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三十九章 表示很乱的海瑞

第三十九章 表示很乱的海瑞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朕就是万历帝!

等海瑞平复心情坐下后,朱翊钧抛出一个问题。

“东南为何富足?”

赵贞吉、徐渭和海瑞面面相觑,最后徐渭说道:“世子,我原籍浙江绍兴,东南人士,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他跟在朱翊钧身边大半年时间了,已经跟得上这位的思路,很清楚世子所想,以及想要的答案。

“东南土地肥沃,河流密布,粮食不仅自产自足,还能出运它地。还盛产丝绸、棉布、茶叶等物,畅销海内外,获利颇丰。故而有天下钱粮近半在东南之说。”

朱翊钧抚掌称赞:“文长先生说得对。东南有粮,不需要另外掏钱外购粮食。

还能往外卖丝绸棉布等物,收获大量的钱财。所以富人愿意营造园林府邸,四处购买。北方的皮草,海外的香料,西北的药材,西南的木材,无所不买。”

海瑞冷哼了一声:“奢靡浪费,劳民伤财。”

“不,刚峰先生。东南这样的繁华才是真正的繁华,他有出有进。百姓们手里有钱,愿意四下采办,是好事。”

海瑞摇头道:“怎么是好事?这些钱用来救济穷苦百姓,多好啊。”

“救济穷苦百姓是一方面,那是做善事。哪有让人挣到钱就要他拿出来做善事的?如此这般,谁愿意挣钱?还不如大家躺平摆烂算了。

再说了营造园林、采办货品,也是有益百姓之举!”

“如何有益?”

“营造园林,不需要雇请工匠和杂工了吗?他们得了钱财,就能买粮食,添衣服,养活一家老小。

采办各地货品,比如采办铜器,西南铜矿矿工,成都铜匠,运铜器顺江到东南的船夫,都赚到了钱,能够养活一家老小。

如果如刚峰先生所言,不营造园林,不采办货品,那些工匠、杂工、矿工、铜匠和船夫,如何养活家小?”

海瑞刚想说可以种地,可是转念一想,人家家里有地,何至于去做这些事?

看到海瑞被自己问住,朱翊钧继续说道:“钱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用起来,像大江大河一样流动起来,这样就可以搭载许多的船只,搭乘无数的百姓。

比如一百文钱,丝绸商收丝茧给到茧户,茧户买米给到米商,米商付工钱给船夫,船夫买棉布给布商,布商付工钱给纱工,纱工买酒给酒铺,酒铺付税给到官府。

一百文,一天之里转了多少圈,促进了多少交易,养活了多少人口?

相反,这一百文钱被藏在地窖或收在府库里,放一年,一百文还是一百文,有促进交易,养活了多少人口吗?

这一百文跟此前的一百文,都是一百文,差异在哪里?”

赵贞吉和徐渭跟朱翊钧待久了,日常讨论和交流中经历类似知识的熏陶,多少能想得明白。

海瑞却是把脑子转冒烟了。

圣贤书里没讲过这玩意啊!

怎么理解啊!

朱翊钧又补充了一句:“刚才一百文钱,转了七次手,等于七个人用一百文钱买到了各自所需要的东西。

那这一百文钱算下来,是不是一百文钱当成七百文钱用?”

海瑞的脑子已经冒烟了。

一百文钱转七次,当成七百文钱花。

这样算,对不对?

小小的一百文钱,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海瑞搜刮了脑子里所有的知识,好像在《盐铁论》、《史记.货殖传》里有提到过类似的字眼,但是意思和跟世子提到的说法,相差甚远。

世子是从哪里听到的这些学问?

赵贞吉?

徐文长?

看他们也是一脸震惊的样子,好像也不是他们传授的。

张叔大、李状元还是潘时良?

又或者是世子天资聪慧,自己悟出来的?

那就真是不得了啊!

海瑞还在这里脑补,徐渭开口道:“殿下,如此说来,你说的京师繁华,是畸形繁华,非常不正常,我倒是理解了。

只进不出,百万军民所花的钱粮,都是从南边运过来的,不是像东南那样,财富是自产以及贸易换回来的。”

“对!”朱翊钧高兴地说道。

不愧是一代奇才徐文长,很快就领悟到自己的意思。

徐渭也很高兴,认为世子这些话,给他推开一扇新的窗户,让他看到完全不同的知识体系。

赵贞吉也很高兴,他是做过地方官和户部侍郎的人,对大明的财税民生有切身的体会,把朱翊钧的话与此前实际遇到的问题一对比,马上在心里碰撞出波澜来。

赵贞吉问道:“殿下,那你觉得京畿该如何发展正常?”

朱翊钧毫不迟疑地答道:“发展工业!”

回答之快,让海瑞三人心里一惊。

世子殿下早就胸有成竹了!

“殿下,如何发展工业?在哪里发展?”

“煤矿、炼钢、制造和造船四大件,就在永平府开平卫、滦州,那里有丰富的煤,也有丰富的铁矿,还靠近京师和海边。”

后世有句话,世界钢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而唐山就在开平中屯卫。

“利用永平府丰富的煤铁资源,大力发展冶铁炼钢,以钢铁为基础,发展制造。

那里有滦河等丰富的水力资源,以水力、畜力为动力,锻造、切削,以工业化模式制造农具、兵器、纺纱机、织布机、纱锭以及火器,运往各地。

在滦河入海口建立造船厂,依托辽东丰富的木材资源,修建新型海船,装配上永平府铸造的火炮,扬帆南下...”

赵贞吉、徐渭和海瑞三人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相比还在迷糊和思索中的海瑞,赵贞吉和徐渭更清楚这些话里蕴藏的澎湃力量。

钢铁啊!

除了百姓日常所需的农具、炊具、刀具以及纱厂、织布厂所需的机器之外,它还能打造成冷兵器和热兵器。

还有世子所说的装载火炮的新式海船,这些都是国之重器。

这就是世子曾经提及过的重工业!

永平府就在京师附近,发展成大明重工业中心,一是发展得到了平衡,有进有出,不再像现在这般畸形。

二是中央权势得到了加强。兵器、海船都在京师附近,捏在皇上手里,还有数十万产业工人...

自此改变了从前头重脚轻的局面。

东南要是还敢瞎逼逼,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皇上一根手指头就能按死它。

赵贞吉和徐渭见识过东南纱厂和织布厂的威力,数百人的厂子,能产出数万人穿的棉布来,产出吓死个人。

要是按照世子此前的描述,在什么大工业模式下,钢铁、机器和火器也像这样源源不断地产出,足以碾压一切。

相比赵贞吉和徐渭的惊喜和震撼,海瑞还在迷糊中寻找方向。

这样的描述,听上去很美好,可是算不算劳民伤财,与民争利呢?

这一切又跟自己接受的农耕女织的思想,截然不同,听上去有违圣人之言。

可是圣人的书里没说什么大炼钢铁和大工业啊。

海瑞好容易从水里游出来,勉强找到了方向,开口问道:“世子,农乃天下之本。修建这么工厂,需要大量的青壮劳力,这有违治国根本啊!”

来了,还是来了!

赵贞吉和徐渭脸色微微一变,不约而同地看向朱翊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