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开讲《彭公案》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1978文艺时代!
八月七号,再过一天就是立秋。
清晨微风拂过,传来阵阵凉意。
今儿张晚风起了个大早,在老妈杜岚没开嗓前就爬了起来。
经过这阵子的不断积累经验,在作息方面也悟出了一些心得,比如说睡觉时被外因吵醒,会导致心率的迅速上升,出现精神不振的现状,十分影响身心健康。
从睡眠中自然醒来,通常会经历一个逐渐过渡到清醒状态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减少身体的紧张和不适感,心理和情绪方面也能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
这两天他都在努力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推开房门伸个懒腰,刚巧碰到老张同志准备出门买早餐,自从他妈杜岚恢复工资后,他们家的早餐都是买着吃。
这不是烧包,实在是他们家有这个经济实力,一家三口没有一个吃闲饭的。
他爸工资一百一十元,他妈的工资是一百四,这工资还是她要求降下来后拿的,最早她的工资是一千三,跟李少春一个级别,顶四个侯宝林。
当时全国所有搞文艺工作的,京剧演员拿的最高。比如曲艺界评为文艺一级的就俩人,一个侯宝林,另一个是高元钧,他说的《武松打虎》最出名,他们拿三百四。
同为文艺一级的京剧演员像梅兰芳拿两千一,马连良拿两千,但他们二位还不是最高的,著名女武生关笑霜,她在滇省京剧团任团长,她的工资最高时拿三千块。
这位后来在得知老师、前辈比自己拿的工资还少,便主动要求降薪,工资降到了二百八,连级别都主动降到了文艺二级。
这风范让后辈们望尘莫及。
杜岚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下调,直到一百四十元,她还觉得自己拿的高,要求降到一百元以下,这次被时任文化部门的负责人的茅盾先生给劝住了,说你再降,别人就不好拿了,她这才不提降薪的事。
他们一家三口的月工资加在一起有三百多,这收入远远超过了小康的生活水平。
除去老张同志每月会往兴隆老家寄二十块钱之外,他们家除了生活所需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外,其他开销的占比就很低。
要不是他还记得自己是被d培养多年的干部,他都想来一句:我不喜欢钱,我对钱不感兴趣。
我们不说空话更不说假话,实事求是。
见老张同志要走,道:“爸,您老买油条能不能多买一点,一人两根油条够谁吃的?”
“油条不要票。”老张同志呲了他一句,推着车子便出门了。
这年头干什么都要票,吃饭要饭票,掏粪要粪票,坐公交车还能办月票。
不过,他们家从来没有缺过票,他爸可是淘票大能手,燕京城哪个犄角旮旯藏着黑市,他门儿清。
“这老头儿买个早饭还扣扣搜搜的。”小声嘟哝了一句。
好巧不巧被不远处的老妈杜岚听到,“想吃自己买去,少背着你爸说他的不好。”
“得!”
实锤了,他确实是戏迷给扔舞台上的。
这一大早儿,起来没别的,净挨吵了。
头一转,扎个正宗的马步,对着东墙根的花坛,啪啪就是两下子拳法。
“打的没一点力气,样子货。”杜岚恰如其分的评价了张晚风刚才的那两下子。
张晚风运了一夜的气,被老太太这一句话给打回了原形,
气一泄,也就没了势,再打就真成了样子货。
他想反驳,又反驳不了,他妈年轻的时候练过,还打死过人,属于实战派,可比他这个当了几年兵的文艺青年厉害的不止一星半点。
老太太虽多少年不练武艺,但随便用两招来对付他还是绰绰有余。
“您老慢慢练着。”张晚风来个皮笑肉不笑,回了屋。
望着儿子被自己打击到绝望的背影,杜岚再也忍不住笑意。
听到老妈那肆意的笑声,这个家没法待了。
在屋没待一会儿,老妈就开嗓了。
这时张晚风端着盆出来,准备刷牙洗脸。
等他做好面部和口腔内部的清洁工作,老张同志也差不多买饭回来。
端盆出门,一扭头朝大门处望去,哎呦!这不是那谁吗?
《重案六组》里的大曾,不认识啊!如坐针毡、如鲠在喉、如芒刺背这个三如应该总听说过吧!
李成儒此时就站在他家大门外听戏呢,一脸陶醉,当张晚风走到跟前他都没发觉。
“诶!您是不是在景山服装八厂工作?”
“啊!”他猛回神,一看问话之人,一脸的震惊,“张记者,您怎么在这儿?”
“这我家,我不在这儿,我在哪儿?”笑着回道。
他本来是准备狠狠怼他几句的,可一想到自己在他眼里那是妥妥的文化人,要是爆粗口,自己在他心目中的文化人形象不就碎了一地。
李成儒又是一脸的吃惊,这是他家?看了看院中的杜岚,又看了看张晚风,好像长的有点像。
“您是杜老师的儿子?”
