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废材也飞仙 > 第26章 武侠小说

第26章 武侠小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废材也飞仙!

改革开放的春风不断刮进内地,而湖南高三学生高考录取率只有13%,因此很多的高三毕业生可选择的机会也就多了起来,学习成绩好的,选择继续复读明年再战,成绩一般身体好的,思路活泛的可以去部队发展,两者都不沾边的则是选择加入浩浩荡荡的南下大军,进入广州深圳这些地方成为一个打工仔。

随着不断地打工仔往返于湖南和广东,将改革开放的思想带回家乡外,还有带回了报纸、杂志和小说。此时,梁羽生的小说连载在南方的报纸上读者非常多,金庸的也是,当连载完毕后,书店开始出全版的小说,如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就是苏平哥哥的最爱。每次看完一本小说时,哥哥会绘声绘色地跟苏平讲书中的主角,那个认真程度让苏平觉得非常诧异,为何哥哥读书不认真,看小说却是非常认真呢?

而武侠小说的大火,让学校旁边的苏和父亲看到了商机,趁机去市里和省里进货,畅销的武侠小说就摆在店铺的最里面,整排书架上都是,而且书本都是只租不卖,每本小说租金五毛钱。苏平觉得自己哥哥将零花钱大部分都花在租小说上了。有一次,苏平在哥哥书包中翻出一本武侠小说,还是梁羽生的,苏平觉得奇怪,拿出来细细一看,发现梁羽生将主角的武术招式写得很清楚,整个过程很详细,苏平觉得看起来太费劲,然后等哥哥回来后就将心里的疑问说了出来:“哥,你为什么喜欢看武侠小说呀?”

“你不觉得人家书写得很好吗?书里写的人家武功很高,如仙人指路,都教了你怎么摆招式,这不是现成的武学秘籍吗?”

苏平有点懵:“难道学武不是要去少林寺的吗?”

苏辉要看白痴一样看着自己的弟弟:“去少林寺要学多少年?看武侠小说,一下就学会了!”

苏平回了一句:“原来是花拳绣腿。”然后再也不想去看武侠小说了。不过武侠热很快像病毒一样扩展开来,很快电视连续剧也开始在电视台开播,吸引了大群大群的青年男女,看着电视里面飞来飞去的武侠,确实让人看花了眼,而一些家底殷实觉得对武术很爱好的人,也在看了电视剧后要么去少林寺学武,要么去专门的武馆学习,武侠热迅速升温。

武侠热让苏辉的成绩从班上的中游退到下游,经常有学科考试不及格,初三的毕业考试有3门不过关,学校不给发毕业证。苏平妈妈找班主任好说歹说,然后苏辉在校复读一次初三,在初三第一学期还勉强认真听课,到了下学期,又去看小说了,因为怕弟弟回家告状,于是租了小说到舅舅家里看,舅舅也不大管他,到毕业考试时,还是有一门功课不及格。班主任大发雷霆,苏平妈妈再次去找班主任时,班主任一点面子都不给,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不用功的学生,坚决不给发毕业证,就是校长同意也不行。经过几番折磨,最后学校还是只开了肄业证。

肄业证的事情,让苏爸爸暴跳如雷,将苏辉狠狠地打一顿,跪在祖宗牌位前用竹编抽的,苏平从房间里悄悄地打开一条缝,看见老爸那用力挥舞的竹编抽下去,哥哥背上颤动两下,身子抖了几抖,苏平觉得自己心肝都在颤抖,可是即使苏爸爸抽的再狠,苏辉眼泪鼻涕流了一地还是不哭出来,最后苏爸爸手都打累了,然后让苏辉跪在牌位前思过。苏辉的思过超过一个小时才被苏妈妈叫回吃饭,可是倔强的苏辉明明肚子饿就是不吃饭,然后跑到床上睡觉。苏爸爸和苏妈妈看到这么犟的儿子也没辙,只能摇头叹息。

