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明月千里照君归 > 第5章 告状信

第5章 告状信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明月千里照君归!

袁西年轻,为了打鬼子又愿意吃苦,在彭胜辉的陪伴下,他不仅认真完成术科课程,还利用早晚时间加练,很快他的身体变得强壮起来,手脚上全是老茧,原本细嫩的皮肤也因为每天的摸爬滚打变得黑黝且粗糙,从外形来看像个军人了。

艰苦的训练袁西可以咬牙克服,差劲的伙食却让他叫苦不迭,原因就在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共设立了九所黄埔军校分校,原来的洛阳分校改名为第一分校,并迁往陕西汉中;民国26年冬天在武昌南湖成立第二分校,后迁往湖南武岗;于江西瑞金成立第三分校;第四分校原为广州分校改名;于昆明成立第五分校;第六分校成立于南宁,后迁往桂林;第七分校成立于西安;第八分校成立于湖北均县;第九分校成立于新疆迪化。

政府似乎一时间顾不过来这许多的分校,也可能是战火连天,靡费军费,无法拨付更多资金给桂林分校,学校食堂每日里只有白饭和几根咸菜,有时竟然以稀饭果腹,很少见到猪肉等荤腥之物,没有油水人容易饥饿,袁西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又要经受繁重的体能训练,哪里忍受得了,只觉得眼前一直转着星星,一天到晚只想着吃东西。

偏偏军校也属纪律部队,实行封闭管理,不准学员去外面购买吃食,就连家里寄来的食物也不能领用,实在让人徒呼奈何。

好在袁父挂记儿子,又让石头赶去桂林照顾袁西,石头聪明得很,一到桂林就租了套房,每日在集市上或是去到乡下买些鸡鸭肉食做得香喷喷的,军校管得紧,袁西出不来,石头进不去,两人就商量好,袁西夜里九点左右借口上厕所来到围墙边,清咳两声,石头就在墙那边用荷叶包裹着吃食丢进来。

有石头解决伙食难题,袁西不仅没有因为强体能训练拉跨身子,反而因为营养跟得上练出一身腱子肉,成了个精壮小伙,彭胜辉也跟着受益,吃得满脸油光。

桂林分校实行严格的筛选制度,学员们进校后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和训练,就得参加军事技能考试,成绩低劣者淘汰,较次者降入学兵队为预备入伍生,合格者才能进入军官训练阶段,成为真正的军校生,营地也从相思江以东驻扎入伍生的东营房搬到河西安置军校生的西营房。

袁西顺利地通过了考试,成为军校生后各方面的情况有了好转,伙食就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隔三差五能吃上肉,逢年过节还可以吃上饺子。此外,学校每个月还发放几毛钱生活补助,学员们可以趁闲暇时间出去买点生活必需品,袁西也终于可以每天都正大光明地走进石头租住的农家,吃些称心可口的饭菜了。

袁西被分配到十二总队步兵二大队五中队十七班,班主任是个个子不高的壮实汉子,叫黄湘贵,湖南怀化人,曾经是分校主任黄维的得力部下,黄维一接任分校主任,第一时间就电邀黄湘贵到军校任职,听说在前线带兵作战的黄湘贵还不愿意,发了几次电报催都没用,最后黄维发了脾气,黄湘贵才不情愿地来到李家村。

很不幸,袁西成了这个带着一肚子火气来到军校黄湘贵教官的学员,这个精力充沛的男人开始用他野蛮且不讲道理的方式训练他的学员,负重万米跑、限时爬山、蛙跳上坡、每次300个俯卧撑把袁西他们天天整得精疲力竭、伤痕累累,每天训练完毕唯一想的就是赶紧上床睡觉。

袁西心里虽然叫苦,但是转念一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下苦功夫,怎么练的了杀敌的本领,咬牙忍了下来。

同寝室的几个学员可忍受不了,他们在寝室长刘明的带领下,联名写信向学校教育处告了黄教官一状。

没有想到,第二天傍晚,黄教官就找上门来,开门的是班长陶真,一见是黄教官,忙大声喝令:”立正,黄教官好。“

黄教官径自走进门坐在床上问道:“你就是班长陶真吧?”

陶真忙回答道:“报告黄教官,学生就是陶真。”

黄教官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封信来问道:“陶班长,你们寝室有几个人写信告我,这件事你知道吧?”

陶真忙不迭地摇头:“报告黄教官,学生不知道,他们应该是瞒着我干的,如果我知道一定会阻止他们。”

黄教官满脸的不相信:“你不知道?同在一个寝室,他们联名写举报信这么大的事情你会不知道?”

陶真解释道:“黄教官,这几天晚上我和几个班委忙着碰头处理班务,可能是太累了,回来我倒下就睡着了,真没发现他们在搞什么小动作。也许他们认为告诉我,我也不会同意就有意瞒着我吧。”

黄教官哦了一声,把目光投向刘明:“你叫什么名字?”

