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 第212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6)

第212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6)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年代快穿:女配的肆意人生!

伴随着农田水利建设大会战的结束,村里开始热闹起来了,过年的气氛也浓了起来。

宁安家里多了个徐佑军,奶奶就闲了下来。

家务活都被他揽了过去,奶奶平时就带着宁安串串门、聊聊天,特别悠闲。

她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宁安就往旁边一坐。渴了喝点水,饿了吃点东西。

农村的家长不会时时刻刻关注孩子,不会过两分钟就担心孩子是不是无聊了,她们就自己聊自己的,小孩子坐得住就坐,坐不住就自己出去玩。

宁安是很能坐得住的,听他们聊东家长西家短,时不时跟着笑几声。

有人说:“看看这小孩,她就好像听懂了似的。”

但更多的人说:“她哪儿懂这些。她就是看咱们笑,她就跟着笑。”

宁安一脸懵懂,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那人就说:“看吧,我就说她不是真懂。咱们接着聊。”

宁安:“……”

她真的懂啊!

好在她们徐家屯没什么特别离谱的事,大家凑在一起说的,就是一些真正的“趣事”。

哪家小伙子相亲的时候紧张的茶水都倒不好,直接给人家倒的漾出来了。

哪家姑娘去相亲,一眼就看上对方小伙,主动搭讪,积极拿下。

……

————☆

春节刚过,徐家屯就发生了一件大事。

新洲市委派下来的调查组进驻了徐家屯大队部,说是调查组,其实只有两个人。

这俩人穿着中山装,一脸严肃,一看就很有派头,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气场很足,还是很能唬人的。

他们在这里待了五天,观察、走访徐家屯知青的生存环境、状态、婚姻状况、他们和村民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是否受到迫害。

查看了徐家屯好几年的工分记录本。

徐家屯对此淡定的很。

他们大队的知青院建的很不错,称得上是全大队最好的房子,比大队部还新,当年上面要求建立知青安置点,还给拨了款,他们可是一分没少的全用了,还倒贴了不少人力物力。

知青院圈的很大,还给他们留了块地做小菜园,院里给弄了一个压水井,足不出院就能用上水。比他们社员还省事。社员还得到井边去挑水呢。

徐家屯一共只有两对知青和社员结合的夫妻,一对已经爆雷了,另一对经过仔细调查走访,证明是自由恋爱结合的,没有任何问题。

知青和社员同工同酬,没有额外关照他们,也没有欺负他们。

一切正常。

与此同时,新洲市辖区内的各个大队,都迎来了调查组。

“江明华事件”发生后,平原省高度重视,新洲市委自然也非常重视,延辉县委书记王金源被叫到市里介绍详细情况,王金源将自己打算对知青工作开展全面调查的计划说了出来,这件事就从延辉县扩展到了整个新洲市。

春节一过,新洲市委先后抽调了1500名干部,组成了七百多个调查组,深入基层调查下乡知青的情况。

这项工作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1978年3月底,平原日报大篇幅报道了新洲市委的这次调查行动。

本次调查,一共发现了各类案件236起。

发现了几例已经发生的知青抛妻弃子、抛夫弃子回城的情况,经过询问当事人的态度,由新洲市知青办出面为他们讨回公道。有的知青重新回到农村,也有的人支付了大笔赔偿。

还发现了一些知青受迫害的情况,包括被当地力量推动、迫于流言蜚语不得不嫁人、娶妻的情况,也包括被家人限制人身自由不能参加高考、不能回城的情况,知青办也根据知青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有的是要离婚,有的只是想获得高考、回城的自由,并不想离婚。

还发现了一起恶性事件。

在某农场,出现了88名知青被迫害的情况,挨批、挨打、挨整。

新洲市委立刻将主要责任者移交政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最终,有2名迫害知青的首恶被判死刑,4人被判10到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这次,通过大喇叭朗读报纸的,变成了大队长徐建功。其实这篇读不读都行,但是,知青事件既然始于他们徐家屯,最后自然也该给大家结个尾。

徐建功是宁安爷爷辈的人。所以,她还是可以听完广播就去大队部读报纸,让徐建功给她读。

这也是个很好玩的人,比她爷爷小两岁,还不到五十,据说以前嫉妒他爷爷徐建新个子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个”。她爷爷瞧不上这家伙心眼子多,就说他个子矮纯粹是心眼多给坠的,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筛子”。

宁安管他叫“筛子爷爷”。

他们俩外号都比大名还响亮。叫着叫着,就习惯了。

徐建功每次听见宁安喊他“筛子爷爷”就一脸复杂,有一种想打人却打不着的憋屈,这就是徐建新死的早,不然他高低得跳起来揍他一顿。

而且这老家伙还开了起名不按辈分的先河。他们这一辈是建字辈,下一辈都是广字辈,孩子们名字中间都是广,偏偏他儿子起名叫佑军,后面广字辈的孩子有样学样,生了孩子都不按辈分起名了。明明下一辈是瑞字辈,但是根本没几个孩子叫瑞什么的。

徐建功是个传统人,跟徐建新不对付。

但是罪不及妻儿后代,他对徐佑军和宁安都是很不错的。

“筛子爷爷。”

徐建功:“……你直接喊我爷爷行吗?”

