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爱在桃花灿烂时 > 第43章 探求诗词杨涛寻访 原因背后大董解疑

第43章 探求诗词杨涛寻访 原因背后大董解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爱在桃花灿烂时!

海珍看完手机后,将目光转向杨涛的脸,说道:“你可是一名黑客啊,我说得难道没有道理吗?”

杨涛摇了摇头,解释道:“不不不,我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黑客。我负责在咱们公司组建防火墙,以防止黑客入侵。要是你们的电脑服务器出了问题,也是由我去修理。所以说,我的工作既不算特别重大,但也绝不可或缺,非常重要哦!而且这项工作还需要有人来监督管理,不然一旦电脑系统出现故障,整个运营都会陷入瘫痪状态。至于我是怎么弄到高峰资料的嘛……嘿嘿,他有个坏习惯,就是不给自己的电脑设置密码。于是乎,我轻而易举地就登上了他的电脑,顺便欣赏了一下他所谓的‘大作’。好啦好啦,先不说这个了。我想问问你:李白和杜甫谁的诗更偏向于政治呢?”杨涛一脸好奇地问道。

海珍心里暗暗叫苦,她可不笨,知道此时此刻绝对不能轻易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因为如果她回答了,杨涛肯定会用各种反驳的理由来说服她,然后再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她心服口服。跟杨涛比拼智谋,她从来都是输家,最终只能无奈地举手投降。思考片刻后,海珍决定采取反问策略,她回应道:“那你觉得呢?”

“杜甫此人正如其诗作一般,正直不阿,与权贵往来时,也只是凭借自身才华示人,并不会曲意逢迎、阿谀奉承。可惜他的才情并未能打动那些当权者。反观李白则大不相同,拍马屁可谓技艺娴熟精湛。他所作的《清平调三首》一度令杨贵妃欣喜若狂,但经高力士曲解后,却使得杨贵妃由喜转怒,最终导致李白被外放。在李白的文集之中,这般谄媚讨好之作比比皆是,在此便不再逐一赘述。李白曾经口出狂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然而这不过是一种掩人耳目的手段罢了,实际上他最为擅长趋炎附势。”

杨涛这番言辞令海珍惊愕不已,她从未想过杨涛竟有如此独特的见解,与众不同。听完杨涛的论述,海珍问道:“那么你所写的古诗中,难道就没有任何奉承取悦之意吗?”

杨涛回答道:“当然没有啊,我又无需在公司久留,何必去刻意讨好他人呢?至于高师傅的快板书,那也是受命所为,算不上拍马屁吧?”

他们再一次提到了高师傅,海珍突然灵机一动,说道:“嘿,正好我最近接到了一个采访节目的邀约,可以借此机会写篇文章。干脆我就去采访一下高师傅吧,他身上肯定藏着不少故事呢!还记得吗?他曾经写过一篇叫《暴风雨》的文章,居然把你和我都给写进去啦!说到这个王翠萍啊,我可真是好奇得很呢!她最后到底怎么了呀?还有她跟王伟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哦,对了,我之前不是跟你提过要带你去见见大董嘛。其实吧,大董的古诗写得也就那样,并没有多厉害。真不知道他心里头会有些啥想法。相比之下,高峰的古诗水平倒是比大董要高出一筹呢!他给出的那些意见和建议,都非常中肯。我自己又仔细地通读了一遍,发现我写的古诗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用韵过多了,这岂不是意味着我的心胸和气度还不够宽广么?不过总体来说呢,前面部分还是不错的,比较匀称,但后面半部分就明显不如前面那么精彩了。或许我没用《春江花月夜》的格律,这样反而能让整首诗拥有更高的自由度。等见到大董之后,他估计会问我:‘干嘛不用《春江花月夜》的格律呢?’实际上,我渴望见到他,有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头,亟待得到解答。首先,为何原本的阳落山要更名为神农山呢?是否出自他之手呢?其次,与曹瑾陵园相关,其纪念地的提名究竟如何?为什么沁阳当权要跳过他,他的七律在全国也能排上名次。最后,则是关乎头条画圣天那副对联争议的事宜。”杨涛缓缓说道。

这时,海珍插嘴问道:“难道大董的律诗写得不够好吗?”

杨涛连忙解释道:“并非如此,除了古诗之外,大董的律诗写得相当出色,尤其是七言律诗,堪称一绝。我实在想不通,县里的当权者们为何要跳过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反而去搞什么全国征文活动,简直就是个大笑话!以大董的律诗水平,绝对称得上是国内一流,他们怎么能将他视若无睹呢?”

面对杨涛的质疑,海珍有些不悦,反驳道:“难道只有你们沁阳才能出人才吗?我们济源就落后了不成?”

