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承明之治 > 第168章 蒸汽列车

第168章 蒸汽列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承明之治!

而蒸汽火车的制动采用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刹车皮,通过副蒸汽机作用,给予压力让车头下方刹车皮下降,摩擦铁轨,蒸汽的动力保证刹车皮能够有巨大的力量挤压铁轨,实现摩擦减速。另一种就是闸瓦制动,在车轮外侧添加一个闸瓦,当要减速的时候,主蒸汽机停止加煤,同时释放气缸里的蒸汽,副蒸汽机燃烧,给予闸瓦动力,朝着车轮贴上去,抱死车轮,给车轮巨大的摩擦阻力,从而实现减速。

至于还有两种列车制动方式,这里就不细说了,因为大唐如今没那条件。作者我也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够看懂,如果看不懂也没关系,不用计较,因为蒸汽火车现在已经淘汰的差不多了。如果想要了解原理,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原理视频,那些更加直观。

而大唐这里采用的制动方式就是闸瓦制动,这个划算的多,比起换铁轨,还不如换闸瓦和车轮!铁轨一换就是一节一节的换,遭不住的。所以,成本最低且目前可以实现的两种制动方式,自然而然选择闸瓦制动。闸瓦制动,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汽车,汽车轮子旁边有一个半圆形的东西,当你踩下刹车,它就会靠上去抱住轮胎,实现刹车。车速快的时候,之所以要缓慢减速,就是保护闸瓦里的刹车片,同时防止车辆由于高速的突然制动出现轮胎抱死摩擦滑行,一旦地面摩擦力足够大,你的车身就有可能直接后仰翻车。

想要实现蒸汽机的做功产能增加,那就是加大锅炉和气缸,弄好几个蒸汽机连接在一起,同时给气缸提供蒸汽!而这样,你的车头机会很大,因为所有部件,都要扩大化,不然庞大的蒸汽挤压不过去,就会爆管、爆缸!砰的一声,车头就炸开了。

伴随着前方的大转弯出现,控制车头的匠人也开始朝制动蒸汽机添加煤矿,打开气缸的其余排气管,让气缸减压,配合闸瓦一起为列车减速。列车的转弯,实际上就是一个铁轨弧度不断扩大,变成一个不规则的弧形路线,让列车在减速的过程中缓慢随着逐渐弯曲角度变大的铁轨掉头。这个,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一下,看一看那种尽头的铁轨。

而转弯的时候,外侧铁轨是高于内侧铁轨的,利用向心力实现转弯的时候,拉着列车向内,减小翻车的可能性。毕竟,蒸汽列车可是很重的!当你的列车有角度倾斜的时候,外侧必然容易侧翻,所以需要外侧铁轨高一些,伴随向心力的帮助,把列车向内拉一把。

如果想不清楚,去沿着圆形运动场跑一圈,你的身体一定是向内倾斜的。你如果偏要犟,那就跑的时候迫使上半身朝外面偏,你就明白了。

当列车平稳的驶过转弯后,匠人打开制动蒸汽机的其余排气管,让闸瓦退后不再贴住车轮。转而,朝着主蒸汽机增加煤炭,开始重新让主蒸汽机加大做功输出。

以上,就是蒸汽列车的工作原理了。可能很绕,乃至有些复杂,但这的的确确是正确的理论。当列车停在起点后,李承乾等人策马回来都已经过去小一会儿了。

“陛下,您看我们这个蒸汽机车,符合您的要求吗?”

李承乾一脸笑意的跳下马背:“哈哈哈...符合!太符合了!不愧是你们呐!果然,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做。朕对你们,刮目相看!来人,为所有匠人师傅们,准备宴席,事后人皆赏赐一贯!事后,朕会单独为蒸汽机车和蒸汽机成立一个管理部门,你们就是第一批元老!”

“谢圣人!!万岁!!——————”

“哈哈哈...这是你们应得的!”

