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鹿部落崛起 > 第62章 采矿、制作工具

第62章 采矿、制作工具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鹿部落崛起!

陆子龙幸运的找到了铜矿和铁矿,他接下来花了几天的时间,在铜矿和铁矿附近详细勘察地形。了解矿脉规模,制定开采方案。

就地提炼是一个省时省力的解决办法,但他现在面临两个最大的问题。

一个是他现在人手不足,部落中的建设千头万绪,需要大量的人手。

部落现在没有条件抽调大量的人到这里冶炼金属。

其次他没有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居住环境。

现在是初夏,还好说,人们还能在野外搭帐篷生活,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在零下四五十度的环境之下,一般的房屋很难保暖,在这样的条件下,族人很难生存。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一片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原始部落都居住在天然山洞中的原因。

要是在这里建造部落中那种能在冬日保温御寒的建房。那又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说到底还是部落的人员不够用。

还有一个燃料问题,铜矿的炼制温度低,700度到900度左右,就能够提炼。

这个温度就地制作陶炉,烧木柴就可以炼制出来。

但是铁的熔点为1537c,比铜的熔点高很多。

虽然在实际上铁矿石中有其他矿物,还原温度不需这么高,但是至少温度也要达到1200度以上,这就不是传统的木柴、木炭能达到的,只能使用煤炭,或者是焦炭。

而如果一定要使用木炭,即使改进高炉,提高炉温,由于温度达不到要求,低温生产出来的铁在冷却时容易氧化生锈,严重弱化了硬度和实用性。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地球上铁的含量非常丰富,而人类最先使用的却是铜的原因。

最后就是高炉建设的问题,炼制铁的高炉由于所需要的温度比较高,搭建高炉内壁必须要用耐火材料,否则高炉就容易爆炸和倒塌。

不论是耐火材料用的高岭土还是燃料所需的煤炭,都要从原来的“土部落”和“黑石部落”获得。这两个地方到这里太远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因此这些矿石只能运回部落炼制。好在两处矿山都靠近小河,正好通过水路将矿石运回。

这里最不缺乏的就是树木,他安排族人砍伐了很多碗口粗细的树木,然后截成10米长的树段。他将这些树段上枝杈砍掉,用绳子捆绑,扎了1条木筏。

然后带领族人将木筏推入河中,他跳上木筏,他选了一根很长的细木做撑杆,顺着河水撑动木筏,木筏顺流而下,他不断用撑杆调整着木筏的方向,等自己熟悉了后,他将木筏靠岸,让族人也练习操控木筏。

以前小河边非常危险,部落族人都尽量远离那里,更不敢下河游泳了,所以大家都没有游泳的经验,因此到了木筏上后一个个胆战心惊。

陆阿大甚至趴到了木筏上,不敢动弹,惹的族人一片哄笑。不过2天后,族人们经过不断练习。总算是克服了心理上的障碍,敢撑动木筏,并在木筏上行走了。

于是陆子龙又制作了4条木筏,和大量的木筐,将木筐中装满矿石放到5只木筏上,然后大家也平均分配到5条木筏上,顺流而下,返回部落。几十里路,他们只用了3个多小时就回到了部落。

由于炼铁工艺相对复杂,原料主要由铁矿石、焦炭、石灰石三部分组成,因此回到部落后,陆子龙开始制造耐火砖,和炼制焦炭。

他先炼制焦炭,和木炭窑相似,将从黑石部落运回来的煤放入木炭窑中封闭,加热2天后就得到了焦炭。

有了焦炭后,由于手头材料有限,没有办法制造镁砖等现代通用的高等级耐火砖。

因此他只能因陋就简,制作一排粘土型耐火砖。

就是以硬质粘土为原料,预先煅烧成熟料,然后配以软质粘土,将两者混合,制作成宽20厘米,长30厘米厚5厘米的砖的形状,用石块砸实成砖形,然后放到温度在陶窑中,用焦炭加热烧成粘土砖。

然后他在小山坡上修建了2座高炉。一座炼铁,一座炼铜。在炼铁高炉旁又修建了一座单室炒钢炉。用来将生铁炼制成钢。

由于他对于钢铁的炼制也是粗通皮毛,只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解决问题,摸着石头过河了。

一个月后,他开始炼制第一炉的铜矿和铁矿,还好天随人愿,顺利的得到了几千年的生铁和近千斤的铜块。

他又用沙土制作模具,将生铁铸造了2个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的砧子,和10几把手锤,6把大锤,还有10条钢锯条,5把斧子。有了这些初步的工具,他开始利用生铁和炒出来的钢开始制造一些简易的工具。

他首先用将这些锯条在石上磨制锋利,装上手柄,制作出手锯。有了手锯后,那些原本只能被斧头简单劈开的粗大木头就能轻松的制作成木板,有了这些木板后,陆子龙又通过榫卯结构制作出风匣,这样一个简单的“铁匠炉”横空出世。

他在工坊区内,又新建了一座房间,屋子正中放个大火炉,用煤炭做燃料,炉边架一风箱,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铁砧)上,他亲自掌主锤,陆大石、陆阿等人手握大锤进行锻打。

陆子龙将一块80厘米长,4厘米宽1厘米厚的钢条放入炉火中。陆阿二用力拉动风匣,在窜动的火苗中,铁条迅速变得通红。

陆子龙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将钢条从炉火中抽出,放到大铁墩上,右手的手锤击打在需要锻打的位置。

陆大石则按照手锤指示的位置,用大锤用力的再砸钢条上,在不断锻打的过程中,陆子龙不断翻动钢条。

这块方形的钢条随着不断的捶打形状慢慢发生变化。

待钢条温度变低,逐渐恢复了钢铁的颜色后,此时钢铁非常不易捶打,陆子龙将钢铁放入炉火中,继续加热。

循环往复,他手中的钢条,最终变成了一把长90厘米,一面开刃,刀身宽近6厘米,5毫米厚的厚背砍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