杨涛见状,赶紧缓和气氛,笑着说道:“等这些事情处理妥当后,我一定会夸济源好的。毕竟,济源在全国可是赫赫有名啊!不仅孕育出了着名的新诗诗人王怀让,还培养出了获得《茅盾文学奖》殊荣的李洱呢。”

“嗯……还行吧,济源那可是在咱们全国都大名鼎鼎啊!”海珍感慨地说道。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吃完午饭后再跑去拜访人家,会不会显得有失失礼呢?”杨涛有些担忧地问道。

“放心啦!我们这又不是去探病,而且大董也不会在意这些小节的。况且我们晚上不在他家吃饭,选择下午过去时间刚刚好。”海珍安慰着杨涛并解释道。

听了海珍这么一说,杨涛觉得似乎有点道理,便不再纠结于这个问题。两人稍作准备后,带上精心挑选的礼物,一同踏上了前往大董家的路途。

在沁阳城的一条幽静胡同内,坐落着大董师傅的家。院子不大,但被主人精心打理得井井有条。几竿翠竹摇曳生姿,几树梅花傲雪凌霜。当有人来访时,董师傅的爱人总会热情地出门相迎。

海珍好奇地四处打量着这个普通的院落,心中暗自纳闷:杨涛带我到这里来究竟有何用意?带着疑惑,她和杨涛一同走进了正屋。

屋内走出一位年迈却精神矍铄的老人,想必就是大董师傅了。他看上去约摸八十多岁光景,目光炯炯,透露出一股睿智之气。

杨涛恭敬地将自己所作的几首古诗递给董师傅过目。董师傅戴上老花镜,仔细端详起这些诗句来。当他看到其中一首名为《蛇年抒怀》的古诗时,不禁微微皱眉,开口问道:\这是你刚刚写成的吗?为何不采用《春江花月夜》的格律呢?\

杨涛虚心请教道:“董老,小子不才,还望您多多指点迷津。关于这首诗的格律问题,确实是我未曾考虑周全之处。但不知如何才能运用好《春江花月夜》的格律呢?”

董师傅微笑着说:“《春江花月夜》乃唐代诗人张若虚之传世名篇,其格律严谨,韵律和谐,意境深远。若能以此格律为借鉴,融入自身感悟,则诗作更显精妙。然而,格律只是形式,诗歌之灵魂在于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故不必拘泥于一格一式,而应随心随性,抒发真情实感。”

杨涛听后恍然大悟,连连点头称谢,表示今后定会加倍努力钻研格律之道,同时注重内心感受的真实传递。

此时,海珍也对董师傅的博学深感钦佩,心中暗叹此行不虚。她原本对网络诗歌写作并无太多兴趣,如今却因这场意外的交流而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或许,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小院内,隐藏着无数值得探索的宝藏等待人们去发现。

“就在刚刚,我坐在电脑前敲击着键盘,将我以前所撰写的文章和诗歌逐一整理并汇集成册。如今,已经有三本文集成功出版了,大家都来瞧瞧吧。”大董面带微笑地说道。

杨涛心生疑惑,开口询问道:“这‘阳落山’怎么变成‘神农山’啦?难道是你改的名字不成?”

大董轻轻摇了摇头,回答说:“其实啊,这是文联陈主任提出来的建议。他们确实跟我商量过,但被我拒绝了。”

如此看来,太行山更名一事并非出自大董之意。自从他从作协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以后,手中已无实权,其结局自然也就显而易见了。仅凭一个神农谷的传说便要更改整座山的名称,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这时,杨涛又抛出了另一个问题:“关于曹瑾陵园的全国征文活动,咱们县可是搞得声势浩大啊!可偏偏把你们两位给漏掉了,真是让人想不通。要知道,全县上下谁不知道你们俩的名号?还有你们作律诗的水平,难道会比那些入选的人差吗?”

杨涛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他的内心却无法平静下来。尤其是对于那几位入选者,在之前的诗歌比赛同题诗较量中,他觉得大家水平相当,并没有明显差距。然而这些人能够入选,让他感到非常不服气。

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们,哼!难道仅仅因为和尚是外来的就更好念经吗?要比较就应该比较古诗的质量才对。可为什么偏偏每一篇都遗漏了他们两个人呢?