李承乾今日可谓是心情大好,在工坊内,同众人一起吃了一个满汉全席,和匠人们一起喝了一杯。之后,李承乾在匠人的陪同下,一同在驾驶舱内,启动蒸汽机后,跑了两圈。

“陛下,现在有了蒸汽机,我们能够锻造出更好的铁了,因此我们请求陛下批准,单独建设一个专门利用蒸汽机来锻造铁矿的工坊。”

李承乾点头:“好!你们是大功臣,只要请求合理,朕无有不准!尽管干,把你们的想法付诸实践,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他爹!没有不停地实践,出现错误,怎么发现问题,没有问题怎么不断改良,最后得到正确呢?”

“谢陛下大恩!!”

“哈哈哈...嗯,朕的想法呢,是先从长安设立一条通往西域疏勒的铁路,距离很远,而且地势复杂,所以蒸汽机车一定要有足够的动力。沿途,还要有能够补充水和黑石的节点。这花费很大,但如今有了蒸汽机的出现,开矿也能得到助力。因此,朕会特批一些黑矿石给特定的地方,其余的方面,照常使用木材为好。”

“是,我们全听陛下的!”

李承乾回宫后,心情可谓是大好!前所未有的好!李承乾悠哉的走在皇宫里,连抬椅都不坐了,就这么带着一群随侍们从承天门一路走到立政殿。

李承乾步伐铿锵有力,虎虎生威,一众宦官宫女纷纷行礼。

“参见圣人!——————”

“免礼吧!”

李承乾心情大好,语气愉悦的吩咐,阔步走入殿内。来到一侧书房,郑丽婉正看着奏案,算着账本。李承乾步入殿内,一屁股坐在一旁的高榻上。

李承乾看向一旁的金发大波浪们说道:“给朕倒杯茶。”

郑丽婉瞥了一眼李承乾,随即询问道:“什么事情能让你这么高兴?”

李承乾笑了笑:“朕今天的确高兴!这样吧,改日朕带你去看看。蒸汽司,再加一个新的部门,下设机械令、机车令。”

郑丽婉专注手上的账本,头也不抬的问道:“做什么的?”

“改日带你去看一看吧,言语描述再多不如亲身体验。”

郑丽婉:“眼下的确有件事情,需要你去办一下。”

李承乾点头:“嗯,你说。”

郑丽婉:“你去趟塞外吧,国库有些周转不过来了。”

李承乾点头:“嗯,你挑个日子吧。”

李承乾和郑丽婉夫妻之间,全然没有所谓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来,很有现代和睦夫妻的氛围,一同为事业考虑,俱为一体。两人既是夫妻,也类似于合作伙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李承乾和郑丽婉彼此都可以将后背交给对方,在古代的政治当中,这是十分罕见的。

二凤昔日对李承乾和郑丽婉的评价可谓是极高,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他们俩口子如果不能在一起,葬一起真就是没天理了。

承明五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般会持续3天,这三天政府会取消宵禁,这样人们可以在夜间离开自己所在的城区,到处闲逛。在元宵节期间,赏观花、猜灯谜、游庙会、猜诗词、友人相邀,举杯共饮,市集喧闹,游人如织,美女如云,盛况一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苏味道

因为上元节解除宵禁,所以需要增加治安部队。长安的治安由羽林卫轮值兼任,如今西征结束,羽林十二卫七万两千人俱在,从每日的三个军增加到六个军,实现轮番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不是朝廷养不起,而是李承乾主张的,让前线部队更多的进入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促进军民融洽。

二凤也拉着小李,一家人一起出宫游玩。二凤本来也打算带上杨妃的,但杨妃婉拒了,毕竟李恪和李愔都不在,李福还小,没什么乐趣。因此,二凤带着长孙皇后、李泰、李恪俩儿子,外加李承乾、郑丽婉、长乐、城阳、晋阳、衡山、李德志几人出宫。

