吃定他了,多想无益。
人死鸟朝天。
想通了这点的冯元忠,大刺拉拉的坐在关朋旁边拿起白面膜大吃了起来。
见到这一幕,江河笑了,再次开解道。
“冯大人,等我回了京都给你请功。”
这就是典型的画大饼了,冯元忠犹如饿狼般,大口咀嚼着饭食,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
吃完了饭食,冯元忠大手抹抹嘴,拉上了关朋去清点那些财物。
想跑?没门,老夫既然躲不过,那做好便是,只是你小子,要瞪大了眼睛给老夫看清楚,这些东西到底有多少。
冯元忠像是报复一般地仔细清点了数遍,才认真地写下收据,递给早已哈欠连天的关朋。
“小子,你也要给老夫写个条子。”
关朋睡意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脸警惕地凝视着冯元忠。
“什么条子?”
冯元忠撇撇嘴:“这里多少银两,多少古玩,你与老夫一起清点的,当然要写下条子,证明老夫并未弄虚作假。”
关朋松了一口气,除了第一遍时,有点差错,后面的几次清点都没错误。
写个条子没问题,让关朋感到诧异的是,冯元忠你一介武夫,已经开始玩心眼子了啊。
这要是出点差错,那就不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了,关朋作为见证者,要负同等责任了。
不情不愿地写下条子,关朋黑着脸走了。
冯元忠小心地收好条子,望着外面的漆黑夜色,小子,老夫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哼。
翌日。
江河望着长长的队伍,来时两百多人,回去时,队伍已达三百多人。
“冯大人,陛下还没来旨意前,南自县大小事务,还是要辛苦你了。”
此时的冯元忠,脸上没了那些委屈的表情,有的只是坚毅。
“江总旗放心,出了差错,不用陛下罚,老夫提头告罪。”
这句话已经在他的嘴中说了三次,这一次,江河没有任何的怀疑。
轻轻点头,翻身上马。
南湖府事了,至少,江河能做的事已经没有了,剩下的......便是皇帝的裁定了。
骑在马上,望着长长的队伍,江河心中不禁感慨。
自京都出来,已经数月之久,来时盛夏,而现在已经入秋。
百司卫里的人,虽说并未像江河想象的那样经历血的洗礼,但他们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在京都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出来的这一遭,见识到了人间疾苦,餐风饮露。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比自己过得更加苦的人,原来人可以为了钱财无耻到何种地步。
在江河没出现之前,他们认为自己享受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些都是自己父辈积攒下来的恩德。
他们享受的理所应当,可当他们出了京都,看到的又是另外的一面。
他们平时与这些人、这些事之间,太过于遥远了。
他们平常用来喂鸟的黄米,那是云国普通老百姓的口粮。
他们平常用来喂狗的肉食,是这些人逢年过节都不一定能吃上的东西。
而这几个月的时间,对他们而言,已是最深刻的认知。
他们现在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回到京都,江河相信,他们不会再是京都人见人厌的公子哥。
站在城门口的那些男人,他们中有人满脸的后悔,有的人看着自己的孩子,眼中皆是希望与憧憬。
他们中有的人媳妇已经找不到了,可能死了,也可能跑了,他们不想接回自己的孩子吗?
可接回去跟着自己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吗?
他们遭受了这一劫难,祖宗积德,有恩公救下了他们,又愿意带他们去京都,让自己的孩子读书。
读书人啊,那是有钱人家才能读得起啊。
狠下心来,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跟着恩公走啊。
这些人,有的看似绝情,却将希望留给了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