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成女婢日日担心被宠幸 > 第133章 真是不一样

第133章 真是不一样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成女婢日日担心被宠幸!

登闻鼓一响,自然是百姓有冤情要状告。

肃州下面有五个县。

一般情况下,百姓只会直接去县衙状告。

除非在县衙里断的案,严重失了公正。

百姓才会越过县里,跑来知府衙门敲登闻鼓。

也不知是卢舜的运气差。

还是因着县令们,这会子都在宴席上,没人在县衙主持公道。

宋彦才到肃州不过半日,冤情就蹦了出来。

可叫肃州的一众大小官员们,即刻没了脸面。

就算肃州的知州,卢舜,平日里有多么的敷衍塞责。

这会子当着宋彦的面,也不敢消极怠工。

卢舜一听鼓声炸响。

忙对着宋彦行礼道:

“殿下,微臣要回衙门里升堂。”

“还请殿下,准许微臣离席。”

宋彦沉声回道:

“好,我与你同去。”

就这样,桃色宴席进行到一半,在轰隆的鼓声中,结束了。

宋彦都屈尊前去衙门了,在场官员们,哪还有不跟随的道理。

片刻后。

齐刷刷的一支官员队伍,跟在宋彦的身后,进了衙门后堂。

现下有资格上公堂的官员,也就是卢舜和四个县令。

肃州明明有五个县,为什么只有四个县令在场?

因为没来的那一个县令,被卢舜罢了官。

宋彦挨着公堂主位的左边,端端正正的坐在圈椅里。

其余四个县令,自然坐在宋彦的下手位置。

卢舜手持惊堂木,重重一拍。

咣当一声。

升堂。

九和立在宋彦的身旁,心情有些激动。

生来第一次,亲身莅临古代的公堂现场。

重要的是,眼面前的视角,还是贵宾观赏席。

既然免费进了首排观赏席,可得仔细的好好看。

九和侧着脑袋,往大门那边瞧。

一位头发花白、且有些凌乱的老妇,被官差带了进来。

老妇走到了公堂中央,扑通一声,对着卢舜跪下了。

一开口,就是嚎啕的哭腔:

“青天大老爷,民妇鲍氏,要状告临县的麻瑶。”

“麻瑶罔顾王法,杀害了我的儿子,麻温。”

“只因为我儿麻温手中,有麻瑶犯法的罪证。”

卢舜一听,此事关乎临县麻氏。

他脸上的神情,立时更加凝重了几分。

厉声问道:

“鲍氏,你可有麻瑶杀害麻温的证据?”

鲍氏哽咽着回道:

“三日前,麻瑶派人抓了我儿麻温。”

“我儿麻温至今没有归家。”

“一定是遭了麻瑶的毒手!”

“还请青天大老爷,为民妇讨回公道。”

话音一落,鲍氏随即俯下身。

咚咚咚的三个响头。

磕的一点都不含糊。

九和光是听着这声儿,都觉着自个儿的脑门,疼的厉害。

那可是青石砖的地面。

果不其然,鲍氏一抬头,脑门儿上泛着一片淡淡的青紫。

瞧着鲍氏这般决绝的神情,她说的话,恐怕是真的。

九和不禁担心起鲍氏来。

这个时代,可没有富含现代科技的侦查技术。

判案子,大部分靠断案者的主观意识。

眼面前的卢舜,要是个爱民如子、寻求真相的。

肯定会为鲍氏做主,好好查一查案子。

倘若这卢舜,要是个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

说不定还能从麻瑶那里,得一笔数目不少的银钱。

卢舜见鲍氏磕起了头,只目光严厉的威声道:

“民妇鲍氏,将你手中的所有证据,一一呈上来。”

“本官自会好好的查明真相。”

因着临县距离这里,来回有一天的路程。

今日的案子,只能暂且押后再审。

退了堂,卢舜将宋彦请到了府衙的书房里。

卢舜屏退了所有旁人。

只单独与宋彦一人,关上门,商谈了起来。

九和虽然等的很无聊,但毕竟还有很多当官儿的一起候着。

相比较那几个县令脸上的惶恐之色。

九和就显得轻松自在多了。

两个时辰后,宋彦终于从书房里走出来。

九和立时凑到宋彦的身边报道。

她瞧着宋彦的脸色。

虽然是一副平常模样,可眉眼间还是添了几分厉色。

看来这两个时辰里,商榷的内容不太好。

会不会是有关筹款的事儿,受到了阻碍?

九和不解,但也不着急开口询问。

等回了静思居,再慢慢的打听。

静思居离府衙很近。

出了府衙以后,只步行横穿过一条街,就到了。

九和跟着宋彦回了院子。

按照惯例,宋彦喜欢在饭后喝点茶水。

九和自然就殷勤的,接过倒茶水的活儿。

一边给宋彦倒茶,一边小心翼翼的偷瞄着他的脸色。

瞧着宋彦的眉眼间,这会儿已经缓和了不少。

便笑盈盈的开口道:

“殿下,这肃州和松州,还真是不一样。”

宋彦勾唇一笑,起了兴致,笑问道:

“你倒是说说,哪里不一样?”

九和把茶盏往宋彦的面前推了推,接着认真道:

“我觉着吧。”

“松州注重面子。”

“肃州注重里子。”

“松州离着京城近,什么都想着与京城差不离。”

“这肃州嘛,面子上的朴实,全是为了遮盖里子的腐朽。”

“殿下,光瞧着这场接风宴的阵势。”

“这肃州的官员们,会不会很贪腐?”

宋彦喝了一口茶水,展颜笑道:

“你也瞧出了,肃州内里的贪腐?”

“这里面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

“对这次的筹款,也颇有影响。”

九和一听,果然是筹款受了阻碍,忙道:

“殿下,要不您同我说说?”

“或许我能帮着出出主意呢。”

宋彦侧目瞧着九和的眉眼。

她那两只眼睛里,止不住的冒着好奇的光芒。

丝毫不掩饰的,袒露着自己想要猎奇的心思。

宋彦垂目浅笑着,同九和娓娓道来。

肃州的临县,有个麻氏家族。

虽然只是一个家族,却承担了整个肃州,三分之二的税收。

麻氏的家族产业,遍布了整个肃州五县,涉及各行各业。

这要归功于麻氏家族的族长,麻瑶。

麻瑶曾是束州定县的县尉。

十年前致仕后,才回到了临县麻氏家族。

那时候的麻氏家族,只是临县,稍有田产和铺子的大地主。

麻瑶回了临县后。

通过旧时的人情关系,购买了一个冶炼场。

冶炼场可是个赚钱的行当。

整个肃州,以及临近的几个州县。

上至府州兵器,下至百姓锄头镰刀。

哪一样都需要用到,麻氏家族冶炼场里出来的精铁。

整个麻氏家族,因此得到了泼天的财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