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明月千里照君归 > 第20章 明志

第20章 明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月千里照君归!

袁西突然一拍桌子,站起身大声说道:”都是热血男儿,即将奔赴战场,灭除日寇,建功立业。离别之际,岂能做儿女态,哭哭啼啼让别人笑话。“说罢,他昂头挺胸唱起岳飞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卢德祖抹去眼泪,跟着唱起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陶真等也站起身,唱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彭胜辉心绪难平,边唱边用筷子击打桌面应和。

此曲一出,顿时一扫离别愁绪,一股浩浩然英雄气概在心中升腾、荡漾,众人把满江红唱了三遍,只觉浑身通畅,郁气全消,彼此看看,哈哈大笑道:”痛快,痛快。好男儿就当驾长车直捣黄龙,以雪国耻。”

陶真朗声说道:“各位同学,你我当以岳武穆为榜样,昂扬精神,振奋斗志,灭除倭寇,还我河山。”

彭胜辉赞道:”班长说的是,我辈当立志报国,不灭倭寇,绝不回乡。“

黄望乡点点头,摇头吟道:”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德祖一拍他的肩膀:”望乡,听你咏诗这么久,就这次用得好,不破楼兰终不还。“

袁西道:“我倒想起令狐楚的一首诗,‘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可与王昌龄诗句相和。”

刘明见时间已然不早,说道:”袁西、胜辉,临别之际,让我们一起再唱一次校歌吧。“说完领头唱起黄埔军校校歌:”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携着手,向前进,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众人搂着肩膀站成一排,用脚击地打着节拍,校歌袁西入校后唱了不知多少遍,自是十分熟稔,只是今日再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日后再与屋中人欢聚一堂共唱校歌当属难事,只恐今朝一别就成永别,他深情地凝望着同学们,仿佛要把他们的容貌深深印刻在自己脑海里。

众人似心有灵犀,知道曲罢之时就是彼此各奔东西的时候,一首校歌竟然唱了好几遍才作罢。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纵是不舍,也有曲终落幕之时,夜色渐深,众人走出酒馆,桂兰和父亲出来相送,刘明准备结算饭钱,桂兰父女俩怎么也不肯收,说能为抗日英雄饯行是自己的福分,怎能收费?又道自家酒馆一顿便饭也要不了多少钱,聊表自己一份心意。

众人怎么肯依,一定要付,陶真说道:“老伯、桂兰姑娘,军校有规定,不能白拿百姓财物,白食百姓食物,你们总不能让我们违反学校规定,被学校处罚,无法如期毕业吧?”

桂兰和父亲这才悻然作罢,刘明留下饭钱,望着桂兰欲言又止,彭胜辉拉着卢德祖就走,一边道:“寝室长,你不是还有话想和桂兰姑娘说?我们在江边等你。”

桂兰父亲咳了一声:”我该去收拾桌子了。“

一瞬间,酒馆门口只剩下刘明和桂兰,刘明满脸通红,不知说啥是好,倒是桂兰爽快,羞红了脸说道:“你的心意我明白,你放心去,我会在这里等着你。”

没想到刘明一脸严肃地答道:”桂兰,你的话让我很高兴也很感动,不过我已经想好了,我是喜欢你,可是我不能那么自私,让你一直等着我。你看这样行不,你等我五年,五年后我还活着一定会来找你,如果五年后我没有回来,就说明着我已经战死沙场,你那时才23岁,不耽误找好人家。“

桂兰”呸“了一口,急忙用手去堵刘明的嘴:”不许你说不吉利的话,既然你说会来找我,那我就在这里等你,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我都会一直等着你。“

刘明激动地握住桂兰的手:”桂兰,你对我真好,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

桂兰红着脸,片刻后她挣脱开来,快步跑进酒馆,跑了几步回身对刘明说道:“刘明,你一定要活着回来。”

刘明兴冲冲地赶上众人,见他一脸喜色众人知道必成好事,纷纷上前道喜。

眼望江畔孤月高垂于江面,洒下万点银光,随江流摆动,如同银缎相仿,煞是好看,袁西不由叹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祖宗传下来的大好锦绣河山,竟被鬼子无端侵犯,同胞横遭杀戮,不将鬼子赶出国土,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呀。”

此时远处传来歌声,细听却是满江红,原来有其他学员在聚会,微醺之时唯有岳武穆此曲才能一述心意,袁西听此千年战歌,望此灵秀山河,心中豪情激荡,踏出一步,面对漓江大声喊道:”我,袁西,江西南丰人,在此庄严宣誓,不灭倭寇绝不还乡。“

陶真迈步向前,站在袁西身旁大喊道:”我,陶真,浙江宁波人,在此庄严宣誓,不灭倭寇绝不还乡。“

刘明迈步向前,站在陶真身旁大喊道:“我,刘明,湖南娄底人,在此庄严宣誓,不灭倭寇绝不还乡。“

黄望乡迈步向前,站在刘明身旁大喊道:”我,黄望乡,云南昆明人,在此庄严宣誓,不灭倭寇绝不还乡。“

卢德祖迈步向前,站在黄望乡身旁大喊道:”我,卢德祖,河北保定人,在此庄严宣誓,不灭倭寇绝不还乡。“

彭胜辉迈步向前,站在卢德祖身旁大喊道:“我,彭胜辉,江西临川人,在此庄严宣誓,不灭倭寇绝不还乡。“

江兴迈步向前,站在彭胜辉身旁大喊道:”我,江兴,河北沧州人,在此庄严宣誓,不灭倭寇绝不还乡。“

石头迈步向前,站在袁西身旁大喊道:”我,刘石头,江西南丰人,在此庄严宣誓,不灭倭寇绝不还乡。“

刘明道:“石头,你不是军人,用不着发誓,打仗是我们军人分内的事,我们没有死绝就轮不到你。”

石头急了:“谁说我没有分,我不是军人,可我是中国人呀。我们少爷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打鬼子应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事,不全是你们军人的事。再说我这一辈子都会跟着少爷,他去哪我就去哪,他去打鬼子我就去打鬼子,他的分内事不也就成了我的分内事了?”