“我呢?年纪已经大了,也已经退休了。他们跟我说,关于我的作品是否入选,他们也有难言的苦衷。毕竟我下面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该怎么办呢?所以干脆就不告诉我了。至于小董,他只是个无业游民,平时也不参加县里的活动。如果告诉他他的作品入选了,底下的人肯定会更有意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县里最终决定不通知我们两个人,就是为了堵住那些可能会发出抱怨声的悠悠众口啊,就让外协会那些人员参赛。”董师傅无奈地说道。

“所以你们不参加全国征文比赛,我还挺纳闷儿的呢!毕竟以他们那点儿本事,就算给你提鞋都追不上啊,现在总算是明白原因了。不过我挺好奇的,画圣天在头条上怨气那么大,广东那边居然不用他的稿件。还有那个观音山征下联的稿子,到最后也没人获奖被采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吗?”杨涛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个嘛,我也注意到了。其实要想给观音山配上合适的下联并不容易,因为‘观音山’这三个字是三平调,难点就在于‘观音’两个字既可以当作名词,又能作动词使用。如果想要对仗工整,可以用三仄来应对,但必须得结合实际场景才行。可惜目前并没有这样的现成对子,所以这几乎就是个绝对。至于画圣天的对联,根本就不符合对联的要求,他自己心里有怨气、爱发牢骚也就算了,如果真的采用了他的对联,恐怕全国人民都会嘲笑主办方没水平。”大董回答道。

“好,那我再问你最后一个问题:你在《黄鹤楼》那首七言律诗里写的‘海鸥’,究竟是黄色的海鸥、白色的海鸥,还是黄白相间的海鸥呢?”这个问题犹如一把尖锐的匕首,直插杨涛内心深处,因为它不仅是杨涛此行最为关切的核心问题,更是一直盘旋在他心头无法解开的一个死结。

面对如此犀利的质问,大董感到有些难以招架。事实上,他对于自己所作的《黄鹤楼》七律诗并没有太过用心地去审视,写完后便随手放置一旁。然而,杨涛却并非如此,他不仅仔细研读了这首诗,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显然,想要敷衍了事地糊弄过去,对于杨涛这样难缠的人来说绝非易事。

大董再次拿起自己的《黄鹤楼》七律诗作,凝视着上面的文字,口中不禁喃喃自语起来:“海鸥……应该只有白鸥才对啊!我原本想用黄白鸥来对仗南北路,但现在看来似乎并不恰当啊……确实是对仗得不够工整。”

此刻的大董意识到,自己当初在创作时或许未曾深思熟虑,如今被杨涛一语道破其中破绽,令他颇感尴尬与窘迫。而这个小小的失误,也让他明白了在文学创作道路上,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必须精益求精。

海珍对于两人之间的谈话充满了好奇心,但却插不上嘴,只能静静地坐在一旁聆听着。这时,杨涛笑着说道:“想当年啊,我在高中的时候可是个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呢!有时候问得那些问题呀,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比如说吧,‘鹰’到底算是个啥玩意儿?结果老师告诉我说是一种鸟类。还有啊,为啥要用‘翔’字来形容鱼呢,而不是用更常见的‘游’字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游’字太俗气了吗?面对这些问题,老师也是支支吾吾地难以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大董听完这番话后,原本有些紧张的心情渐渐地平复了下来。他心想:等回去之后还是得再好好研究一下这些问题才行。同时,他也不禁暗自感叹道:杨涛这个人可真是不简单呐!如此年轻便能够洞察到问题的本质所在。

终于,杨涛和海珍向主人道别后走了出来。杨涛一边走着,一边若有所思地说:“其实吧,大董在古诗领域虽然不如高峰那样精通,但在七律方面却是所向披靡啊!”

海珍听了,忍不住笑起来:“哈哈,难道是因为你问得太难,让人家都哑口无言,答不上来啦?”杨涛摇摇头,解释道:“倒不是这样,只是大董可能有些疏忽了。毕竟他写过那么多优秀的七律诗,对于《黄鹤楼》这首诗的运用,也许已经习以为常,难以再做到精益求精罢了。”

说完这些话,两人来到公交站台,等待着前往济源的公交车。不一会儿,车来了,他们便登上车子,朝着目的地出发了。一路上,杨涛和海珍继续谈论着刚才与大董的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随着车子渐行渐远,城市的喧嚣声逐渐被抛在身后。杨涛望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心中暗自琢磨着如何能够在自己的创作中汲取更多灵感,写出更精彩的故事。而海珍则静静地聆听着,不时插上几句话,给予杨涛一些建议和鼓励。

就这样,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这段旅程,期待着接下来的冒险和挑战。

下面附录大董诗作:登黄鹤楼

飞甍鳞次古高楼,龟缩蛇盘一望收。

浩淼大江千舸竞,云烟都市万车流。

长虹脊上南北路,鹦鹉洲头黄白鸥。

百姓百人登谒处,崔公名下题诗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