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秦岭决战计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李自成,亲手终结大明和大清!
大顺军南征檄文的发出,天下震动。
之前,大顺只是默默在做事。
不仅将满清鞑子赶出了关外,而且将他们彻底消灭。
但是这些事全国的百姓乃至普通的大明官兵还并不清楚。
大顺成了给百姓报仇,并且给百姓带来好日子的一大势力。
而偏安在西南州县的大明则是什么都没干。
大顺的正统性和百姓的支持率,一下子超过了大明。
南征檄文的发布,一下子让大顺站上了道德的制高点。
大顺这边好消息不断,在南征檄文在全国传阅时,刘体纯的粮草也都运到了西安城中。
另外,刘芳亮探查的李定国的情报也收集了上来。
李自成召来众人,商议南征大事。
李自成看向了刘芳亮,“明远,你将这些天你收集到的情报西安和大家说一下。”
情报工作对于战争的胜负而言至关重要。
秦岭崇山峻岭遍布,关隘、机关无数,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的,打探好李定国大军的情况,大顺军纵使实力再强,兵力再多也有折戟沉沙的可能。
听了李自成的话,刘芳亮走了出来,拱手禀告道:“回禀陛下,经臣探查,李定国大军已经撤退到了汉中,另外,在秦岭的各个要道关隘,李定国也都有布防。”
李自成点了点头,这些他早有预料。
他问刘芳亮道:“明远,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从陕西去往汉中,有几条路走,每条路李定国是否有布防。”
刘芳亮继续说道:“陛下,秦岭自古有四条重要的古道,从西到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以及子午道。”
“其中,陈仓道北起陈仓(今陕西宝鸡),经凤县、略阳等地,南至汉中,约一千里路。”
“秦汉时期,刘邦曾从此道进入汉中,并有着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
“褒斜道北起眉县斜峪关,沿斜水而上,经过太白五里坡,南至南中。”
“汉末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和最后一次都是从褒斜道出蜀,北上。”
“傥骆道北起西骆峪,沿黑河进入秦岭山中,翻越秦岭太白山至黄柏塬,南到汉中。”
“此道,为4条路中,最险峻,但是却是路程最短,也是最快捷的一条路。”
“汉末三国时期,曹爽曾率领从傥骆道进攻蜀汉。唐朝时,李隆基因为安史之乱,也是沿着傥骆道逃到了蜀地。”
“最后一条是子午道,北起西安,穿过子午谷,直达汉中。”
“汉末时期,魏国曹爽、钟会等大将伐蜀,都曾从子午道走过。”
刘芳亮介绍完四条从陕西到汉中的四条常用的古道之后,继续向众人介绍了一下,李定国的部署情况,“陛下,据臣实地探查,以及咨询附近的百姓,李定国的大军在子午谷、骆谷和斜谷中的险要之处,都修有关隘,并且派重兵布防。”
刘芳亮的话一说完,众人的眉头紧锁。
大顺军的优势是重甲骑兵以及红夷大炮和鸟铳的火力强大。
但是这只是在平原地带。
如果到了山地,尤其是像秦岭这种,山外有山,四处是山的地方。
不光大顺军骑兵的战马根本无法奔跑,而且就连红夷大炮的运输都成了问题。
另外,如果在险要的关隘处与李定国作战,大顺军的人数优势,也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山间沟沟壑壑,山谷狭窄,即使是步兵也无法大规模展开。
另外,用于抵挡敌人伤害的战车,在山谷间恐怕也是无法使用。
大顺军的将领大多来自陕西,之前起义或者逃亡时,也曾来往过秦地和蜀地,知道这地形易守难攻。
李定国给大顺军出了一个大难题。
李自成见众人沉默不语,主动问道:“诸位,攻取汉中是我们消灭大明的重要一步,这一仗一定要胜,而且要胜的漂亮。”
“这一仗不仅要让大明和李定国放弃任何抵抗下去的希望,也要让全体汉人见到我们大顺军的势力。”
“大家说说吧,这仗,我们该怎么打?”
刘芳亮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我们可以效仿汉末三国魏国伐蜀的策略,从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三路共同出兵,分三路进攻汉中。”
这时,堵胤锡站出来说道:“陛下,臣认为明远将军的计策还有待商榷。”
“汉末三国时期,魏国之所以能够伐蜀成功,主要是因为蜀国姜维决策失误。”
“姜维放弃了对于秦岭关隘的防守,反而将大军撤出了秦岭,全部集中到了汉、乐二城固守,这才导致魏军可以长驱直入,顺利通过秦岭抵达了汉中。”
“如今,李定国在秦岭各个要道都布有重兵,我们如果采用三路并进的策略,三路大军相隔万水千山,兵力分散,抵达时间无法统一,很难对李定国形成压制。”
李自成点了点头。
他是熟悉三国历史的。
蜀国的汉中地区本来有大将魏延守卫,魏延在秦岭中修筑关隘,并布兵防守,成功抵挡了魏国多年进攻。
而当诸葛亮死后,姜维接受汉中布防时,却错误的采用了几种兵力的策略。
将布防在秦岭的兵马都撤回到了汉中周围的汉城和乐城。
这让魏军轻易通过了秦岭,并且利用兵力优势,攻下了汉中。
李自成问堵胤锡道:“依丞相之意,我们该以何策略攻打汉中。”
堵胤锡拱手回复道:“回禀陛下,臣以为,我们应当将主力汇为一路,在另外两路用少数兵力佯攻。”
“如此,不仅可以制造假象牵制住李定国的兵力,而且可以用主力部队集中攻打一处,可以指挥统一。”
听堵胤锡说完,李自成已经认可了他的战略,但他还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李自成眼睛扫视了一圈众人,问道:“还有没有人有不同意见?”
众将摇了摇头。
李过站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丞相的策略甚好。”
“臣附议。”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同意。
李自成点了点头,他看向堵胤锡,问他道:“丞相认为,我们应该从哪一条道路去往汉中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