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 > 第31章 我朱允炆稳操胜券!

第31章 我朱允炆稳操胜券!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

过了一会,六部官员,通政使司,都察院的大臣都奉旨来到的谨身殿。

“臣等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众臣子齐齐作揖行礼。

众人看见朱允炆站在太子朱标身后,大多数人都是面露喜色,既然朱允炆能在旁听政,就代表陛下对朱允炆很是看重。

距离皇太孙之位,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不然陛下怎么会让他在旁听政,学习处理国事。

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支持朱允炆的,太子朱标之后,就是朱允炆了。

“事情你们应该都知道了。”

朱元璋拿着册子,在众人面前晃了晃,接着道:“咱叫你们过来,就是要商议解决的方案。”

“温州知府上奏,永宁江决堤,大水冲入永嘉县,良田房屋尽毁,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无米可炊。”

朱元璋说着,看向练子宁和秦奎,道:“你们两个是工部侍郎,你们说,该怎么办?”

“臣以为,应该马上派人救灾,赶修河堤。”

练子宁抢先一步走出来,拱手作揖道。

“怎么救灾,怎么修河堤?”

朱元璋反问。

“马上让通政使司递急件去温州府,让知府统计永嘉县受灾人数和受灾程度,好让朝廷应对自如。”

练子宁立刻回道。

朱元璋听完这话,没有再说话,而是把目光看向秦奎。

“陛下,臣以为受灾之地,重要的是百姓们因灾而受饥饿之苦,当务之急,应当让户部拨款拨粮,发往灾区,再派人抢修何工。”

秦奎向前一步说道。

“户部。”

朱元璋看向户部侍郎杨靖。

“启禀陛下,臣清查户部钱粮,仅仅存一百万两银子,三百万石粮食,其余钱粮,已经转为军粮,为大军作战而用。”

杨靖赶紧站出来交代清楚户部现在是个什么情况。

朱元璋听到这些话,眉头微微一皱,站起身来,来回踱步,良久才转头看向太子朱标,问道:“太子,你怎么看?”

朱标看着练子宁和秦奎,问道:“去年是你们工部派人去修的河堤,为什么才一年的时间,这永宁江就决堤了?”

“太子殿下。”

练子宁立刻站出来,解释道:“历朝历代,天灾最多的,除了旱灾,就是水灾了,再加上浙江十天前,就已经雨水变多,而永嘉县那边更是昼夜暴雨三天三夜,就算是再坚固的河堤,也难免受到如此冲击而不裂。”

“我大明水灾最多之地区,就是江浙沿海,再加上那边常年都有倭寇侵扰……”

“好了。”

朱标打断对方,看向秦奎,说道:“这温州府的永宁江,从洪武八年开始,到现在,每年都会决堤一次,又每年都会很快修好。”

“到底是应该说,你们工部有能力,还是没能力。”

秦奎和练子宁听到这话,脸色一变,立刻跪下请罪,道:“臣治理无方,请陛下责罚。”

朱标转头看向杨靖,道:“每年户部都要拨款拨粮赈灾,你有没有想过,是温州那边的各级官员,为了从国库拿银子,所以每年都要决堤?”

“这……”

这话一出,杨靖立刻跪地上,脸上开始冒汗。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都是脸色怪异起来,因为这种事情,以前确实发生过,而且在元廷,那几乎是年年都必备的节目。

见杨靖半天憋不出话来,朱标就看向詹徽和凌汉,道:“你们一个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怎么说?”

“詹徽,你兼任吏部侍郎又怎么说?”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问话,脸色已经阴沉起来,特别是问户部侍郎杨靖的那句话。

“陛下,太子殿下,臣有话说。”

詹徽走出来,道:“臣已经得知,温州知府黄性的急件已经到了通政使司,是不是夸大灾情,一看便知。”

朱元璋和朱标的目光同时,看向练子宁,在场诸多官员的目光也都同时看向练子宁。

“陛下,温州知府的急递。”

通政使蔡瑄从怀中拿出急件,双手递上,王景弘接过送了上去。

朱元璋翻开一看了一会,就指着练子宁,怒骂道:“还在那里递什么急件去温州,调查统计什么灾情!”

