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久病床前无孝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许愿穿古:续命行医!
孙衡心中一震,听见张笙说能治好自己的父亲,马上起身跪在了张笙面前,激动地说:“谢先生,谢先生啊!父亲病好之后,孙衡我必当重谢。”说着,孙衡竟然流出了眼泪。张笙知道孙衡是真孝顺,他知道前世的老年痴呆是怎样的病,是让人多么操心的病情,而且身边也不能离人,要么走丢,要么做出傻事。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孙衡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
张笙点头,然后对孙衡说:“快起来吧,我不喜欢别人跪我。”
说着,张笙也不管跪在地上的孙衡了,起身走到大箱子面前,然后打开里面的人参,用手在人参的须子上弄下来一点点,扔到茶杯里,加了点水。手指对着茶杯大声喝道:“诸神莫怪夺魂魄,阎王回避小鬼缩。今朝行孝遵孝道,还他清明在人间。阳间正道他在续,纵去阴间亦心安。”说完,张笙感觉自己胡乱胡诌越来越遛了,然后把茶杯推到孙衡面前,说:“快让你父亲服下。”
孙衡心想,这先生真是怪啊,根本就不像个神医,倒像个道士。可是不管像啥,看着张笙推过来的茶杯,还是马上恭敬地拿了起来,哄着父亲喝了下去。老人喝到嘴里,本以为是水,可是到嘴里,感觉好像有个草根,呸的一下,就把人参须子吐到了地上。
孙衡大惊,刚要俯身去捡起来,就听见父亲的声音在头上传来:“衡儿,你在干什么?”
这简单的一句话,孙衡瞬间站直了身子,然后看着自己的父亲,呆住了。同时眼泪也不争气地哗哗流淌。
父亲看着孙衡呆愣的样子,然后说道:“你发什么呆呢?怎么还哭了?”老人环顾一周,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在哪,而且对面还坐着一个少年,看着自己微笑。老人对着张笙点头道:“这位小公子是?”
张笙嘿嘿一笑,知道自己看着老人喝下人参水后,心中说了一句“恢复健康”,老人就清醒了。然后对着老人说:“老人家好,在下张笙,乃是孙衡大哥的好友,刚从塞外归来。”
老人点点头,然后转头又看了一下四周,然后瞬间皱起眉头,对着孙衡说到:“衡儿啊,既然好友回来了,你怎么不带回家中,而是让你好友住在酒楼?”
孙衡抽泣着说:“孩儿知错了。然后目光看向张笙,说到,这位是……”说到这的时候,孙衡看见张笙对自己摇头,然后改口说:“儿的好友,他怕打扰到父亲,所以说什么也不去,这不就带父亲过来了吗?”
老人疑惑地点点头,因为他没有记忆了,不知道为什么会在这里。这时张笙说:“孙大哥,你也看过了,快带伯父回去吧,我改日再去拜访。”
孙衡知道张笙的意思,然后对着张笙拱了拱手,说:“那我就带着父亲先走了,改日一定要来家里聚聚。”说着,就领着父亲站起来,向着门口走去。张笙也对着老人拱手道:“伯父慢走。”
孙衡带着老人走出了房间,张笙刚坐下,就看见孙衡又折返回来,然后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放在桌子上,对着张笙说:“先生真乃神医,多谢先生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房间。
张笙本以为,之前孙衡拿来的那些就是诊金了,没想到他还给钱。看着四下无人,张笙快速地把银票拿了过来,一看,3000 两,张笙大喜。这些钱,再加上地上盒子里的银子,完全够用了。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张笙感觉自己这挣钱速度,完全可以一年挣一个小目标。
把银票揣在怀里,然后又费劲地把那箱银子和药材,拖到了怀玉旁边的空房间里,整理了一下衣服,然后下了楼。
来到楼下,张笙跟怀玉打了声招呼,就急匆匆地出去了,因为他还记得答应幺妹的事情。今天,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成。
可是刚走到街上,张笙就突然意识到,他竟然不知道在这个世界里,他的父母和二弟叫什么名字。没办法,他只能又折返回到酒楼,找到幺妹询问清楚。正巧这时,张承德也回来了。张笙心中一喜,他正愁不知道该去哪里制作牌位,张承德回来得可真是时候。张笙赶忙走向张承德,说道:“德叔,我想给已故的父母和二弟立牌位,可是老家太远,我想在这边重新做一个,你知道该去哪里做吗?”
张承德一听,不敢耽搁,立刻去办理此事。
看着张承德的背影,张笙露出了笑容,心想事情终于要办成了。不过他又想到,这几天都是张承德一个人在忙前忙后,自己有些对不住他。于是,张笙决定去找两个仆人,以后有事就安排仆人去做。
走出酒楼,张笙开始思考去哪里找仆人。虽然他来到庆永城已经好多天了,但他对这里的地形并不熟悉,连衙门在哪都不知道,更别说找仆人了。没办法,他只好向路人打听。
通过路人的介绍,张笙了解到在古代,仆人的来源有很多种途径,比如奴隶市场、雇佣、抵债或卖身、战俘或囚犯等等。这些信息让张笙深刻感受到,这就是古代的旧社会啊。
正当张笙思考到底该去哪个地方找仆人时,他突然听到一个叫卖的声音:“卖儿卖女啦!”张笙心中好奇,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过去,只见一个中年男人衣着破旧,面容憔悴,怀抱着一个年幼的男孩和一个女孩,站在街头角落。
他的目光闪烁不定,带着无奈和绝望。他低头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泪光。男孩紧紧抓住父亲的衣角,女孩则依偎在父亲身旁,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无助。
男人颤抖着声音喊道:“卖儿卖女啦!哪位好心人愿意收留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他的声音在喧闹的街道上并不显眼,但仍然引起了一些路人的注意。
路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这两个孩子。有些人露出同情的神情,但也有些人摇头离去,对这种悲惨的场景司空见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