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文字游戏 > 第六十七章昔人黄鹤(二)

第六十七章昔人黄鹤(二)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文字游戏!

黄鹤楼坐落于武昌,巍然耸立于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远远

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林中,黄红色的高楼盘山聚水,气势极为雄伟壮观。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黄鹤楼失去了军事价值。随着江夏城地的经济展兴盛,竟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千百年来,历朝历代文人墨客驻足黄鹤楼,鸟瞰长江美景,饮酒作诗,留下诸多名词佳句。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崔颢的《黄鹤楼》,也就是“回到过去的我”留在桃花源石门的线索。

黄鹤楼不仅是观赏胜地,从北宋至上世纪中期,还曾是道教的名山圣地,相传此楼为吕洞宾传道、修行、教化的道场。《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圣迹。”

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指明黄鹤楼以军事目的而建。不过,据《极恩录》记载,此楼原是酒楼,并有个神异色彩的传说。

《江夏县志》所引的《报应录》描述,南北朝时期,有位姓辛的商人,建个酒铺,以卖酒为业,生意不温不火。好在辛老板为人淳朴忠厚,买卖做得童叟无欺,倒也能维生糊口

话说夏日正午,酒铺外站着一位身材魁伟,衣着褴褛的乞丐,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

辛氏没有丝毫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乞丐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高呼“好酒”扬长而去。店小二本想阻拦要钱,却被辛老板阻止:“一杯酒而已,都有不容易的时候,何须放在心上。”

谁曾想此后,乞丐每天正午,都来讨杯酒喝,既不言谢也不逗留,引得店小二也好、食客也罢,诸多不满,几次要收拾乞丐。

唯独辛老板,丝毫没有厌恶恼火,干脆亲自端酒等候,毕恭毕敬将酒送至乞丐手中。

如此过了半年,这一日,乞丐喝了酒,用乌油油的袖子擦着嘴:“我欠你半年酒钱,没钱还你,就送你一幅画吧。”

未等辛老板推辞,乞丐从用来乞讨的竹篮里拿出一枚橘子,用剥了的皮,在墙上画了只仙鹤。因为橘皮是黄色,所画仙鹤自然也是黄鹤。

画毕,乞丐端详片刻,满意大笑而去。自此,再没出现。

店小二嫌黄鹤画得腌臜,污了墙壁,正要擦掉,辛老板却视若珍宝:“这不是一只黄鹤,而是一颗知恩图报的心。”

正巧,有桌客人,酒至微醺,吟诗高歌助兴。

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那只画里黄鹤,随着歌声,合着节拍,翩翩起舞,着实异景。

自此,辛老板的酒铺名声大噪,慕名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生意也愈红火。辛老板由此积攒了很多财富,成了当地富豪。

更难得可贵的是,辛老板并没有因此得意忘形,待客更加谦恭。遇到灾年,开铺施粥赈灾,接济灾民,深得百姓、官绅、文人雅士尊重。

十多年过去了,辛老板每天正午,都会站在酒铺前,望着赠画乞丐当年所来方向,端酒等候。

直到有一天,乞丐依然衣衫褴褛,唱着歌飘然而至。

辛老板大喜:“恩公,您赐我一生用不尽的财富,我愿供养您,竭尽所能满足您的要求。”

乞丐“呵呵”一笑:“穷而不失礼,富而不忘本。如此品性纯良,这些钱财,本就是你该得罢了。不过呢,我的宝贝坐骑在这里待得久了,也该随我而去。”

说罢,乞丐从腰间抽出笛子,吹了曲子,旋律美妙至极,竟不似人间凡乐。

须臾,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中黄鹤随着白云飞到乞丐身旁。乞丐爱怜地摸着黄鹤,跨上鹤背,腾空而去。

辛老板为了怀念这位仙人,用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崔颢的千古佳句《黄鹤楼》,也是因此传说,兴之所至,挥毫而成。

“月饼,除了那个传说,我实在没看出黄鹤楼有什么不同。”我擦着满头大汗气喘如犬,“格局很周正,也没看出有什么机关暗门。

月饼摸出根烟刚想点着,估计是琢磨着旅游景区抽烟有碍公德,很惋惜地塞回烟盒:“这事儿我不专业啊!要不你再琢磨琢磨?或者像《望庐山瀑布》,根据诗词意境结合现实场景,推敲推理?”

