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石头公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带着月老系统穿六零!
这天晚上,李鸿儒下班回到家,就看到了笑颜如花的张维芳,他的心情也跟着好了几分。
“怎么?今天回你家很开心吗?”
“对啊,我今天好事要宣布,你猜猜看?”张维芳迫不及待地要分享她的喜悦。
“是你娘家有好事?”
“不对。”
李鸿儒想了想,然后眼睛突然一亮:
“你不会是有了吧?”
“什么?怎么可能?你瞎猜什么?”张维芳没想到李鸿儒会想到这个上面去。
对怀孕生孩子一事,她并没有抗拒,反正迟早也要生,早生早踏实。
“鸿儒,我告诉你吧,我能帮忙搞到粮食,你高不高兴?”
“真的假的?”李鸿儒知道张维芳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他只是想确认一下。
“真的,小叔可以带我去去石头公社换粮食,用你们厂里的布料换,你觉得怎么样?”
“当然可以,不过正常的布料应该给不了很多,那些边角料和瑕疵品可以。”
“没问题,你明天回你家借几辆驴车拉布,让你爸和大哥也跟着去。”
李鸿儒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也不放心张维芳出门,天气这么冷,还得赶车,一路会很辛苦。
“维芳,要不你留在家里吧,你出门我不放心。”
张维芳想都没想就拒绝了:“我不去怎么行?我小叔和你家人又不熟,你放心,我会穿厚点。”
张维芳在系统商城里兑换了一套厚保暖和一身厚棉袄。
纯黑色的棉袄看着不起眼,里面缝的可是新疆棉花,特别暖和,她连帽子,口罩和围巾都买好了。
李鸿儒劝不住她,也只能嘱咐她小心一点。
而且张维芳换粮食也是为了他,所以李鸿儒很感动,把她对自己的好都记在了心里。
第二天一大早刚上班,李鸿儒就去了厂长办公室,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凌天明没想到李鸿儒还有这本事,库房里积压的残次品不少,现在拿这些布料换粮食,也是在给厂子里做贡献。
作为厂长,凌天明有非常长远的眼光,他直接就批准了李鸿儒的提议,还承诺残次品都给最低的出厂价。
晚上下了班,李鸿儒又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家,直接开门见山,把事情和李贵方说了一遍。
李贵方有点虽然也有点不放心,不过还是支持儿子的决定。
第三天上午九点钟,四辆装着布料的骡车从纺织厂出发,一路向西,驶向石头公社。
张九义赶着第一辆车,张维芳和他一起坐在车前。
剩下三辆车分别是李贵方,李鸿东和李耕田的孙子李贵林。
李贵林是一个30多岁的男人,长得高大威猛,185cm的大个,一看就不好惹,李贵方专门让他来撑场面。
北风萧萧,黄土满天,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他们一行人孤独的走在大路上。
行至半路,天已渐黑,张九义带着大家来到了路边一个叫牛角沟的小村庄。
村子里只有两百多口人,民风淳朴,这里的大队长也十分好客。
因为之前张九义来过一次,所以大队长很热情的接待了他们,还用一袋子冬瓜换了一些布料,双方都很满意。
晚饭是他们自带的窝头和馒头,让大队长帮着加热了一下。
睡觉的地方就比较简陋了,只有一间没有烧炕的房间,临时烧了一会,让屋里有点热气就那么将就着睡了。
作为唯一的女性,张维芳的待遇比较好,她和大队长的三个闺女睡在了一个炕上,温暖的被窝赶走了寒冷的冬夜。
为了感谢大队长的收留,张维芳偷偷留下半斤红糖。
第二天一早大家就加急赶路了,下午两点,他们终于来到了石头公社。
张九义带着大家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跑,每个村子或多或少都会换到一些粮食。
第四天,他们经人介绍,来到了一个小山村,郝家村,这个村子四面环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向外界。
李家三个人在外面看车,张九义带着张维芳走了进去。
“哇,这里真漂亮。”张维芳忍不住发出了赞叹。
山上到处都是高大的树木,还有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河途经村庄,河水还没有结冰,“哗啦啦”,“哗啦啦”缓慢流动着。
山村里,农田交织,阡陌交通,一路走来,还能听到鸡鸣狗吠之声,好一幅田园风光。
一个路过的大叔看到了张维芳二人,警惕的问道:
“你们是谁?来干什么?”
“大叔,我们不是坏人,我们是李庄公社的,村里粮食不够,来你们这换点粮食。”
大叔一听他们说完,就赶紧朝村里呐喊:
“怪旦,怪旦,你快来。”
不到两分钟,就从山坡上跑下来一个小个子男人,他戴着一顶皮帽子,说话时嘴里直冒白气:
“爸,怎么了?”
“来了两个人,要换粮食,你招呼一下。”
叫“怪旦”的男人看起来只有二十岁,他上下打量了一番面前的两个人,问道:
“你们有介绍信吗?用什么换粮食?”
张九义把介绍信拿出来递给对方,脸上露出来一副老实的样子:
“我们用布换,是一些瑕疵品,你看一下村子里是否需要?”
“真的是布?”
“当然,我的骡车就停在山外,你不相信的话可以去看一眼。”
二十分钟后,怪旦带着十几个人跟着他们出了山。
骡车上的三个人正在聊天,就看到张九义带来了一群人,他们赶紧站到骡车旁,守着车上的东西。
张维芳把车上布料打开,让他们看了一下,那些女人们抓到手里就不放了。
“哎,二嫂,我想要这块,太厚实了。”
“我觉得还是这块花的好看,开春我们家妮结婚正好穿。”
“这些斜纹的夏天穿肯定好看,可以做个衬衫。”
男人们站在旁边不动,等着女人们挑选布料,这些布料价格都不贵,都是一毛,两毛钱一尺。
布料太多,女人们挑花了眼,最后还要求张维芳把剩下的布料带到他们村子里继续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