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朕就是万历帝 > 第九章 徐文长

第九章 徐文长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朕就是万历帝!

胡宗宪在驿馆内院一间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个时辰,手里的书还没翻过三页。

“老爷!”有心腹随从在门外禀告。

“什么事?”胡宪宗不耐烦地问道。

“老爷,徐先生来了。”

“徐先生?”胡宗宪还没反应过来。

“文长先生。”

“徐文长来了!”胡宗宪丢下书,拔腿就往外跑。

到二进院子时,正好迎头撞到被下人引进来的徐渭徐文长。

“文长,你可算来了。嗯,你怎么来得这么快?我的信发出去才二十天啊。”胡宗宪挽着徐渭的胳膊,情真意切地说道,随即又奇怪地问道。

“汝贞兄,我收到你六百里加急送来的信,刚好有艘船从宁波去往天津卫,我就坐上那艘船,扬帆北上,顺风顺水,十来天就到了天津卫,然后再走北运河,两三天就到了京师。”

胡宗宪惊喜地问道:“哦,浙江到北直隶的海路通了?”

徐渭高兴地答道:“通了!浙江的倭患一除,海路马上就通了。”

胡宗宪欣慰地说道:“那就好,不枉我们一番殚精竭虑地策划,不枉数千将士舍身用命。”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手挽着手进到书房,挨着坐下。

仆人端上茶水,随即出去。

胡宗宪起身,站在门口左右看了看,又做了个手势,示意心腹随从看着,不准旁人靠近门窗,这才把门关上。

徐渭看他如此谨慎,知道有大事要商议,静静地等待着。

“文长,这二十天,我是度日如年啊!”

胡宗宪先以一句话感叹开头,然后巴拉巴拉把这些日子遇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跟徐渭说了一遍。

徐渭听得也头大,在心里把胡宗宪的话来回地琢磨。

“汝贞兄,你说你进西苑面见皇上,提及福建剿倭之事,皇上说没钱,世子提及鄢懋卿两淮巡盐的事,然后皇上察觉到鄢懋卿和严世蕃私下勾结,五百五十万两银子,贪下二百二十万两。”

“是的。”

“皇上在你面前大发雷霆,然后世子提出筹建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之事。”

“是的。此事我请了在京浙籍、闽籍商人士子,联名写了一份奏章,托在京闽籍官员给递了上去。”

“有下文吗?”

“石沉大海,没有下文。”

“然后严嵩之妻欧阳氏病死,严嵩扶柩回乡,严世蕃被夺情留任,督造三大殿和万寿宫?”

“是的。前天有御史上奏章,弹劾严世蕃在府里饮酒纵色,不遵守制之法,有违孝道人伦。”

“奏章有下文吗?”

“没有下文。”胡宗宪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文长啊,那天在西苑,皇上和世子给了我莫大的希望,筹建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粮饷无忧,我就能带着官兵,把福建的倭寇剿干净。

可是二十天过去了,什么消息都没有,我等得是心急如焚,坐立难安。”

徐渭大致把情况理清楚了,坐在那里,感叹道:“汝贞兄啊,皇上在下一盘大棋,你,还有福建剿倭之事,只是棋盘上的一步棋,你再急也没有用。”

胡宗宪追问道:“什么大棋?跟我们去福建剿倭有关系吗?”

徐渭微笑道:“汝贞兄,你是心切则乱啊。完全没有在南直隶和浙江指挥大军剿倭,那股子镇静自如,运筹帷幄了。”

胡宗宪叹了一口气,“文长,我身上打着严党的烙印,是洗不掉的。而今严党失势,我心急如焚。我被贬斥没关系,但是东南剿倭事宜,得做完啊,多少仁人志士的血,不能白流。

可是我朝一向是因人废事。东南剿倭,是严党的政绩。我在浙江剿倭,连打胜仗,是为严党争光添彩。严党倒台,我,还有东南剿倭这些事,会被他们全部打倒废掉。

文长啊,这些人眼里只有党争,毫无是非对错可分。”

徐渭也郑重地点点头:“汝贞兄,我知道你的担忧,因人废事。可是东南剿倭之事,耽误不得。百姓们饱受其苦数十年,终于有机会脱离苦海,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把这事做下去。”

胡宗宪脸上满满的无可奈何,“文长,我知道。可是朝局波诡云谲,我身陷漩涡之中,自身难保,有国难报啊!”

徐渭问道:“你是希望严党倒,还是不倒?”

胡宗宪沉思了好一会,“站在良心上,我希望严党倒。可是我真心希望它晚点倒,至少等到我把东南的倭患清剿干净了再倒。那时候,我一身轻松,跟着它一起殉葬也无憾无悔。

徐渭双目赤红,感慨激动。

他是胡宗宪最倚重的幕僚,多少日夜,他们聚在一起,苦苦思索,商量良策。

后面,要躲过明枪暗箭,奉承严家父子,讨得庇护,求得一时权宜;前面,要督促众将各部,筹划作战计划,清剿倭患,解救地方水火。

呕心沥血,殚精竭力。

好容易走到这一步,眼看要全功而胜,偏偏又遇到了党争,担心功亏一篑,如何不让人心焦啊。

徐渭安慰道:“汝贞兄,从你刚才所述,我觉得,此事大有转机。”

“转机?”

徐渭斟酌着说道:“是的。我刚才来回地理了理,发现世子把我们东南剿倭之事,跟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绑在了一起。”

“那又如何?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不就是给我们筹集粮饷的吗?”

“不,没有那么简单。我们要看,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又连在哪里?”

胡宗宪仿佛是站在迷雾黑夜中的人,突然看到了灯塔上的亮光。

他激动地拉着徐渭的手说道:“文长,你是说如果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连在皇上的钱袋子,我们就安全了,事就成了。”

徐渭肯定地点点头,“对的。”

胡宗宪靠在椅背上,悠然地说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我现在知道,当初传话给我的人是谁,原来用意在这里。”

“汝贞兄,这又是怎么回事?”

胡宗宪把情况说了一遍,徐渭好奇地问道:“汝贞兄,你是说世子叫人传话给你,叫你跟严嵩只保持一线联系,做个孤臣?”

“是的。现在看来,何尝不是为现在做准备。”胡宗宪被从迷雾中拉出来后,恢复了以前的睿智,“我是不是严党,不在于朝野怎么看,在于西苑里的皇上怎么看!”

徐渭赞同地点点头:“没错。如此说来,世子在其中出力不少,八岁孩童,如此神奇?我真想见见他。”

胡宗宪笃定地答道:“文长,有机会的,或许很快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