李承乾很少陪着长孙皇后一起过节,除却大节日外,李承乾过去很少在长安,哪怕在长安也不会参加这些节日活动。无它,那时候他太忙了。如长孙皇后、郑丽婉等女性,会以面纱遮面,因为她们已为人妇,长乐她们还未出嫁,属于待嫁闺中,出来可以,但不能轻易露面。

但实际上,唐朝并不限制这些,奈何皇室身份在这里,她们必须有别于民间。规矩的大唐朝廷定的,但奈何他们皇室还是墨守成规,也是没谁了。

由于长安经济圈的缘故,不少经济圈内的郡县百姓,也都纷纷跑到长安来凑热闹,为了安全考虑,二凤一行人选择乘舟游玩。毕竟是皇室,而且近几年海运贸易昌盛,造船业得到了补助和支持,因此画舫这类东西,可谓是不要太多。

二凤一家十一个人,就单独乘坐一艘画舫,的确奢侈。船上其余的人,都是百斯骑和便装的禁军。二凤和李承乾坐在画舫船头甲板,一桌下酒菜、佳酿三壶,父子四人坐在一起,看着灯红酒绿的长安城。

如果你要问长安城哪里能够容纳这种大型游船,那就是唯一的景曜门水门,这条河道直直的贯穿二十四坊和西市,是人为开掘出来的内城河道。水源来自永安渠,景曜门外还有分支,通向大安宫的麟德殿旁的太液池。

“嗖——砰!嗖——砰!砰砰砰——————”

忽然,一阵阵破空之声冲上黑夜星空,道道流光直冲云霄绽放开来,尽是漫天年华。这一刻的长安城,被绚丽多彩的烟花所照亮。

烟花的由来在贞观年间,湘东连年旱涝大灾,民不聊生。这时,一个叫李畋的浏阳人,决心驱赶邪恶。他将竹筒填满火药,安上药线,点燃后响声宏大,清香四溢,邪瘴终于被驱赶而去,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从此,浏阳鞭炮烟花便诞生了。浏阳人李畋被尊称为鞭炮烟花的“祖师爷”。

二凤低头看了眼杯中佳酿倒映出来的漫天烟火,将杯中清酒一饮而尽。

“你爷爷生前最后几年,把你视作他余生的一切。不惜拼尽一切,从朕手里夺取一份‘免死圣旨’。他对你寄予的厚望,哪怕是你大伯,也不及你三分。你治理的大唐,朕只能说...很好。”

李承乾看着漫天烟火:“儿臣终究没法全了他老人家的心愿,家国不误,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至少,儿臣还在的时候,大唐再不会受敌国窥探分毫,更不会让大唐的国土之上,爆发任何一场战争。”

二凤笑了笑:“奴役塞外、征服西域、东西交融、国威远扬。单凭这些功绩,就足以被铭记史册了。你做的够多了,但你也做的太超前了,后世之君...兴许扛不住你传承下去的大唐。”

李承乾笑了笑,把玩着手中酒杯:“那是后人的事情,如昔日儿臣与丽婉曾言,相信后人的智慧。儿臣把路走出来了,他们追不上,乃至是站不稳,与儿臣和丽婉,没有丝毫关系。时间一长,莫过于才不配位。”

二凤唏嘘道:“你小子于民大公无私,一视同仁。但,却也顾忌身后。世无完人,亦无完事。乃至,如今朝堂上的文武群臣,个个都是纯粹的追逐利益的人,后世之君没有东宫往日的那般环境成长,很难相处。正如贞观群臣,与承明新人们,理念不合,很难共事。”

李承乾全然不在意道:“儿臣的确有私心,大唐的承明朝只有一个,承明朝后的大唐不是承明朝的大唐,但终归还是大唐。”

二凤没有说话,他已经预见了承明朝后的大唐。新君拥有和自己的理念一致的班底,才是最好的,李承乾和东宫就是最好的实例。一朝天子一朝臣,承明朝就是一个极端的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