“嗯,杜老师是我妈。”
嗐,废话文学是被他给玩明白了。
在张晚风还干记者的时候,他们俩就有过交际。
那时李成儒在景山服装八厂做制衣工,他这人脑子活泛,有点子,就利用碎布头拼接制作成书包还有钱包之类的物品,就是这个点子,给他们厂子带去了不少收益,于是,他被他们厂立为变废为宝的模范。
张晚风就听说了这事儿,然后采访了他。
现在看来这事没什么,但在当年这事上新闻是没有问题的。
一别经年,张晚风问了问他那个点子现在怎么样了,还在发挥作用吗?
李成儒叹气道:“您采访后没两个月就不好卖了,不过,我们把碎布头支援给了街道制衣组,后来他们搞了一个布玩具出来。”
当李成儒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张晚风就在心里劝自己要大度,不跟他一般见识。
说的什么话?什么叫我采访后就不好卖了,明明是我的采访给你的点子续了一波命。
哼!
八毛钱一个的书包,还是碎布头做的,要是一直火下去那才见了鬼。
大家一开始买,也就图个书包的设计独一无二。
“哦,那也不错。你听戏,等哪天有空咱们再聊。”
“诶,您忙着。”他也看到张晚风端着盆,赶紧顺着话说。
心里却乐开了笑,没想到张记者还记得我,却更想到张记者居然是杜老师的儿子,那以后来听戏不就更方便了。
最好进院里听,要是杜老师能教自己一两句唱……
“嘿!爷们儿看不出来啊!您还认识晚风呐!”
“认识啊!张记者还采访过我呢。”老李一脸的骄傲,就差直接挑明了告诉大爷我上过新闻。
“嗬!不就景山服装八厂吗,我当……”此时杜岚老师要唱这折戏最精彩的一段了,老头儿也不准备打击他,“听戏,听戏。”
张晚风接一盆水出来,朝李成儒点头招呼了一下。
李成儒之所以喜欢京剧,第一燕京地区流行京剧,再一个就是他家里有人从事这行,从小耳熟目染,他哥哥就学唱戏,还学过拉京胡。
后世在某表演节目中老李头开过一次嗓,说实在的那次唱的真不咋地,但他早年跟沪海青衣史依鸿双栖双飞时唱的就很不错。
有味儿。
待杜老师练好嗓,众人也不留恋陆续散去,李成儒想了又想,还是没勇气上前攀交情,再加上还要上班,他也只好随波逐流。
“那年轻人你认识?”
“认识,我之前采访的对象,景山服装八厂的工人,这人挺有意思的……今儿没想到在家门口碰到了。”
………………
到了台里,屁股刚坐下就被林台的联络员小陈给薅到了林台的办公室。
“关于录制《彭公案》,昨天上面有了明确的回复,基本上是同意了。”
“基本上?”
“嗯,局里对录制《彭公案》的分歧很大,好在有张局的大力支持,这个事才能勉强通过。”
干什么事都不能缺个有担当的领导。
“我就说领导们的眼光一定超前,肯定不会因现在一些小困难所止步。”
“打住,有拍马屁的时间,不如想想怎么把《彭公案》录制好。”
张晚风认真听训,等林台训完,他立马保证会高标准严要求制作高质量的评书节目。
《彭公案》按他所知,现在讲这本的评书分为两派,一派是讲到彭公奉旨西征西夏,此称之为“忠义西巡”,另一派是讲到彭公西征,另外加了一个人物作为书后半部分的书胆,称之为“龙虎西巡”。
不管哪一派动则都有二三百回,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单靠他们几人就算啃下来了,也要累个半死。
为了减轻工作量,也为了节目的质量和当下局势所需,他们大刀一挥直接砍掉一半。
书从第一回彭公授任三河县县令开始讲,到一百二十五回:访知己义结金兰,献珍珠替友赎罪,也就是把石铸的案子讲完,石铸盗走御用桃花玉马,彭公借伍氏三雄之力擒拿他结束。
到这里《彭公案》里的案子基本上都讲完了,接下来都是关于西征的故事,在张晚风看来后半部分完全没有必要讲。
定好了调子,让徐飞快马加鞭请来齐先生,这次的稿酬还是一集一块钱,谈完俗事,中午大家一起吃了碗凉面条,下午他们就投入了录制工作。
“浩浩乾坤似海,昭昭日月如梭。福善祸淫报难脱,人当知非改过。贵贱前生已定,有无空自奔波。从今安分养天和,吉人自有长乐。”
“啪!”
“今儿我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康熙年间,康熙在位的第三十九个年头,一个春末夏初的日子…………”
(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