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都重生了谁还当人 > 第6章 这你也要现场开导

第6章 这你也要现场开导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都重生了谁还当人!

看到这小子,段永明就忍不住想起了早上在校门口的那处好戏。

怎么以前没发现这小子也这么能整活呢?

段永明倒不是那种唯成绩论的老师,对于班级里数学比较差的学生,他也会经常关注。

像许青山这种,回回考试八九十分,硬是在及格与不及格边缘反复横跳的家伙,更是段永明关注的重点。

如果说许青山是脑子笨,那段永明也不会说什么。

可问题是,这小逼崽子的解题思路和逻辑性其实并不差,以段永明二十年教学经验来看,这也是个脑袋聪明但学习不上心的臭小子。

有时候老师多拉一把,成绩就能有不小的突破。

按照段永明的预期,高三总复习许青山要是好好学,起码考上500分,上个不错的一本大学是没有问题的。

段永明一直觉得,自己只要多上点心,能拉得动一个是一个。这样每次高考后评估,自己带的A段重本率能提上些小数点,指不定都能触发学校的奖金线,也能稍微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当老师嘛,追求不就这些么?

老段一手拿着自己的双层玻璃茶杯,一手搭在半开的盖子上走下讲台,开始在教室里打转,在这个同学旁边站一站,在那个同学身边停一停。

这种行为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有压迫力的。

老段站到了郭伟的旁边多看了一会,郭伟连笔都不敢下,生怕自己现场做错给老段看,等等被拉出来树典型。

“做题要动笔,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心算最容易出错,不要想当然。”

他从郭伟的身边离开,溜达溜达着,不知不觉就逛到了许青山的身边。

三道选择,两道填空,两道大题。

考察的范围其实覆盖面挺广的。

第一题就是最经典的集合与常用逻辑问题:

1.已知集合A={x|x-2≤0},集合B={0,1,2,3},集合C={x|-1<x<1},则(A∩B)∪C=(?)

A.(-1,1]

B.(-1,1]∪{2}

C.(-1,2]

D.{0}

老段捧着茶杯就立定在许青山的身后看着他答题。

第一题,选B。

嗯,看看草稿有没有写出正确的思路导图和推导过程。

其实题目本身并不是很难,而且这种选择题,其实很多时候大家都会选择心中推导完直接选。

不过老段却对实验班的同学定过规矩。

正式考试的时候怎么样他不管,但是在平时的小测过程中,他要求大家需要工整地在草稿上写出推导过程。

这其实挺好的,毕竟小测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如果有人是靠蒙对答案的话,那小测的作用和意义就被无限弱化了。

不得不说,老段作为金牌老教师,在教书育人这方面,是很有一手的。

只不过.......

老段站在许青山身后。

他发现这小子一点都不带慌的,甚至还抬头看了他一眼,微笑着向自己点点头。

一点都没个学生样。

“嗯?”

当老段看到了许青山手侧的草稿纸的时候,一时间,他那张老脸精彩非常。

并不是许青山什么都没写。

而是许青山什么都写了。

他的草稿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关于集合与逻辑的完整知识点,从集合的概念,到元素特点,再到区分出子集、真子集、想等的关系,区分出交集、并集、补集的运算等等。

他几乎是直接把关于这方面知识点需要用到的部分都列了出来。

而且按照他列知识点和公式的方式,老段心里有一个猜出来都有些荒诞的想法。

这小子......

似乎并不是把这些知识点背下来的,按照他写出来的内容方式,更像是他只记得其中几个点,但是靠着自己的逻辑能力,准确地把剩下的部分推导出来的。

只不过,集合题目本身并不难,再加上集合的知识点也算是高中数学里最简单的部分。

老段觉得自己还能接受。

但现在许青山正在写的东西,他就有点不能接受了。

毕竟这只是重生的第一天。

许青山虽然还记得一部分高中数学知识,但是缺漏的地方实在是不少。

对于他来说,记忆并不是散落的拼图,要在记忆里去找到那块遗漏的拼图去补上。他需要做的,反而是利用自己现在已经掌握的部分拼图,去亲手画出来空出来的这块。

老段就这么站在许青山身边。

亲眼看着他在那里通过几何绘制和不停地简易推导,正在尝试着推导出来求导公式?

看样子,许青山似乎只记得导数最基础的一部分东西,比如其定义:y'(x)=dy/dx=lim h→0 y(x+h)- y(x)/h。

可老段眼睁睁地看着许青山由定义得出加法法则、乘法法则和链式法则,这些他还可以理解,毕竟其他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也能轻松做到、条理清晰。

可是e的假设验证他怎么在做小测的时候也现场导?

用上了链式法则,把导数定义化简、通分,又导出了除法法则。

老段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评价眼前这位显得有一点点抽象的学生。

他似乎有一种同时具备了基础不扎实和强逻辑思维的美感。

嗯。

很符合老段对许青山的刻板印象。

他现在对于许晴山的聪明程度评估,从原本的认真学习可以提高到500分以上,轻轻抬高了一些,这要是高三这年真好好读书,550+绝对不是问题。

这分数都能去一些还不错的211大学就读了。

比如省会榕城的榕城大学。

就是这基础实在是太不扎实了,高中前两年跟开玩笑一样。

老段腹诽道。

前面的选择倒是都写了,但是那考察计数原理和二项式定理的填空题没动,就连草稿都没打,一看就是直接放弃。

考察向量的那道比较难的填空,草稿上草草写了一两行定义就划掉了,看样子是发现自己的记忆出错了。

两道大题,一道导数大题,一道几何大题。

他倒是做得有模有样。

20分钟的时间,许青山将将地做完了题目,揉了揉手腕,长出一口气。

这题目倒还好,现在导也没啥。

主要是太久没有握笔写字了,还要按照自己记忆中比较工整的字样来刻意书写,这倒成了这场小测最难的点。

许青山抬头,看到端着玻璃杯的老段从自己身边施施然地走上讲台,让人开始收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