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转香壶 > 第120章 争执不下没有定论

第120章 争执不下没有定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转香壶!

皇上坐在龙椅上,不由得神思飞扬,心猿意马。

他在心里琢磨着令一夫在朝堂之上的那些话,皇上心里想着,看这个倔强的令一夫说的,就好像我想出游的这个想法,压根就不应该有似的,但是,平心而论,我才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好吧?

我虽然贪玩还有些不务正业,但作为皇上,为百姓考虑,为民生考虑,我这些最基本的觉悟和修养还是有的。

你看这个令公啊,朝堂之上摆出的那副尊严,一脸的严肃,一身的正气,似乎事情一点圆融和变通的可能性都没有,丝毫的柔软不得。

看来这次,他可是铁了心的,非阻挠我下江南不可了。

皇上在龙椅上静静的坐着,他的心里,却是一刻也没闲着的在胡思乱想。这么想着,他嘴角又浮起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来。

皇上又朝下面看了令一夫一眼,只见他还是刚才那个样子,还保持着据理力争时的神态,一脸的正气,身子笔挺的站在那里。

他沉默着没有说话,但眼睛里的毅然和坚定,却让他整个人看起来都是严肃而冷冰冰的。

看到自己的爱卿现在是这种神情,皇上又在心中笑了起来。

哈哈,这个时候的令公,这样的令公,又怎么会让人相信,他还是那个擅长男扮女装,男扮女声的人呢?

在令公褪去这身严肃的官服,穿上展现万种风情的女人的长衫长裤,他当之无愧的就是那个

无比娇媚,柔情似水,将女人的那种柔软,那种勾人心魄演绎的如痴如醉的最佳人选。

想到这里,皇上的耳畔,似乎传来令公那声婉转悠长,娇滴滴摄人心魄的声音:“叫声我的郎君呐......”

皇上坐在龙椅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朝堂上的大臣们。他的眼神停留在了令一夫的身上,然而,此时的令一夫似乎不再是那个曾经让他头疼的大臣,而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

皇上的心跳加速,他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令一夫的一言一行都变得格外温柔,他的笑容也变得迷人起来。皇上试图掩饰自己的失态,但他的眼睛却无法从令一夫身上挪开。

朝堂上的气氛还是很压抑,大臣们仍旧分成两个队列,在各自的陈述里七嘴八舌。皇上却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幻想之中。他想象着令一夫成为了他的宠妃,陪伴在他身边,给他带来无尽的快乐。他甚至开始想象他们在一起的场景,这让他感到一阵脸红。

就在这时,一位大臣突然大声咳嗽了一声,打破了朝堂上的尴尬气氛。皇上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尴尬地咳嗽了一声,试图掩盖自己的尴尬。

皇上身上发生的这细微的一切,可能别人没有注意到,但自然是没能逃过苏大人的眼睛。

苏大人是谁?他可是写过一本《事帝经》的人,在苏大人心里,他是把这件事当做一项事业来做的。

如何服侍皇上,如何逢迎皇上,想皇上所想,急皇上所急,皇上没想到的,你要率先能想到,皇上想到的,你要先他一步把事情做好。

或许,朝廷之上,苏大人是那个最懂得事帝的人。他总是能够准确地把握皇上的心意,像皇上肚子里的蛔虫一样,把皇上服侍得无微不至。苏大人把视帝这件事,当做一件严肃且正经的事情来做,并且,他也的确凭借于此,锦上添花般从此平步青云,如今已经成为皇上身边炙手可热的大红人。

苏大人总是时刻关注着皇上的一举一动,从皇上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中,就能猜测出皇上的心思。他会在皇上需要的时候及时出现,为皇上排忧解难。他也会在皇上不需要的时候悄悄消失,不给皇上添麻烦。苏大人的这种处事方式,让皇上感到非常舒服,也让皇上对他越来越信任。

