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一书记赵群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1980:我要当公务员!
“说的好,笠纶你的眼界和学识,在乡政府工作真是屈才了,有没有兴趣来报社?我可以帮你想办法。”在听完王笠纶的长篇大论后,杨启光忽然认真的看着王笠纶说道。
这是王笠纶第一次怀疑杨启光的身份,因为就算杨启光在省报有些关系和地位,可要安排一个干部调动也不容易,关键他这话说的很笃定,显然是只要王笠纶愿意他就能做到。
不过下一刻王笠纶还是摇头说道:“我当时选择留在峪平乡,就是抱着要改变这里面貌的心思,省城虽好我现在却不能去,做人还是要有始有终嘛。”
“那你可有规划了?怎么改变这里?”杨启光更加来了兴趣,当王笠纶谢绝他的邀请后,反倒更让他高看王笠纶。
而这一次王笠纶还是摇头说道:“暂时还没有,我刚工作不久就遇上了这事,哪有时间思考那么长远。”
王笠纶没有说自己搞石锅的想法,此刻他对杨启光的态度,依然是两人仅仅只是闲聊。
接下来杨启光倒是没有继续说帮王笠纶活动到省报社的事情,两人继续畅谈古今,一直到凌晨三点多,也是都困得不行了,才倒在床上睡下。
第二天上午,杨启光和王笠纶去了大队部,又去了几户正在修房子的人家。
这一上午杨启光不是和王笠纶一直在一起的,杨启光好像找村民问了很多问题,事后王笠纶装作的无意的打听过,杨启光问的多与那场救援有关,也问到过村民们,周元义在灾情发生三天后结束救援,群众们怎么看?
中午在老刘家吃过午饭后,杨启光和王笠纶道别,不过王笠纶还是将他送到乡上,短暂的不到两天相处,两人已经有不错的友谊。
杨启光走后,王笠纶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当天他顺便在乡上代销点买了些啤酒,还买了一瓶白酒。
啤酒是还给老乡的,白酒是今晚和刘家父子喝的,王笠纶已经打算,今天晚上找老刘父子好好谈谈,让他们帮着先弄几个石锅样品出来。
杨启光回到省城已经是两天后了,而且到省城时已经是傍晚,可他不是回家,也不是去单位,而是来到了省委干部大院。
最后杨启光敲响的这户,可以说是整个河西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而杨启光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河西第一书记赵群山的秘书。
至于省报编辑,那已经是他几年前的身份了。
“哦,小杨来了。”开门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一看就是这里的女主人。
“有工作需要向领导汇报,这么晚打扰了。”杨启光满脸堆笑的说道,作为赵群山的秘书,到家里来也不是第一次了。
“老赵在书房,你直接过去吧,就不打扰你们了。”赵书记的夫人很懂规矩,热情的将杨启光迎进了屋子。
很快杨启光就见到了赵群山,这位从革命年代一路走过来的第一书记,还差两年才满五十,这个时代加上他这个年龄,只能说他绝对有过人之处。
赵群山正在看一本重要的党内期刊,见到杨启光第一句话是这样问的:“情况了解的怎么样了?”
“已经基本了解,和反应的确实差不多,但其中一些细节还需要向领导汇报。”杨启光此刻也是神色严肃,显然他到白石村是带着其它目的。
听到杨启光这种回答,赵群山放下手中杂志,看起来神色也严肃了不少,但什么也没说,就等着杨启光继续汇报。
杨启光也立刻会意,于是接着说道:“徽山县的周元义书记,确实是在灾情发生刚满三天的时候就下令停止救援了,至今那垮塌的山体下,还埋着三十几位乡亲的遗体......不过我从当地乡干部,还有白石村群众口中听到的,却是当地干部和群众都认可周元义书记的做法,目前白石村灾后重建工作做的非常好,驻村主持工作的是一个叫王笠纶的乡干部......”
赵群山听的很认真,他似乎特别在意这次白石村救援的细节。
“如此说来,周元义倒是个有担当的好父母官,那种情况下他敢下这样的命令,确实要承担很大的政治风险,这位还真是不让人省心啊!”听了完整的汇报后,赵群山却是叹了口气说道,不过他对周元义的评价还是挺正面的。
“领导,这会不会又是上面那两家在斗法,想要借您的手打压周元义?或者就是想拉您下水?”杨启光已经给赵群山做了两年秘书,绝对算是赵群山的心腹,因此这个时候这位秘书也尽职的做起了参谋的工作。
“哼,想得美,国家才安稳几年?有些人又想搞世家那一套,我看他们的算盘是打错了。”赵群山冷哼一声说道,显然周元义是卷入了两个家族的争斗,这也正如王笠纶猜测的那样,周元义是有背景的。
“对了,你刚刚三次提到一个乡干部,此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下一刻赵群山忽然问了个毫不相干的问题,而一句话将他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连杨启光一段话里对一个人提到几次他都记得。
刚才的汇报杨启光确实有点小心思,他对王笠纶是真的欣赏,加上按照惯例,最多再有一两年,他也该外放做县长或者书记了,杨启光需要王笠纶这样的部下。
“我这点小心思怎么瞒得过领导,确实还有件事要向您汇报,就是关于这个王笠纶同志的,我觉得这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杨启光给王笠纶很高的评价,他也直接在第一书记面前推荐起王笠纶来。
“说说你看到的。”赵群山神色看不出什么变化,他肯定是信任杨启光的,但作为他这个层次,也是有自己判断的。
随后杨启光就讲述了和王笠纶彻夜长谈的一些内容,当他说到王笠纶那番裁撤地区,取消区公所这段时,赵群山神色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王笠纶......笠纶......这个名字倒是有点意思,他难道也是来自京城?”赵群山也开始对王笠纶感兴趣起来。
“那倒不是,他和周元义不一样,老家是姑苏的,父母都是工人,而且他是这次徽山县那几个选择留下来的知青中的一人。”杨启光如实回答,这些都是王笠纶告诉他的。
赵群山点了点头,周元义上次在徽山县给知青出的政策,他也是知道的,那一次其实已经有人攻击过周元义了,事情也闹到了省里,但赵群山装作不知道,加上后来整个徽山县选择留下来的知青还不足十人,只是多了几个干部编制,对于一个县来说实在是太小的事情了,因此也就不了了之。
“那你多留意一下这个王笠纶,先观察一年半载,时间能证明很多东西,看看他是有真材实料,还是只会夸夸其谈。”最终赵群山给了这样的处理方式。
其实赵群山又何尝不知道,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不可能对他有多少帮助,就算真有本事,自己也用不上,这更多是为杨启光准备的。
赵群山身上有着老一辈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也是不会假公济私的,但人终究是有感情的,他自然也希望自己这位得意门生能有用着顺手的人,何况这并不违背组织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