“50多米,五层啊!我都上上下下爬了好几趟了。内部72根圆柱,外部60个翘角,十多万片黄色琉璃瓦,两只铸铜的黄鹤……且不说和格局术数不沾边儿,就连崔颢的《黄鹤楼》,也没有什么关联。喏!你也看了,从楼顶往外瞅,这角度武汉三镇倒是看得清晰,但压根儿不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景儿啊。难不成让我唱民谣,等着这两只铜鹤闻歌起舞,带咱们得道成仙嘛?”

我没好气地揉着酸麻肿胀的小腿,正着牢骚,黄鹤楼下的京广铁路列车呼啸而过,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自古以来,但凡格局绝佳之处,讲究的就是个空灵寂静。这铁路都通到下面了,就算之前有什么,也都破坏掉了。”

“那‘回到过去的你’留那诗几个意思?”估计是天气太热,心头火燥,再加上一大早吃的热干面火辣干热,月饼也按耐不住火气,“怎么就这么没耐心?”

“我哪知道为什么留那诗!‘回到过去的你’当时肯定也在,你来跟我讲讲几个意思?”我闷着一肚子火,索性找个树荫坐着乘凉。

月饼背着手阴张老脸不搭理我,自顾自看景儿拍照朋友圈去了。

得!我们俩这还没回到过去因为爱恨情愁黑化呢,这会儿就祸起萧墙矛盾重重了。

“有唱歌的么?洗手间在那边,其余的游客跟好队伍。唱歌的同学,铜鹤这里集合。”“唱歌”是导游行话,其实就是上厕所的意思。

不知道哪儿的旅游团,人人带着统一的旅游帽喜气洋洋,跟着导游听讲解:“我们看到的黄鹤楼,并非历史里的黄鹤楼。唐永泰元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所以黄鹤楼又有‘国运昌则楼运盛’的说法。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毁于光绪十年。”

导游讲得口干舌燥,游客们听得兴味索然,唠嗑的唠嗑,拍照的拍照,叽叽喳喳闹成一片,典型的中国式旅游团模式。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年重建,选址在距离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也就是我们今天来到的黄鹤楼。”

我听得一怔,急忙起身尾随旅游团,想跟着蹭听。结果被旅游团的几个中年大姐满脸嫌弃地鄙视,只得作罢,灰头土脸地悻悻而回。

不过,有件事,终于弄明白了——敢情我们忙活大半天,他娘的来错地儿了!

“南少侠,你确定当了一年大学讲师?连这事儿都不知道?”月饼站我身后,语气里哪还有什么辣椒味儿?

我头都不用回,也能想到月饼摸着鼻子,摇头晃脑满脸无奈的戏虐表情,于是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尽量使嗓音很低沉:“像你这种学渣,当然分不清古代历史民俗和古代地理建筑,是完全不同的两门课程!”

“真正的黄鹤楼已经被武昌引桥了,请问南老师有何见解?”月饼模仿着认真听讲的学生口吻,“此刻,我的内心,满满的惆怅啊。”

月饼这句话,突然间,让我有了很模糊的念头。那《黄鹤楼》的八句诗在脑子里螺旋桨般转动,最终停留在其中两句。

“月公公!我想到了!跟我来!”我小跑着窜进黄鹤楼,上气不接下气地爬到顶楼,望着黄鹤楼旧址位置。

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正是一天最热的时候,顶楼微风习习,倒也惬意舒爽。极目眺望,江水蒸腾着蔼蔼水汽,游轮悠长沉闷的汽笛声飘荡于江面,阳光映着波光粼粼的波浪,璀璨炫目中极尽落寞沧桑的景色,心情竟也随之萧索黯然。

我默念着那两句诗,模糊的念头逐渐清晰,掏出手机确定了时间:“月公公,再等四个小时,夕阳西下,或许会有答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月饼确实聪明,仅从我简单一句话,就猜出来了。

“我们要找的,其实不是黄鹤楼。”白衣女子凄绝美绝的孤单背影,悄无声息地浮现眼前,我的心口没来由一痛,“而是时间和景象在某一节点交汇,产生的某种奇特现象。记得那个女孩说过什么?镜花水月,破碎虚空……其实,她已经告诉我们线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