有一次,皇上在朝上为了一件小事大发雷霆,把大臣们都骂了个狗血淋头。苏大人当时并没有在朝上,但是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猜到了皇上的心思。他知道,皇上并不是真的生大臣们的气,而是因为最近压力太大,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于是,苏大人立刻安排了一场狩猎活动,邀请皇上一起去放松心情。皇上在狩猎中,放松了心情,也忘记了烦恼。事后,皇上对苏大人的安排非常满意,还赏赐了他很多财物。

还有一次,皇上在朝上提出了一个改革方案,但是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对。苏大人当时也在场,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立刻表示反对或者支持。他而是在仔细地研究了皇上的改革方案之后,才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指出了皇上改革方案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苏大人的这种态度,让皇上感到非常欣慰,也让皇上对他越来越器重。

苏大人之所以能够成为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不仅仅是因为他懂得逢迎皇上,更是因为他有一颗忠诚的心。他总是把皇上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皇上着想。他知道,只有皇上的地位稳固了,自己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他总是不遗余力地为皇上做事,为皇上排忧解难。

做到了苏大人这一步,不但官运亨通,处处畅达,其他方面就更是水到渠成般,不请自来。

苏大人这些年,以皇上身边大红人的身份,坐在造办处负责人的位置上,自然是敛积了大量的钱财。

钱权傍身,名利双收,好不风光!

当然,苏大人能有今天的结果,绝不是偶然的。他之所以能在皇上那里,做到盛宠不衰,这一切,自然不会是空穴来风。

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工于心计,步步钻营而得来。他的每一次升迁,每一次受宠,都不是偶然的。他总是在默默地计算,默默地谋划,为的就是能在这宫廷之中,站直身子,不被人欺负。

他知道,自己没有背景,没有依靠,只能靠自己的智慧和谋略,才能在这险恶的宫廷之中生存下去。于是,他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见风使舵,学会了阿谀奉承。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皇上的赏识,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为了得到皇上的青睐,他不惜用尽一切手段。他会在皇上面前,刻意表现自己的才华,让皇上看到自己的能力。他会在皇上面前,说一些好听的话,让皇上开心。他会在皇上面前,做一些让皇上满意的事情,让皇上对自己刮目相看。

他知道,自己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不能有丝毫的破绽。否则,自己就会被人踩在脚下,永无翻身之日。于是,他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得到了皇上的赏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他成为了宫廷之中,最受宠的大臣之一。他的权力,他的财富,都达到了顶峰。

可是,他并没有满足。他知道,这一切都是虚幻的,都是暂时的。他知道,自己还需要更加努力,更加小心。否则,自己随时都可能失去这一切。

于是,他更加谨慎,更加小心。他不敢有丝毫的放松,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要让自己的地位,永远巩固,永远不倒。

他知道,自己的一生,都将在这宫廷之中度过。他知道,自己的命运,都将掌握在皇上的手中。他知道,自己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不能有丝毫的破绽。

苏大人见皇上这会儿默不作声,皇上对他们在朝堂上的争论位置与否,他只是像看热闹似的,置身事外。

苏大人心里就已经断定,皇上不表态,只是静静的看着,他这是在看热闹呢。

皇上在看他和令一夫针锋相对,在看他俩人之间的嘴仗呢!这个时候,无论谁再说什么,再说多少都无用了。

苏大人就心想,不如自己也闭嘴吧,多说不如多看,静观其变。

因为这个时候,苏大人已经在心中有了自己的判断,皇上这次是非跟着造办处,跟着自己出宫去外面看看了。

朝堂之上,不能冷场,站在令一夫身后的大臣们,三三两两的还有几个人站出来说话。

他们表达的意思,无非还是他们这支队列想表达的意思,也是令一夫坚决主张的,这个时候,皇上还是哪里也不要去为好,在皇宫待着就是最好的选择。

苏大人身后的大臣们,也不断的有人出来表态,意思当然是极力迎合苏大人主张的,强烈建议皇上出去看看的。

一队让去,一队不让去,两方都互不相让,气氛一时剑拔弩张。

反倒是那个引得双方争执不下,抛出主意的人,这会倒是没有任何表情的。

说来说去,皇上不发话,皇上不做定论,他们争来争去,争到最后似乎都说累了,也都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皇上不说话,群臣也都说累了说乏了,朝堂之上便又是陷入沉寂一般。

只有在这个时候,坐在龙椅上的皇上,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九五至尊,才真正体验到了无上的荣耀和威严感。

任凭你们聒噪的七嘴八舌,就算你们说破了天,不还是要等着我来拍板,到最后听我的旨意吗?