“不知所谓,说的话也是牛头不对马嘴!”

“启禀陛下,这是另一封急递,是浙江按察司送来的。”

左通政茹瑺拿出一本册子,道:“他在跟倭寇周旋之时,得知永宁江是这些贼人,为了制造混乱,前几年的决堤,是倭寇故意为之。”

练子宁跪地上,脸上的汗珠一滴滴的落下,低着头,不敢说话。

但心里却是在暗骂詹徽和通政使司的那两个王八蛋。

这三个畜生,温州知府和按察司的急递已经过来了,也不提前知会一声,通通气,害得他刚才讲的话,形同放屁一样,甚至还显得他不尽责。

根本就是他们三个人一伙的,来坑人的。

“陛下,太子殿下。”

杨靖立刻出来,道:“臣建议,立刻运粮到灾区,以解燃眉之急,另再派御史暗访,调查决堤一事……”

“工部立刻派人抢修河堤……”

“至于倭寇的事情……我兵部的建议是将台湾上的防务巡检司,和居民一起迁回福建漳,泉二州,再将澎湖巡检司撤回来,同时加强海防……”

……

一个时辰之后。

朱元璋叹息一声,看着朱标道:“你下去跟他们拟一个完整的章程出来。”

虽然商议的解决办法跟往年都大同小异,但是也只能如此,等朱标离去之后,他看向朱允炆。

笑了笑,问道:“第一次听政,感觉如何?”

“回皇爷爷的话,孙儿深感震撼。”

朱允炆说着,又道:“让孙儿切身感受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他深吸一口气,又由衷感慨道:“读书读的再好,也不过是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对各种事情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想要处理得当,还需要不断的累积经验才能得心应手。”

“这一次听政,孙儿收获很多。”

朱允炆说完,一脸虚心的态度,让朱元璋很是欣慰,便道:“你能如此,不骄不躁,咱很满意。”

“那你说说看,你对水灾的时候,有什么看法?”

朱元璋拿起受灾程度统计的册子,道:“户部拨一半粮食过去,也不足以救济所有灾民,而且,还是限于永嘉县一个县的百姓,如果大水把附近其他县也给冲了,那就算是把户部的储备粮全拿出去都不够。”

朱允炆接过朱元璋递来的册子,看了一会,就道:“所以工部和户部的人,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永嘉县,加紧修筑河堤,防止大水泛滥。”

“基本上,刚才各位大臣的建议已经是最优解的了,至于粮食方面,户部另一半的储备粮先不动,先让监察御史暗访决堤原因的同时,再统计一下受灾范围和人数,是否和温州知府上报的一样,在看救济粮是否足够。”

“如果不够,孙儿以为,可以动用一部分军粮,国以民为本,赈济灾民,防止百姓死于天灾才是首要。”

“孙儿愚见,请皇爷爷批评。”

朱允炆说完,就默默的站在一旁,眼角余光小心翼翼的注意着朱元璋的表情。

朱元璋拿起三本册子,在手中摩擦,脸上露出沉思之色,最后,面露一丝淡笑,看着朱允炆,道:“你很聪明,就这样,你回去吧。”

朱允炆行礼告退之后,朱元璋慢慢的收起了笑容。

如今大明是两面用兵,西南土司叛乱再用兵,北元那边也再集结兵力,但是他认同朱允炆其中的一个意见,就是必要时,动用军粮。

“出宫。”

朱元璋站起身来,拿着那三本册子,离开了谨身殿。

他很想跟雄英聊聊。

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是谨小慎微的,只有妹子,朱标,雄英不会。

但是老大那个糟心玩意,大多时候只会气他,只有雄英才会让他感觉到轻松。

朱允炆从石墙后面走出来,看着朱元璋远去的背影。

他嘴角翘起,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喃喃自语:“我朱允炆稳操胜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