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事出有因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综影视:卷王娘娘她恃美行凶!
和准宜尔哈却很是淡然的答道,
“你放宽心,咱们就遵照着万岁爷的意思来就好了,如今这里不像以往要为生存担惊受怕,可不就是得格外多些规矩么。
不过也正因如此,女儿最多还能在宫里待上两年便要自请回府了。
今年这个年过了,便让阿玛着手提一提,你拿着诰命夫人的身份,也去求见一趟老祖宗,她肯定会见你的。”
“额娘记住了。”
自家事叮嘱完,事情便又回到了那苏州知县王家身上,
“王氏一事,必须在今年秋末冬初时办好。”
“行,额娘过两天就安排下去,肯定不脏了自家的手,也不会让他们做的太过,惊动了上面。
最好是能推在那招摇的瓜尔佳氏身上,你等额娘仔细琢磨个法子。”
“额娘办事,我最是放心了。”
十二月初石文炳升任正白旗汉军都统,他们瓜尔佳氏一家是要来京城并定居不再随着石文炳走动奔波了的。
所以,卡着这么个时间节点,这件事在有心人看来,肯定是瓜尔佳氏临行前带走了潜在的敌人、排除异己的行动。
不过小小一知县之女的死亡,能惊动的肯定只是和她一样的任务者了。
这半年来,剩下两个任务者的身份就像是石沉大海一般。
不知道这一次能不能钓出来,让他们和那高调的瓜尔佳·格佛贺掰掰手腕。
……
王氏,作为小小的知县之女,她的死亡其实和把瓜尔佳氏等一干任务者拖下水关系不大。
她的死,是因为九龙夺嫡。
虽然她作为康熙朝中宠妃的路径很是艰难,出身汉军旗、且家父身份低微,一连生了十五、十六、十八阿哥三个儿子,在十七年后才被追封为密嫔。
十五阿哥身体不行,资质平平,三十几岁便去世了,一生都是边缘人物。
可她剩下的两个儿子,十六阿哥、十八阿哥,却是都有着各自的好活儿。
太子胤礽一被废的导火索,便是这王氏所生的十八阿哥夭折。
和准宜尔哈要在根源上掐死这个潜在的炸药包,就算胤礽的性情已然不会对兄弟手足冷漠到无视,但十八阿哥能不出现就还是不要出现了。
但如若只是如此,王氏还不会被判定死刑。
和准宜尔哈真正的心腹大患,是她所生的第二子,十六阿哥。
他才是真正藏到了最后的狼。
十六阿哥早期名声不显、潜心读书、钻研数学与音律,甚至与外国来的传教士一同编书,其造诣堪比现代高中数学老师且精通几何的那种。
便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热衷于杂学、透明中的透明皇子,在康熙驾崩于畅春园当晚,被雍正派回宫中负责宫廷内的安全工作,且在两天后去署理了内务府总管大臣一职。
多铁的亲信啊,在夺嫡成功继承大统最不稳妥的时候,派他去保卫‘大本营’。
两人在此事之前,从未有过任何明面上的亲近甚至往来。
如说这只是猜忌而非强而有力的证据的话,再往后推半年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去世。
这‘庄亲王’是开国时赫赫有名的八大铁帽子亲王之一、世袭罔替,而且博果铎无后。
当时所有宗亲以及朝臣都认为,这铁帽子亲王应当在爱新觉罗氏中选择与博果铎血脉最亲近的、博果铎亲弟弟的儿子去继承。
但,雍正自己的皇位都没坐稳,就为了他力排众议、甚至拿不出任何强有力的借口,硬用王权压迫将这顶铁帽子按在了十六阿哥胤禄的头上。
如若十六阿哥这偏远血亲都可以继承博果铎的王爵之位,那么整个爱新觉罗氏族中少说有三分之二的人满足袭爵的要求。
种种偏爱与偏袒,均是雍正成功继位后的事情。
但令人遐想万分的是,这十六阿哥究竟为四爷党出了多大力,才让雍正把这铁哥们怡亲王都没有待遇给他?
而除此之外,最让和准宜尔哈最在意的是,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十六阿哥是胤禛手中一把刀的情况下,他在十三阿哥丧仪上做的一件事。
多年后怡亲王去世,就在他去世丧仪进行了八天后,十六阿哥上奏弹劾三阿哥诚亲王胤祉。
‘臣等奉命办理怡亲王丧事。所见齐集人员,无不衔哀垂泣,独诚亲王允祉,当皇上亲临回宫之后,迟久始至。
迨宣读皇上谕旨之时,众皆鸣咽悲佛。而诚亲王早已回家。且每日于举哀之时,全无伤悼之情,视同隔膜,请交与该衙门严加议处。’
以这样一份弹劾为导火索,雍正一怒之下便让十六阿哥梳理三阿哥的滔天罪证。
其滔天大罪的十条中,有一条用白话翻译为:
臣听说皇上(雍正)工作很辛苦,但三阿哥胤祉听说后,非但没有主动安慰雍正,反而装作不知其事的样子,是乃‘欺君’和‘大不敬’之罪。
如是这般拼拼凑凑,整理了三阿哥胤祉十条大罪,随后十六阿哥便上书建议‘应将允祉(胤祉),削去和硕亲王,革退宗室,即行正法!’。
堂堂和硕亲王,只是因为违反了丧仪规制便要被杀了。
而顺势而为的雍正,在看完奏折后满脸痛心,
‘朕心有所不忍,姑从宽曲宥。将允祉革去亲王,其如何拘禁之处。’
于是三阿哥胤祉,革爵圈禁终身无期徒刑的后半辈子就此开始了。
堂堂亲王,只是因为治丧礼仪上出了点问题,便被某收了爵位、还搞了个无期徒刑。
与其说是从宽、倒不如说这反而是最严酷的惩戒了吧?
和准宜尔哈自己是知晓历史的任务者,可在雍正继位以前谁能知道这与世无争又才华横溢的老十六是雍正的狼?
上面几个哥哥掐头花、扯头发扭打着厉害的时候,
如若十六阿哥以‘年幼’自居,
再加上一个‘理中客’的标签,
于康熙或朝臣面前来上两句‘有一说一。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来说,这件事……’。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饶是和准宜尔哈自己她都觉得哪怕不死在当场也少说得脱层皮。
就算最后能洗清嫌疑、沉冤昭雪,但……
既然现在她早知如此,为何还要让事态有机会发展到那个地步,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