皇上心中一阵狂笑。

但他还是那样的平静,平静的对朝堂之上的群臣说:“此事再议吧,今天就到此结束,退朝。”

听完皇上下达这样的旨令,令一夫的心里有些失落。

因为,他比谁都明白,今天,皇上在这样未置可否的情况下退朝,事情没有一个定论的情况下结束,等到下次再议时,事情往往就是朝着自己反对的那个方向去了。

令一夫这样想,并不是无中生有,过往很多事情的发生,已经多次证明了他的猜测。

如今,皇上退朝,事情没有定论,苏大人那边岂能善罢甘休?

令一夫对今天朝堂之上争论的情况,心里自然是不抱希望和想法了。

与他相反,苏大人听到皇上要退朝了,他一直半吊在半空中的心,却一下子放下来了。

只要皇上还没有在这件事上表态,还没有定论,他苏大人就能让事情向着他希望的方向去发展,他还是相信自己有这个逆转能力的。

一切都在变化着,一切都有转机。苏大人这么想着,脸上一直僵硬的表情也变得放松起来。

皇上退朝,他身边的魏公公也一步三趋的赶紧走上前去。按照惯例,这个时刻皇上退朝后,他是要去宫中处理政务的。

但很明显,皇上今天可不想去劳心费神的去处理政务,他径直的往前走着。

跟随在皇上身边多年,魏公公这点眼力劲儿还是早就历练出来了,他早已经从皇上兴冲冲的神情中,猜到了他想到后宫去。

魏公公放慢了脚步,他走近了皇上的身边,低着头低声问道:“皇上,您是想去......?”

皇上连一点迟疑也没有,他的脚步也没有停下来,皇上边走边说:“去昭妃那里。”

魏公公心头一怔,他依然低着头半佝偻着腰,慢慢走着。按照往常,皇上说去哪里,魏公公一声允诺便要起身在前面带路。

但这个时候,魏公公仍然半低着头没有动静。

显然,皇上已经注意到了魏公公的变化,他看着他问道:“怎么?昭妃她那里不方便?”

魏公公仍旧低着头,他低声赶紧回应道:“没有不方便,只是...... 皇后那边......等待皇上多时了。”

皇上听完魏公公的话,眼睛在别处看了一眼,便又回到魏公公的身边来。

魏公公听见皇上低声说道:“皇后那里......改日再去,还是先去昭妃那里。”

魏公公听到皇上如此发令,便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他低头诺了一声,站起身子在前面走,引着皇上朝着昭妃住的长春宫去了。

此时,正是日暮时刻,皇上又来到他最宠爱的女人昭妃的宫殿。

在皇上的后宫中,有多少美人,多少美色如过眼云烟般,在刹那间绽放,又在刹那间枯萎。皇上的身份和地位,注定他不会将心思倾注于一个女人身上,他的身心也不可能被一个人所霸占。

在皇上身上寻求儿女情长,寻求一往情深深几许,似乎注定都是奢望。

但是,皇上的后宫中,却有这样一个女人,自从她来到这悠悠后宫,她就凭借自身的美貌与才情,让皇上对她情有独钟,而且,她维系住的皇上身上的这种长情,似乎还在继续,皇上甚至忽略了皇后,还是想到她身边去。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昭妃。

此时的长春宫内,一片静寂。昭妃身边的丫鬟们都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昭妃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卧榻边上的梳妆镜前,卧榻边上的锦幔已经拉上了,将昭妃围在里面,从外面看,长春宫内看似静无一人。