“不行。”

以上,为他们每次聊天必谈的三句话。这三句讲完了,才是正事。

徐建功明知故问:“……干嘛来了?”

宁安:“读报。”

“让你爸爸去邮局给你订一份报纸。”

“没钱。”

“让你爸爸多干点活,多挣点工分,一年到头,一天也别闲着。”

“爸爸累。”

“嘿!你还挺孝顺。”

宁安笑出一口小白牙:“孝顺的是好孩子。”

“行行行,你是好孩子,行了吧?”

“行了。”

徐建功拿出报纸递给宁安,又给她一只铅笔,“你自己读。我听说了,你自己认识不少字。你先读,不认识的字你就问我。行不行?”

“行。”

宁安拿铅笔划拉着,一句一句的读过去。字,她确实都认得差不多了,但是意思她都不懂。

“筛子爷爷,什么是批斗游行?”

“筛子爷爷,什么是捆绑吊打?”

“筛子爷爷,什么是侵犯人身权利?”

徐建功:“……你认字就行了,不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哦。我知道了,你也不知道。”

徐建功:“……对,我也不知道。”

宁安问旁边坐着的徐广生:“广生叔,你知道吗?”

徐广生:“不知道。”

徐建功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连环画递给她,说道:“别看报纸了,看看这个吧,小画书,《小英雄戴碧蓉的故事》,人家11岁,救了三个小孩,自己受伤了,舍己为人,值得称赞。”

宁安接过书看了起来,当她看到戴碧蓉为了救第三个孩子,左臂和左腿被火车的钢轮碾过,忍不住眼泪汪汪,说道:“她被轧了,一定很疼。”

徐建功:“……那肯定很疼。但是她很坚强,后来,她的左臂和左腿都做了截肢,但是即便这样,戴碧蓉也坚持学习,认真生活,是个非常勇敢乐观的小姑娘。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嗯。向她学习。”

徐建功跟她说:“不光要学习戴碧蓉舍己救人、积极乐观的精神,还要长教训。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不要玩危险的游戏。否则有可能害人害己。知道吗?”

“知道了。”

徐建功想了想,又跟她说:“凡事量力而行。救人要紧,保护自己也十分要紧。你懂吧?”

宁安:“……懂。”

“懂了就行,玩去吧。”

小朋友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宁安没一会就恢复了,变成了那个快快乐乐的崽。

1978年3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剧情里应该去大学报到的江明华,嫁人了。

不嫁不行,她不能一直当黑户。

江家父母曾经试着帮她找工作,但是人家一听她的名字就摇头。

让她回徐家屯?别说她自己不肯回去,就算她肯,徐家屯大概也不会收她。

而知青办也知道她的情况,催着她赶紧安排,不然就得再次下乡,这次可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她现在的身份属于无故滞留城市的知青。

江明华怎么肯再次下乡?她现在不光在社员眼里不是东西,在很多知青眼里,她应该也不是个东西吧。

毕竟,因为她,那些抛妻弃子的付出了代价,打算抛妻弃子的不得不改主意了。这些人大概恨不得撕了她。

反正国棉六厂的知青家属们看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觉得她给知青群体抹了黑,给大家找了麻烦。给知青回城路添了不确定因素。

她平时不出门,在家里躲着,但是她家其他人还得上班、上学、生活,替她承受了不少社会压力。

家里人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思来想去,还是得嫁人。

先把户口落实了,再说别的。

江家托了好几个人帮她打听,最后介绍来的,不是身体不好,就是家庭不好,总之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江明华都快要气哭了,这些人的综合条件连徐佑军都比不上,徐佑军除了是个农村人,没别的缺点。

她在家里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江父跟她说:“不行你就回农村去,你要是回去了,复不复婚都没什么,你的户口应该还是可以落回徐家屯吧?”

江明华:“……徐家屯这个态度,你觉得可能吗?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收了我,以后我还能离开农村吗?”

最后,江明华矮子里头挑大个,选了个和徐佑军条件一样的,独生子,父亲早丧,家里只有一个寡母,本人在灯泡厂上班,正式工,长得高高瘦瘦,看起来也不错。

媒人说,他之前一直没有看中的姑娘,婚事就拖了下来。这回看中江明华长得漂亮,所以才不计较江明华嫁过人、生过孩子的事,也不计较她的名声。

江明华对自己的容貌一向自得,一听这话,自然就相信了,高高兴兴的嫁了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