彭胜辉笑着一把抱住石头:“对对,石头说得对,打鬼子是全体中国人的事,石头也有份。”

陶真赞许道:“不错,校长曾说过,’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幼幼,不分民族,不分党派,不分地域,如果都能抱着必死之心求得民族之生存,那我们必定会迎来胜利的一天。”

刘明点点头,对石头说道:“石头,我刚才说错话了,你别在意。我们虽不是同学,但在哥的心里,你比同学还亲,你有那么好的身手今后一定会成为天下闻名的抗日英雄。”

袁西没有想到这么晚了脱恩明还在宿舍门口等着自己,脱恩明和卢德祖、江兴热情地打过招呼后,他握着袁西的手,摇了又摇:“袁兄,听说你明天早上就要回江西了,俺特意赶来为你送行。”

袁西颇为感动:“恩明兄,劳你久候,我真是抱歉得很。”

脱恩明道:“俺们都是兄弟,不用说见外的话。袁兄你为何走得这么急,连毕业典礼都不参加了?”

袁西把事情来由和他讲述了一番,脱恩明气愤地说道:“让你去保安团岂不是大材小用,埋没了人才,真是胡来。”

袁西摇摇头:“不然,我听黄教官说,鬼子已经占领了南昌,如今赣北处处战火,我回家乡民团一样可以杀鬼子。”

脱恩明见他并没有因为分配的事情意志消沉,心中也觉宽慰,他道:“俺本还想明日毕业典礼后约上袁兄、德祖兄和江兴兄一起吃个道别饭,没成想天不遂人愿,可惜。”

袁西安慰道:“来日方长,恩明兄难道担心我们没有再见面的机会?”

“俺就是怕以后见不着了,中国这么大,见个面本来就难,俺们又是军人,枪弹无眼,上了战场谁也不敢保证自己还能活着回来,袁兄,恐怕这一别就再也见不着了。”脱恩明叹息道。

袁西见他情绪不高,笑道:“恩明兄,在我眼里你可不是那种儿女情长的人,怎么今晚如此感伤?本来我还有件事情想和你相约,估计恩明兄也没有心情听了。”

脱恩明一听来了兴趣,瞪大了眼睛问道:“袁兄,你想和俺约定什么?快说来听听。”

袁西正色道:“恩明兄,你认为我们能打赢这场战争,把日本鬼子彻底赶出中国吗?”

脱恩明点点头又摇摇头:“俺当然希望打赢,但心里委实觉得太难,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两国国力相差悬殊,想要以弱胜强谈何容易,你看打了几年,国土沦丧面积越来越大,国家越来越穷,但不管怎样,只要俺脱恩明活着,就要和鬼子拼到底。”

袁西赞道:“说得好,只要每个中国人都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我们这一代看不到,下一代一定能看到胜利的那一天。“他顿了顿,笑道:”恩明兄,我想和你定个十年之约,你看如何?“

“十年之约?袁兄你快说来听听。”脱恩明有些兴奋。

“十年之后你、我、德祖和江兴在李家庄重聚,比比谁立的功劳大,谁杀死的鬼子多,输者自罚三碗三花酒如何?”

“好啊,相逢须纵酒,举杯庆太平。那俺们击掌为约,十年后在李家庄不见不散。”说完脱恩明伸出右手,两人“啪”地击掌。

一旁的江兴好奇地问道:“西哥,要是没到十年抗战就胜利了,我们这个十年之约怎么办?”

脱恩明听了觉得有理,也跟着问道:“是呀,江兴说的有道理,要是大家齐心协力提早把鬼子赶出了中国,那俺们还要等到十年再见吗?”

袁西呵呵笑道:“如果真如你们所言,那真是件天大的喜事,获悉胜利的消息后我们自当马上赶到李家庄相聚,哪里还去要管它到没有到十年。”

卢德祖皱皱眉,装作担心的样子:“这十年之约好是好,只是输了的要喝三碗三花酒,江兴的小身板怎么受得了?”

江兴不服气地说道:“德祖哥,你别担心我,谁赢谁输现在说没用,我们战场上见真章。”

袁西爱怜地看着这个小老弟:“对,我们江兴胆大心细,腹藏锦绣,是个带兵的将才,将来一定能有大成就。”

江兴腼腆一笑:“西哥,你过奖了,俺不在乎自己有没有大成就,只要把鬼子赶出中国就好。”

卢德祖说道:“俺最近读了蒋百里先生的《速决与持久》,颇为受益,蒋先生认为以现代战术战略的趋势,自然向‘速决’方向走去。但从整个国家的立场说来,即从所谓‘全民战争’的范围说来,就注重在‘持久’两字。按照蒋先生文章观点,我这样理解抗日战争:日本是强国,企图采取战略的速决战占领中国,俺们是弱国,就应自觉地采取战略的持久战,利用国土面积之广大,人口之众多与之周旋,待其疲敝,再行反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袁西也道:“德祖兄说的太对了,我也读过这本书,诚如百里先生所说‘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只要大家不气馁,坚持和日本鬼子战斗下去,中国必胜,日本必败。”

四人聊得兴起,熄灯哨却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脱恩明只得告辞,他走了两步,转过身来握紧拳头道:“诸君努力,中国必胜。”

袁西三人也大声回应道:“中国必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