刘明扬着头大声回答:“报告教官,学生刘明,是106寝室的寝室长。”

黄教官腾地站起身举着信问刘明:“是不是你带着他们写信告我的?你好大的胆子。”

刘明暗自惊疑信怎么会落在他手上,但是又一想事情已经做下,害怕也没有用,就一梗脖,回答道:“报告教官,我知道你不愿来这里当教官,可是你也不应该带着情绪把我们当仇人来对待,每天布置高强度的训练这样不仅不会有好的训练效果,还容易造成学员身体损伤,所谓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才写了这封信给主任,信是我一个人写的,和其他人无关。”

黄教官上下打量刘明几眼:“哎哟,小伙子不错,不仅敢作敢当,还很讲义气,只是这封信上好像还有几个名字:卢德祖、江兴、黄望乡、彭胜辉,应该都是你们寝室的,怎么样,都站出来,让我认识认识。”

刘明连忙说道:“报告教官,这事真的和他们没有关系。”

彭胜辉不满地说道:“刘明,这事我也有份,不用你一个人扛。报告黄教官,我就是彭胜辉,怎么处置你看着办吧?”

黄教官笑了:“哈哈,你就是彭胜辉?胆子不小,还有几个也站出来吧。”

黄望乡看了一眼黄教官,怯怯地说道:“报告黄教官,我们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提醒下教官,能不能不要这么大运动量,我们大家都受不了。”

黄教官眼一瞪:“提醒?有这种提醒的吗,不当面提意见,写黑信直接告到黄主任那里去了?”

黄望乡张张嘴什么也说不出来,卢德祖不满地拉了他一把,大声地说道:“报告黄教官,我是卢德祖,你手上的那封信我也签名了。”

江兴也站出来:“报告黄教官,我是江兴,我也签了名。”

“你是江兴,你是卢德祖,你是彭胜辉,那你是黄望乡啰?嗯,这个名字不错,望乡,望乡,不知何处吹笛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黄教官不住点头。

黄望乡惊讶地看着黄教官:“黄教官,你太厉害了。我的名字是爷爷取的,当时他正带兵于涿州同皖系开战,夜里听到我出生的消息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您看到我的名字马上就能领会我爷爷当时的心境,真是叫人佩服。”

黄教官呵呵一笑:“原来是军中前辈的后人呀,失敬失敬。领悟你名中之意没有什么奇怪的,都是军人,很多想法是相同的。“他转向袁西问道:”这位同学,你叫什么?你怎么没在信上签名?”

袁西答道:“报告黄教官,我叫袁西,虽然我没有在信上签名,但并不代表我同意您的训练方式,我只是认为您会根据训练结果慢慢调整您的训练强度,所以我想再等等看。黄教官,我和同学们怀着满腔热血和报国情怀来到军校,是不会被任何困难吓倒的,更别说是区区艰苦的训练。我们知道您是抗日英雄,希望能从您这学到真正的杀敌本领。”

黄教官先是一愣,而后哈哈大笑:“好小子,你将我这一军比写信告我还猛呀!你们这帮臭小子,有意见可以当面提嘛,你知道的,我黄湘贵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从善如流,你们写信给黄主任,害得我还被他狠狠批评了一顿。不过这也怪我,太心急,总想着尽快把你们训练好,我好早点回战场教训小日本去。”

袁西等人面面相觑,怪不得黄教官训练大家这么狠,原来人家根本没有心思留在这当教官,一直打算走呀。

黄教官一看大家的表情不对,赶忙解释道:“那是我以前的想法,黄主任今天把我叫去了,他对我说,湘贵,你说是教会一个步兵连一百二十人杀敌本领作用大,还是教会一个学员班四十四个人,然后再让他们每个人带一个排、一个连作用大?我一听就明白了,还是老长官厉害,一句话就点醒了我这个梦中人。我就问主任要这封信,主任问我要信干啥?我说找他们道歉去,还能干啥。他就把信给我了,我顺着信上的名字就找过来了。”

袁西心想,黄主任怎么回事,也太容易相信人了吧,居然把告状信给了被告状的黄教官,他不担心黄教官会打击报复刘明他们?

还没等他想明白,黄教官啪地给刘明他们他们敬了个礼:“黄湘贵以前教学方式简单粗暴,没有顾及大家的感受,请你们原谅。”

刘明他们眼睛瞪得铜铃大,什么时候见过师长给学生道歉的,他们又吃惊又感动,也赶忙回礼,刘明满脸羞愧道:“黄教官,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写信告您,而您不仅不责怪我们,还给我们道歉,真让我们汗颜。”

黄望乡更是激动地满脸通红:“黄教官,我真没有想到您的心胸这么宽广,犹如浩瀚的大海,无边的宇宙,有您这样的教官,我们真是幸福。”

黄教官脸也红了:“望乡同学,你别这么说,说的我都不好意思了。你知道的,我是军人出身,坦诚、直率,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件事是我错在先,怪不得你们,不过,既然我向你们道歉了,以后大家就不要再提这件事了,行不?”

看到刘明他们忙不迭地点头,黄教官说道:“好了,天也不早了,明天还要训练,你们早点休息吧。”

彭胜辉赶忙问了句:“黄教官,明天还跑米吗?”

黄教官说:“为了增强体质,强化体能,明天继续米长跑”,学员们听了都倒吸了口凉气,“啊”地叫出声来,黄教官没有理睬他们,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嘛,我看负重就先不要了,循序渐进,慢慢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