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综武召唤第四天灾 > 第157章 大明皇帝的态度

第157章 大明皇帝的态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综武召唤第四天灾!

临安。

这本是历史上南宋的都城。

在这个世界却是明国帝都所在。

秋风轻拂,紫禁城的黄昏显得格外庄严肃穆,金黄色的琉璃瓦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后院之中,一处隐秘的亭台楼阁被葱郁的古木环绕,这里是远离朝堂喧嚣的清净之地,只有皇帝与亲信近臣得以涉足。

一位年轻人身着绣龙纹的明黄龙袍,端坐在亭中的紫檀木雕龙椅上,面容沉稳,双目如炬,透出不可一世的威严。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似在等待,又似在思考。

他便是如今的大明正德皇帝朱厚照。

身边侍立着的,是几位身穿暗红色官服的密保官员,他们个个面带敬畏,低垂着头,气氛中弥漫着紧张与神秘。

其中一位年纪较长的太监,手持一卷密折,轻步上前,跪地呈上,声音细碎而恭敬:“陛下,这是最新的江南密报,请您御览。”

皇帝缓缓展开折子,眼光迅速扫过字迹,时而紧皱眉头,时而目光凌厉,显然内容非同小可。

密报中提及的可能是边疆的异动,或是朝中暗流涌动,每一条都足以撼动社稷安危。

“嗯,此事需谨慎处理。”皇帝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有何见解?”

官员们交换了下眼神,最年轻的那位壮着胆子出列,躬身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铁蛋神侯非但乃我皇室中人,更乃国之重臣,不管什么原因,那所谓的逍遥门敢当街对神侯行凶,便是犯了谋逆大罪,朝廷应立即派兵镇压。”

皇帝闻言,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此言的可行性,而后缓缓摇头,“黄先生的详细奏报何时到?”

“启禀陛下,已八百里加急送来,很快就到。”

正德皇帝点了点头:“飞鸽传书内容太过简略,一切等看完黄知府的奏报再说。”

不多时,一名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后院的寂静,一名侍卫手捧着一叠厚重的奏折匆匆而来,跪倒在地,将奏折双手奉上:“陛下,黄知府的详细奏报已到!”

正德皇帝接过奏折,一页页仔细研读,脸上的表情随之变幻莫测,由起初的沉思转为震惊,再转为愤怒。

当最后一折阅毕,他猛地将奏折拍在桌上,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怒意昭然。

“岂有此理!”正德皇帝怒喝道,“朱无视,朕待你不薄,你竟敢私结党羽,图谋不轨,还胆大妄为,公然与边关勾结,挑衅朝廷权威,实乃乱臣贼子,国之大害!”

“来人!”

“令锦衣卫,东西厂,全员主动,捉拿护龙山庄所有人等,但有违逆,当场诛杀!”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在场大臣见正德皇帝杀气腾腾,被吓得噤若寒蝉。

唯有一位老臣接过详细密报,细细看了一遍。

老臣手持密报,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忧虑,缓缓开口,声音虽轻,却在静谧的亭台中显得异常清晰:“陛下息怒,微臣还有一事相告。据这密报所示,朱无视的确该杀,但逍遥门也不得不防。”

这位老臣不是别人,正是当今的内阁首辅杨廷和。

眼下也唯有这位在明孝宗时期便担任皇太子朱厚照讲读的老人敢在正德皇帝如此雷霆大怒之时还敢进言。

正德皇帝闻此,怒气稍敛,目光重新聚焦于老臣身上,语气中多了几分探究:“杨师对这武林门派可有了解?”

杨廷和知道正德并未将一个小小的武林门派放在心上,摇头道:“陛下,可别小看了这逍遥门。”

旋即,杨廷和开始向皇帝和在场众人解释逍遥门是何等存在。

从福威镖局林平之初创门派开始讲起。

直到所谓的工业联盟出现,玻璃,香皂等生意遍布半个大明。

“实不相瞒,老臣家中如今用的便是逍遥门的香皂,茶具也都换成了玻璃。”

“哦?那林平之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能耐?”

正德皇帝闻言,反倒是来了兴趣。

杨廷和见他有了兴趣,心中了然。

又讲了一些关于林平之的事迹,但最后,他却严肃的提醒道:“陛下,林平之可并非单纯的经商天才,按照黄知府奏报所述,他已然是一名大宗师,且实力还在神侯之上。”

正德皇帝闻言,脸色微微一变,同样肃穆不少。

“依杨师之意,该如何?”

“依老臣之间,应趁其羽翼未丰,斩草除根。”

杨廷和面不改色,但言语中却是一片肃杀。

杨廷和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立时分为两派,争论声四起。

一位身穿绯色官服的中年官员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老臣不敢苟同杨首辅之言。林平之既已成就大宗师之境,其武学修为深不可测,非一般武者所能及。贸然对其门派下手,恐引起武林动荡,甚至可能招致其本人或其门人的激烈反抗,对朝廷不利。”

此言一出,赞同之声与反对之声交织,朝堂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

一些支持杨廷和意见的大臣认为,逍遥门若不尽早铲除,必成后患,其商业活动背后可能隐藏更大的政治野心;而反对的一方则强调,江湖之事复杂多变,不宜轻易搅动,以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正德皇帝目光冷峻,静静听双方辩论,内心权衡利弊。

最终,他抬手示意,嘈杂的朝堂渐渐归于平静。

“众卿家所言,朕皆有耳闻。”

皇帝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林平之与逍遥门之事,确需审慎对待。然而,朱无视之叛,朕不能坐视不理。至于逍遥门,杨师所虑不无道理,但直接动手,确有风险。”

正德皇帝目光扫过群臣,继续说道:“杨师,你素来谋略深远,此事还需你详加筹划。既要遏制逍遥门势力扩张,又不可操之过急,引发不必要的动荡。毕竟林平之诛贼有功,此时动手,难免引人非议。至于朱无视,待他被送回,直接送至孝陵。”

杨廷和眼底闪过一丝无奈,面色却仍不改色,沉声道:“微臣遵旨。”

皇帝点头认可,随即转向众臣:“诸位爱卿,国事繁重,需上下一心,共克时艰。朱无视之事,即刻行动;逍遥门,则徐图之。朕希望各位能各司其职,稳定朝纲,莫让宵小之徒有可乘之机。”

随着正德皇帝的旨意下达,纷争立止。

众大臣领命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