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 第217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完)

第217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这个时候的京城,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个很神圣的地方。

在京城待了好几年的周敏学已经习惯了,但是其他人都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看见什么都要感慨一番。

周岱山说:“这广场跟我买的那张年画上的一模一样。”

周成美说:“这下你回去更有的吹了。”

周岱山:“……”

周成美跟宁安说:“你舅爷有一次出门办事,跟人侃大山,说京城怎么怎么样,说的头头是道,那人就问他,你是不是去过京城啊,你舅爷光笑不说话,把那人唬的一愣一愣的,就真的以为他去过。还问他见没见过主席和总理。我的娘啊,笑的我肚子疼。他回家跟我说,他怎么可能去过京城,他就是看了几张年画。”

周岱山说:“别瞎说,给我留点面子。”

宁安发出杠铃一般的笑声。

周岱山:“……”

这小孩一定是故意的!

他们在广场上找了个拍照的,拍了几张照片,交了订金,约定了取照片的时间和地点,又溜达着去了故宫。

老爷子都八十了,走路依旧大步流星,玩的十分尽兴。

每到一个地方,就拍照留影。

周秀云小声跟宁安说:“你太姥爷回去肯定也要显摆自己到过京城的。”

宁安问老爷子:“太姥爷,你喜欢京城吗?”

“谁不喜欢啊?”

“那你就别走了呗。”

“那不行。我喜欢京城,也喜欢咱们徐家屯。我还是要回去的,以后有空了再来看你们。”

“等我放假了,也回去看你。”

他们一直在京城待到宁安开学,陪着她去学校报到,周成美和周秀云陪她去了宿舍,帮她铺好床铺,还和舍友们聊了几句天。

宁安宿舍有六个人,年龄在17岁到19岁之间。这时候的高考生已经全都是应届毕业生了,年龄相差不大。

刚上大学的年轻人,个个都青春洋溢,每天除了上课,还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宁安宿舍的五个人,都加入了不同的社团,只有宁安,一个也没加,成了一块专业补丁,哪儿有需要就去哪儿跑跑腿。

她还是一个“职业电灯泡”。上大学的第一年,是恋爱高发期,刚刚脱离高中的孩子们,一个个荷尔蒙都压抑不住了,纷纷开始恋爱。但是这时候的人又比较含蓄,刚开始恋爱会有点不好意思,就拉着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的宁安一起。

宁安:“……”

小情侣在那儿你侬我侬,你脸红来我羞涩,极限拉扯,她坐在一旁吃吃喝喝。

别说,你还真别说,现场磕cp,还挺上头的。

但是,等人家感情一稳定,就没她什么事了。

等上了大二,电灯泡使命基本终结,就没人请她喝汽水嗑瓜子了。

得了,无聊了,继续跳级吧。

1988年,宁安大学毕业。这一年,27岁的周敏学结婚,娶的是京城本地姑娘,叫李金梅,25岁,是他的同事。

结婚之前,太姥爷他们来了一趟京城,和女方家长见面,商量聘礼的事。老辈人,特别注重礼节,要听听女方家的意见,能给的就给,实在给不起的,再商量。

结果女方家长非常看得开,随孩子的便,他们无所谓。

李金梅本人更无所谓,这个姑娘信奉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信誓旦旦的表示,不需要老人给任何东西,他们两口子从零开始,也能把日子过好。

劲儿劲儿的感觉。

女方家长解释说:“我们绝对没有忽视她、虐待她,对她和她哥都是一视同仁的。我们不重男轻女,没有封建思想,没少过她吃,没少过她穿。”

男方家长:“……”

女方家住胡同里,给小两口留了一间平房。不管住不住,这房子就是他们的。

太姥爷说要给周敏学买一套楼房。

周敏学坚决拒绝了。他说,要是他名下有了房,单位分房就没他什么事了。

男方家长辩称:“我们家虽然是农村来的,但是,不穷,买得起房子,以后也不会成为孩子的累赘。”

女方家长:“……”

周岱山把买房的钱给周敏学了。

周敏学买了一套房,挂在此时已经落实了京城户口的周秀云名下。

房价肯定会涨,这些钱留着,以后就买不起房了,还是先买了再说。

双方家长相对无言。

为自己养了这么一个性格的孩子感到有点羞赧。

宁安看戏看的很开心。

她挺喜欢这位二表婶,是个非常大气爽朗的人。对自己家长辈好,对男方长辈也很好,人不在跟前,她就经常往老家寄东西,不但给长辈寄,连大嫂和两个侄子也没落下。

她和周秀云走动也很频繁,隔三差五上门看望,来了还帮忙做家务,一点不把自己当外人。弄得周秀云都不好意思,只能敲打周敏学:“你有点眼力见,怎么能让金梅一个人干活呢,你俩都上班,家务活至少也得是一人一半,你还得多干点。你不要一回家就跟大爷一样,什么事都让你媳妇干。”

周敏学:“……”