此时,收拾装扮一新的昭妃,正端坐在梳妆镜前,镜子中,映照出的是那张雍容华贵的脸,明眸皓齿,凝脂玉肤。

这种勾人心魄的脸蛋上,最吸引人的,还是那双让人沉醉的迷离的眼睛,那双眼睛中,像是盛满了多少的柔情之水,一切都是深不可测,水汪汪的。

它时而娇媚无敌,时而脆弱无依,女人的万种风情,都在这双大眼睛中尽情地演绎。

女人的多面特征,也都在昭妃身上尽情地体现出来。

这位让皇上欲罢不能的昭妃,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开篇就提到的政老三的女儿。

当年,因为家族利益,兄弟之间相互残斗,政老三被二哥残害致死。

政老三去世后,政老三的夫人便是昭妃的母亲便孤身一人。昭妃没有兄弟姐妹,她母亲就只生养了她这一个孩子。

父亲去世时,还不是昭妃,名字叫政宜春的女儿,已经嫁给了一个叫苏牧的人,她嫁到苏家的时间不长,与丈夫还没有自己的孩子。

父亲去世,昔日的遮天大树和顶梁柱倒了,无人可依的母亲在政家更是寸步难行,宜春便把自己的母亲从政府接到了自己的婆家。

政宜春的初衷很简单,就想着和自己的母亲住在一起,能更好的照顾母亲,抚慰母亲失去丈夫的伤痛。

这个时候,政宜春可能也没有想到,她的这一决定,直接就改变了她后半生的命运!

此后,宜春便和母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母亲看似柔弱,骨子里却是那种争强好胜,不甘现状不甘臣服于命运的人。她一直对政家的那些恩怨难以释怀,对政老二将自己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丈夫迫害致死而心怀怨恨。

母亲一直企图东山再起,让人刮目相看,也便有机会为丈夫伸冤,让自己心中压制的愤恨之气舒展开来。

但是,对于手无缚鸡之力的母女二人,对于尚且在女婿的府上讨日子的人来说,二人又有何德何能,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道中扳回一局呢?

母女二人一没有靠山,如果说以前有,那个靠山便是自己的丈夫政老三了,政老三虽然笨嘴拙舌,与人无争,心眼死板,但他也还算是个厚道之人。

在他活着的时候,在政府上虽然处处被自己的二哥政老二算计,但他人心敦厚,从来没有跟二哥撕破过脸皮。

他该吃的亏,不该吃的亏,都一起嚼吧嚼吧咽下去了。

他没有自己的几个哥哥争强好胜,好处都让他们捞去了,他自己捞到手的,永远是别人剩下的残渣。

但即便如此,他也是非常心满意足的,并用这些残渣,尽其所能的让宜春和她的母亲,生活的很好。

所以,即便丈夫软弱如此,宜春的母亲看在自己的丈夫是个厚道人上,虽然嘴上时时不饶恕他,但在生活中,她还是很可怜很心疼这个男人。

二来,母女二人在京城中并无人脉和资源可以凭借。女儿已经嫁做人妇,她们将来的日子是怎样的,未来又能按照什么样的轨迹前行,似乎一眼都看穿的了。

谁都靠不上,无他,唯有靠自己。

虽然政老三看似软弱无能,与世无争,但偏偏他的夫人绝非等闲之辈,甚至,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母亲,她在思想图谋方面甚至要比男人还要大胆,还要更有魄力。

宜春的母亲,她在异常艰难的处境中,清醒的认识到,她们母女要想逆天换命,惟有靠自己,确切的说,惟有靠自己的女儿去奋力一搏!

更确切的说,唯有把女儿的姿色当成她们的武器,去到这个弱肉强食的世道中去奋力一搏!

因为,她已经深刻的认识到,唯有女儿,唯有女儿与生俱来的姿色,能为他们母女余生挣到些什么,除此以外,二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依仗的利器和资本。

因为,女儿天生就生得一副好容貌,一个好身段。在母亲的眼里,宜春的气质里,天生就自带着一种贵不可言。

母亲想到此,就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与女儿听,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将二人的所处环境及未来的前途一一地往苦里去诉说,似乎天底下最艰难最凄惨的二人,莫过于其母女二人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