吃完饭,苏爸爸和苏妈妈商量着自己的大儿子以后前途怎么办,毕业证没捞到,年纪也就16岁,能做什么呢?不能什么事情都不干啊!因此接下来,苏爸爸便到处联系,先是让苏辉到皮鞋厂去学做皮鞋。学一门手艺,至少自己可以养活自己。苏辉到了皮鞋厂时,却发现几个堂姐堂妹也在皮鞋厂,大家一起认真地听老师傅讲解皮鞋的选材,用料,刀工和打磨,老师傅讲得很认真,学徒们也听得认真。此时学徒的工钱只有正式工人的四分之一,因此鞋厂也是挺欢迎的。

在苏辉到皮鞋厂一年后,皮鞋厂的经营状况急转直下,先是厂里送去的皮鞋没有结到货款,经销商拿着一车皮鞋跑了,等鞋厂的会计上门时发现商家已经人去楼空,损失几十万,然后是有顾客买到皮鞋后,只穿了一个月,鞋面就开裂,鞋底也断了,人家拿着鞋子找上鞋厂来所索赔,说要告鞋厂买假冒伪劣产品。为此,人家还特地从市里请了律师来镇上法庭打官司,此时整个镇上除法官外,很多人连法律条文都不知道,最后经过镇长介绍,鞋厂厂长特地拎着厚礼到苏平家,拜访苏爸爸。苏爸爸却不过镇长的面子,因此将对方的诉状仔细看了起来,然后让厂长先回去,他先做准备为三天后的官司进行辩护。

此时,苏平才知道自己的爸爸已经是镇上响当当的人物,无论官场还是人脉,比起镇长也是丝毫不差。苏爸爸先向苏辉了解鞋厂的真实情况,然后又去镇上和法庭那边借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然后让苏辉先别去鞋厂上班了,给他打下手,将所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整理后,苏爸爸开始写辩诉材料。当第一遍写完后,让苏辉先读了一遍,确认辩词中符合鞋厂实际情况后然后,自己再推敲一次,写了第二份应诉材料,写完后,让苏辉在鞋厂找几个证人,包括老师傅和工人,然后单枪匹马去了法庭。

这是镇上第一起经济官司,涉及到的又是镇上第一纳税大户,为此镇里政府和百姓都特别关心,或隐秘或暗示都给与了苏爸爸很大的压力,而官司的风波让开庭当日法庭由闭庭审理变成公开受理,而参加的人员太多,不大的法庭更加容不下,因此法庭最后将临时法庭放到了电影院,电影院几百人的座位上都是人,最后还有很多人站在过道里面看开庭。

主席台的庭长开庭后,先由原告律师进行诉状宣读,然后原告将事情经过呈堂证供,说完原告还得意的朝苏爸爸和台下的政府官员和群众得意得翘起嘴巴,仿佛已经赢得官司一样。台下安静得仿佛没有人一样。苏爸爸听完后,然后站起来,先是将皮鞋拿起来,仔细看了起来,打量了很久,然后才问道:“请问,你怎么证明这双皮鞋是我们镇上的皮鞋厂生产的?”

原告很认真地说:“皮鞋就在你们鞋厂经商商那里买的,款式和你们鞋厂的一模一样,整个县就你们这家皮鞋厂,就是你们鞋厂的鞋质量问题。”

苏爸爸微微一笑,然后从自己的辩护席边上拿过两个盒子,推到原告身前:“你看看,这里面有一双鞋子是我们镇上鞋厂生产的,请帮忙确认一下。”

原告很认真地打开了鞋盒,鞋盒上只有两个大字:“皮鞋”,然后发现两个盒子里面有两双一模一样的皮鞋,可是无论他怎么辨认,就是无法确认哪双是鞋厂生产的。然后,苏爸爸将鞋厂的老师傅叫上主席台,老师傅很轻易地辨认出来,而原告的那双皮鞋和鞋厂的皮鞋确实有不同,这样苏爸爸打赢了官司,从而奠定了苏爸爸在镇里的权威。

整个打官司的场面,苏辉从头到尾都参与了,到官司打完,苏辉才发现自己在学校啥都没有学到,自己在武侠小说里面学到的东西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苏爸爸的言传身教让苏辉浮躁的性子沉淀了下来,开始接受苏爸爸的安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