周秀云收获两个劳动力。

————☆

1993年,19岁的宁安拿到博士学位。

这几年,她爹的事业蒸蒸日上,早就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但是,像她爹这样毫无背景的外地来京人员,要想在京城真正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他注册的宁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现在还是个普普通通的私营企业,赚钱,但不是龙头。

徐佑军对目前的状态非常满意,他觉得他现在做的事情,正好卡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要是再做大了,他可能就搞不定了。

宁安也并不是非得让他成为首富,他高兴就好。

毕业以后,宁安拒绝了学校和科学院的工作,让她爹给她建了个实验室,自己注册了一家科技公司,专门从事研发工作。

她这个小公司,规模不大,人没多少,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个领域都能插一脚,听起来特别像个草台班子。

全公司核心研究人员就她一个,最大的两个部门一个是运营,另一个是法务,负责帮她申请专利,以及对外谈合作出让专利使用权之类的事情。

她很快就变得比她爹还有钱了。

而且,因为她的专利很多,越来越多,合作的大公司也特别多,大家知道她爹是搞工程的,就源源不断的给他提供项目,徐佑军手上永远有干不完的活。

徐佑军跟宁安说:“……有你真是我的福气。”

他并不想干那么多!

宁安笑出一嘴大白牙,跟他说:“那你忙吧,我带我奶奶回徐家屯待一阵子。”

徐佑军:“……”

都是徐总,凭什么他一年到头长在公司,他闺女就能干半年休半年呢?

而且,他也想回村啊,他们徐家屯现在就是个休闲度假胜地,谁不想去啊!

九十年代初,宁安还在读书的时候,暑假回徐家屯,跟徐会计了解了一下村里的收入情况。

徐会计现在是徐家屯集团公司的会计,权力大着呢。

宁安觉得,是时候让徐家屯更进一步了。

她建议徐家屯全村进行统一规划。

徐家屯人可能习惯了什么事都答应她,几乎没人反对,全村就一致通过了。

宁安从京城请来一位知名规划师,对徐家屯进行了统一规划,建筑风格、道路、休闲广场、图书室,一应俱全。

值得一提的是徐家屯的给排水系统,非常优秀。

统一规划完成之后,徐家屯成了一个特别干净、整洁,又充满自然、朴素气息的地方。

村民还花费大力气,挖通了很多沟渠,连接了附近的一条河流,让这个本来有点缺水的小村庄变得山水环绕。

徐建功还制定了村规民约,用于保护徐家屯的自然生态环境、村庄卫生。

周博文在村里开了个照相馆,八十年代就开始了婚纱照业务,比在京城工作的周敏学还赚钱。

宁安每年都要和奶奶一起回来住几个月。

他们家的房子也经过了统一规划,修建的非常漂亮,院子还是宁安自己布置的,可以满足宁安的休闲需求。

这就是宁安的乡间大别墅啊,比她在京城的别墅还要讨她喜欢。

关键是这里的人,她都很喜欢。

徐家屯发展起来之后,徐会计进一步高升,成了东津镇的镇长,上面领导希望他能够带动全镇各村一起致富。

本来是想让徐建功去当镇长的,但是徐建功表示自己老了,已经没有干劲了,机会应该留给年轻人。

于是,徐会计被赶鸭子上架,徐建功自己留在村里美滋滋的养老。差点把徐会计给气死,他其实也没那么大的野心好吧,整天在村里悠哉悠哉的生活多好,非得让他去吃苦受罪。

但徐会计是个负责任的人,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当了镇长,自然要好好干。

他直接打电话给宁安求助,宁安又联络了一帮专家,帮他做了个新规划,宁安自己看了一遍,修改了一番才交给他。

千禧年,宁安和周秀云再回徐家屯的时候,感觉更好了。

这一年,宁安已经26岁,桂英婶子问周秀云,她的终身大事有没有着落,周秀云就说:“没有呢。她上学的时候还是个小孩,毕业以后直接当了领导,就没遇到合适的。”

这件事吧,村里人还真帮不上忙,主要是他们把自己认识的人和不认识但是听说过的人都想了一遍,觉得没人能配得上他们的徐宁安。

周秀云说:“这事就顺其自然,人家那些有本事的人,一辈子不结婚的也多的是。大不了以后她多找几个保姆照顾着。”

邻居们说:“哪用得着保姆,咱们家这么些个孩子,等到安安需要照顾的时候,谁不能搭把手?”

周秀云笑着谢过大家。

等到没人的时候,她问宁安:“有看上的人吗?”

宁安摇头,还真没有。

她倒也不缺追求者,毕竟有钱有闲有美貌,但真没有合适的,反正橘猫大人一个也没瞧上。

周秀云安慰她:“没关系,有合适的就在一起,没合适的就算,不用将就。”

宁安笑着答应了。

她这辈子没有嫁人,送走了太姥爷,送走了奶奶和舅爷、舅奶,又送走了爸爸这一辈的人。

等到100岁的时候,她把自己的发明专利都捐赠给了国家,手上的钱一部分赠送给了自己的亲属,其余的也都捐了出去。然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离开了这个世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